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董希淼
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其中,很重要的还是市场参与者的长远目光和积极作为。股市不是自动取款机,多呵护、少减持,且行且珍惜。
4月底,辽宁某饲料公司出现在证监会[微博]披露材料的队列里。这并非该公司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自2012年以来,该公司“预披露”已有两年。
本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拟上市公司预披露,是上不了新闻版面的。这条信息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为传说中的“白卷英雄”张铁生,赫然作为主发起人之一。据预测,一旦该公司成功上市,作为第六大股东的张铁生,身家将超过3亿元。
上个世纪70年代,知青张铁生面对难以作答的高考考卷,以一封“给尊敬的领导的一封信”,成为“读书无用论”的注释与英雄,一度红遍全中国。四十年后,当年的“白卷英雄”却将要成为资本市场的“亿万富豪”,让人“不明觉厉”。
不过,英雄莫问出处,纠缠于张铁生的过去种种,意义不大。他的财富神话,我们愿意看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创富源泉充分涌流的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八字还没一撇,张铁生就为减持计划确定了时间表。该公司的招股书显示,他将在锁定期满后两年,拟减持近一半股份,有望套现1.5亿元。
应该说,招股书按规定如实披露了大股东的持股意愿。但在A股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这样的减持计划,看起来还是那么地刺眼。我们知道,大股东减持股份往往导致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沪市从最高的6124点,跌到目前在2000点上下徘徊,其中影响因素很多,但大股东大量减持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有人说,长期以来A股市场像是一台高效运转的自动取款机,孜孜不倦地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现金提取”业务:公司千方百计包装上市,通过IPO及再融资,不断从股市中吸血、抽血;公司的股东和高管,不顾市场感受,想方设法减持手中股份,将“纸上富贵”兑现成真金白银。
这个看起来似乎“皆大欢喜”的故事,却严重伤害了A股市场,大股东一到规定期限就减持,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伤透了中小股民的心。大股东都不与公司共同成长,还有谁愿意长期持有股票?如此,A股只可能成为一个乏善可陈的投机市场。
在生活中,自动取款机方便了大家,但取款也要遵循若干规定。股市更不该是随随便便可以取款的自动取款机,否则后果很严重。最新数据显示,目前A股投资者炒股意愿降至冰点,账户持仓率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且有7成账户空仓。
虽然“人艰不拆”,但治理的手段也不是没有:
首先,从制度层面严格限制减持行为。如证监会去年11月底出台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规定,控股股东、高管人员所持股票,要想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得低于发行价;上市后6个月内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这些措施,为大股东减持戴上了一道“紧箍咒”。
其次,投资者要果断地“说不”。机构投资者也好,广大小散户也罢,要学会“用脚投票”:对那些在招股说明书中,大股东减持意向强的公司,少买入或不买入;对预告大股东和高管大量减持的股票,坚决予以清仓。机构不买账,股民不买账,IPO就难以成功,股价也难以上去。只要跌破发行价,减持就会亮起“红灯”。大股东减持是市场行为,但投资者同样也可以用市场行为进行回击。
再次,大股东和高管要有自我约束意识。减持只要符合规定,似乎无可厚非。但越是在市场疲软的时候,大股东越是需要以同舟共济的精神,与股民共渡难关。曾经创造国内资本市场发行“奇迹”的海普瑞、华锐风电等公司,上市后股价便开始一路下跌,而大股东和高管却在锁定期满后一路减持,引发市场一片哗然。其实,不负责任的减持,最终还将伤害大股东和高管自身的长远利益。
5月13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13名高管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入了本行56万股A股股票,并主动设置3年的锁定期,创下了国内上市银行先河。这样的集体增持,虽然数量不多,但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银行股纷纷“破净”的情况下,显示出对本行及银行业发展的充分信心;二是在股东减持成为习惯的背景下,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向市场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我国资本市场历经20多年,一路坎坷前行。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绘就美好蓝图。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其中,很重要的还是市场参与者的长远目光和积极作为。
股市不是自动取款机,多呵护、少减持,且行且珍惜。
(本文作者介绍:零售银行观察者、兼职财经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微博名称:@东行归来)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