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权干预人民币汇率

2014年04月08日 16:35  作者:余丰慧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余丰慧

  今年以来,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累计下跌近2000个点,跌幅高达3.187%。美国4月7日表示,将“严肃关切”。不过,人民币贬值这是国际和中国国内综合情况造成的结果。任何国家都无权干预别国货币汇率。

1美国无权干预人民币汇率

  美国周一(4月7日)表示,若近来人民币贬值是暗示政策从允许市场决定汇率中转向,那么这将会引发“严肃关切”(4月8日《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自汇改后的纪录高位6.0406兑1美元跌至6.2331近1年低位,累计下跌近2000个点,跌幅高达3.187%。下跌速度之快确实罕见。不过,这是国际和中国国内综合情况造成的结果。

  从国际上看,美QE坚定退出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美元走强,使得人民币相对美元开始贬值。其实,不仅人民币,而且新兴市场其他国家货币兑美元都在走弱。这个道理正像美国推出一轮又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大肆放水美元,使得人民币相对美元加速升值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反向作用而已。因此,今年以来人民币走弱,美国“因素”成分很大,美国首先应该自我检讨,岂能完全指责中国呢?

  从中国国内宏观经济情况看,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项经济指标不如预期,同时,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凸显,国际资本闻风而动出现撤离中国情况,对美元需求开始增加,使得人民币兑美元开始走弱。

  从微观经济层面看,人民币稍加走弱后,使得美元结汇延缓,手持美元者增多,也促使美元走强。

  更加应该关注的是,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35%以上,从目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下降至2%来看,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合理水平,单边大幅升值和贬值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并且随着人民币浮动幅度的扩大,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特别是从3月17日开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由±1% 扩大到±2%。浮动区间的扩大为人民币上下浮动增加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完全属于正常现象。

  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坚定的,完全不存在美方担忧的“政策从允许市场决定汇率中转向”的情况。中国央行[微博]3月中旬刚刚决定将人民币汇率围绕中间价上下浮动区间由1%扩大到2%,正在全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何谈“转向”呢?

  退一步说,既是根据国内经济走势情况,适度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干预,使其不至于偏离目标太远也完全属于正常行为,任何国家都无权干预。一方面中国本来实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汇率制,即汇率基本上由市场力量决定,但政府会通过买卖货币、改变货币供给等来影响汇率。有时,政府顺着私人市场风向而进行引导;其他时候,政府则确定一定的“目标区间”以引导其政策行为。

  另一方面当汇率偏离适于现有市场和贸易流动的“基准”水平很远的时候,则几乎所有的国家将都会出面对汇率进行干预。甚至一些国家为了刺激本国经济,不惜严重干预汇率。例如: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内容之一就是玩命般干预汇率,让日元贬值刺激本国出口。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对日本干预汇率的做法竟然表示“充分理解”。那么,人民币汇率稍有贬值,美国的“充分理解”哪里去了?

  汇率作为一国货币政策最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在本国手中特别是经济弱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就决定了一国汇率体制改革只能是随着本国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而循序渐进的。任何超越本国经济状况的汇率市场化改革都将付出惨重代价。

  保罗-克鲁格曼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对所有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体国家汇率改革很有启发:一国可以固定其汇率,也不削弱其中央银行,但其手段必须控制资本流动;一国可以让资本自由流动,并维持本币的自治能力,但手段必须是让汇率自由波动;或者,一国可以选择让资本自由流动,并能稳定本币的汇率,但手段必须是放弃调控本币利率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权力。一些小国由于固定其汇率又放开了资本流动,结果一旦遇到突发经济动荡包括国际热钱做空本国货币,很快就冲垮固定汇率制,耗尽外汇储备,最终使得外汇体制崩溃。

  因此,任何国家都无权干预别国货币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调控权必须牢牢掌控在本国手中。

  (本文作者介绍: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知名网评人,著名专栏作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十大网评人》荣誉称号。)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美国人民币贬值汇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