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春节民俗全景地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 15:33 中国产经新闻
京城古韵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闽粤风采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另外,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了下来。 广东: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西北劲风 陕西: 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甘肃: 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正月打秋千: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东北瑞雪 东北的年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吴越软语 上海:除夕之美在日落。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浙江: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黏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 江苏: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中原春色 河南:送神慌年忙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湖南: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民族风情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 春节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初一中午年饭丰盛无比,但晚上要吃面条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傣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苗族:过春节时,除准备丰富的食品外,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初一到十五都要庆祝。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在贵州西部及川南、云南等地都将举行,译成汉语,称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等等。 港台习俗 澳门: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香港: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首选就是逛花市了,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大家一起欢度佳节。在春节拜年时,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台湾: 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尔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岛内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 域外唐音 新加坡华人:新年吃鱼意味着吉利。据说,此举象征着在未来的事业中发财和幸运。春节的第一天是小辈给长辈拜年的一天,也是孩子们的红包日,他们将从父母和长辈那里得到一包用红纸包着的钞票。 马来西亚华人:欢庆春节的气氛就日渐浓厚。从首都吉隆坡到全国各地华人聚居区或中国城纷纷挂起大红的灯笼,贴起春联,商场里摆满了年货。一般从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过年。大年三十,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信神的人家在大年初一要吃素。 旧金山:每个春节,舞狮的队伍都会从这里出现,沿着唐人街,伴着喧天的锣鼓一直舞下去,除了华人,各种肤色的外国人也会被吸引专程来这里过中国年。春节时,餐馆里饺子、年糕等过年食品更是一应俱全。 悉尼:悉尼唐人街的牌楼上写着四个大字“四海一家”,过春节时,舞狮的人多停在商店或餐馆的门前,这时店主人会很高兴的出来,为舞狮的人派发“利市”。 温哥华:温哥华唐人街的牌楼工艺精美,上书“中华门”三个繁体大字。过春节时中华门上挂满大红灯笼,小朋友举着五颜六色的气球,脸上写满好奇和快活。 伦敦:每到春节,唐人街上就要张灯结彩,家家贴春联迎财神。鞭炮烟花伴随着舞龙舞狮和歌舞杂技表演。锣鼓喧天之中,人们挤在唐人街上,看英国白人扮演的洋财神穿着长袍马褂给儿童挨家挨户恭喜发财讨要红包。 纽约:纽约唐人街有15万华裔移民,这里的春节无与伦比的热闹!大街上有传统的龙船游行,放鞭炮驱魔,武术杂技表演等。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