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多层次金融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2023年07月19日14:56    作者:涂文婕  

  “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一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路径,是发展民营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专精特新”企业做优做强的同时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作为成长中的中小企业,难免受到原始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轻资产无传统抵押物、信用等级缺乏或偏低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还需要金融市场在优化资金供给周期、构建融资服务平台、完善评级体系、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不断增加融资可得性,提升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支持力度。

  一、 “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的痛点和堵点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出于平衡风险与收益的现实考虑,金融机构更加愿意将资源向大型企业倾斜,而作为成长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受信用评级体系支撑不足、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因素影响,“专精特新”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工业部门中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重在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产业链、价值链的细分领域,实现创新驱动和集约发展。

  在资金需求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有资金需求较大、资金需求时效强、对融资利率较敏感、资金需求周期长等特点。具体来看:一是,资金需求较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扩大经营规模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主力军代表,致力于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更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资金需求明显高于传统中小企业;二是,资金需求时效性较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因素,“专精特新”企业对资金需求通常较为急迫,需要快速取得贷款以应对经营周转和市场变化,而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银行的审批链条通常较长,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三是,对融资利率较敏感。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具有规模小、频率高的特点,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很难取得优惠利率,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中小企业出于压缩生产经营成本的考量,通常难以承担高额贷款利率;四是,资金需求周期长。“专精特新”企业从新产品开发到大规模应用,短期内通常难以实现盈利,企业通常希望用中长期信贷资金来匹配研发生产的回款周期,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难度较大,“短贷长用”大幅提升了企业经营的流动性风险,不利于“专精特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融资能力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有抵押担保不足、信用信息不全、信用等级缺乏或偏低等弱势。一是,抵押担保不足。高技术投入、高人力资本投入和轻资产,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普遍特点。“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或刚进入增长期,企业专业技术方面投入大,对企业的现金占用和利润会产生影响,而专利技术和专业设备等资产不是市场传统认可的抵押资产,市场对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认知不足,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二是,信用信息不对称。目前中小企业由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内部会计信息可信度低等问题,增加了金融机构获得信息的成本,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考虑,金融机构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即使中小企业愿意支付较高的利率也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三是,现有信用评级体系支撑不足。“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小”而“专”的发展路线,营业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偏低,并且由于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可以留存的经营利润也相对较少。由于科技含量较高、专业壁垒较深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评级体系比较关注市场地位、规模、盈利、偿债等方面的指标,对“专精特新”的特点研究还不充分,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等特点反应不完全,使得这些企业在评级上有一定的弱势,缺乏或只有较低的信用等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债券融资准入门槛。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也是经济繁荣、推动创新、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力量。面对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中央及各地方都在积极改善,出台各项政策,从多方面发力解决“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的痛点和堵点,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改善“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环境

  培育和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对于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有重要作用,从中央扶持到地方落实,从概念提出到政策体系,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我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在不断改善。

  从中央扶持政策来看,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专精特新”概念于2011年由工信部提出,明确了专精特新的内涵和工作部署,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2018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发文首次提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促进其在创新能力、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得到提升发展;2021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将之于“卡脖子”、“补链强链”联系到一起,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专精特新”;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已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地区专项政策来看,全国多个省区市也陆续推出专项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在认定奖励、服务补贴、研发补贴、科技金融和综合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北京、广东、上海、天津等地区,根据企业认定情况直接给予现金奖励,或鼓励各区给予服务平台房租减免、运行补助等支持;江苏、浙江等地出台政策,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优势,通过科技金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重庆、福建、山东等多地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培育重点方向,在项目申报、资质认定、上市辅导等方面给予倾斜,并为企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随着各地专项政策的不断推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从财税支持政策来看,“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培养对象,享受多项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2021年1月,财政部和工信部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的资金补贴,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近期的税收优惠政策里也有不少适用于“专精特新”企业,在研发费用优惠、增值税退税、企业所得税减税、亏损转接年限延长等方面,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多渠道发力,不断加大引导培育力度。

  从间接融资来看,金融机构从保证供给规模和优化供给结构来实现对“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支持的量增、面扩、价降。一是保证金融供给规模。2021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围绕科技企业贷款余额、有贷款户数持续增长的“两增”目标,确保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对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稳中有进的信贷供给总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98亿元,增长速度为20.4%,连续14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9%,同比下降39个基点;二是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提高重点行业领域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保持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首贷和续贷投放力度;另一方面,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优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金融供给结构。

  从直接融资来看,北交所成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债券品种创新动能不断增强。2021年9月北交所成立,其核心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从资金导向上支持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在债券市场方面,近年来,债券品种不断丰富,有助于资本市场作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品种方面,2022年,首单“专精特新”小微金融债、首单“专精特新”专项公司债券发行;2023年,首单私募“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债成功发行,债券品种的不断创新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可转债方面,由于同时拥有债股双重属性,比较适合成长性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股权融资也更低,债券属性在弱市中相对抗跌,也是“专精特新”企业重要的、常用的再融资模式。

  经过多年的培育,金融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作用正在不断显现,“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正处在新老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应更高效为科技企业赋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发展。

  三、金融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还需与时俱进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金融市场应多方协同,鼓励多样性的金融创新,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服务、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完善信用评级体系等多方面,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加深入的帮助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近日召开的国常会通过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会议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以创新为主导,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多层次金融市场应持续打造更完善的金融服务生态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一是企业在成长的不同时期,与资本融合的方式是不同的,全生命周期主要指4大周期,即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衰退期;二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收益率偏低,风险不确定,只要能保有生存的能力,就具备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资本可以帮助企业把创意推向市场实现价值。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应结合“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特点,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精准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引入多元化金融工具,满足不同类型“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保障“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增长。例如,在企业初创期,天使投资、政府资助提供资金支持;在企业成长期,风险投资、战略投资接力;在企业扩张期,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提供资金支持等。

  第二,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主要地位,债券和股权融资比例大约37%左右。产品创新方面,目前,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相对单一,并没有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与细分行业的特征,缺乏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相关融资产品。“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信用和权益之外的资源进行融资,包括生产资料、技术专利、应收账款、商业票据等各种形式的企业资产。债券市场方面,包括丰富交易品种、优化债券发行流程、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效率等都是未来创新的重要方向。

  第三,加快建设和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信用评价体系。目前,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指标体系,大多数都是沿用大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的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中小规模企业;同时,由于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历史积累不够、采集信息的成本较高等因素,所得到的评级结果没有充分体现“专精特新”企业优势。可以从两方面有所改善: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减少金融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达到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行为、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目的,进而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信用服务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完善企业评级模型,增加“专精特新”评级元素,为企业获取融资提供便利。

  “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对于大多数的“专精特新”企业,其本身虽然在行业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但在金融市场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依然面临融资难的现实问题,还需要发挥多层次金融市场作用,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探索、优势互补,提升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支持力度,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