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
2001年年报披露基本结束后,投资者惊讶地发现,原本旗鼓相当的沪深两家证交所,首次拉开了较大的差距。统计显示,200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176和0.06元,而在200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2185和0.2008元。换句话说,深市上市公司去年每股收益缩水达七成,显著超过两市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的跌
幅。在证交所强调竞争力的背景下,人们不禁为深交所遭遇的“烦恼”捏把汗。
沪深两家证交所间拉开差距,是由特殊的政策因素导致的。从2000年9月起,深交所暂停了新股上市业务,所有新发行的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转到上海证交所上市流通。例如,广州药业于2000年9月3日宣布,将申请增发8000万至1亿股A股,并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但结果因深交所角色的转变,广州药业1亿股A股于2001年1月改在上海证交所发行。深交所目前的定位,用其负责人在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论坛上的讲话所称,将在确保主板市场安全运行和稳定发展的同时,全力建设好创业板市场,全面提升深圳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地位。然而,创业板迟迟未露面,使得深交所的主板市场发展处于依靠存量的状态。2001年,证券市场共筹集资金1192.22亿元,其中深市没有新股发行融资,依靠再融资累计筹资234.73亿元,比上年减少394.20亿元,减幅62.68%。深交所在年末公布统计数据时坦率承认,因筹建创业板市场,暂停新股发行上市,市场发展速度趋缓,市场活力明显减弱,反映深市规模的总市值、流通市值、上市公司家数等主要指标均呈负增长。
没有新鲜血液输入,照理不该成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下降的理由。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历来在一定程度上较依赖于扩容。去年深市没有新股上市,而沪市上市公司家数则达到近13%的增长速度,使深交所自然面临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下降的问题。除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外,深市的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呈下降,并落后于沪市。假设沪市扣除新股上市因素,各项指标实际上也出现了下降。据估算,若扣除2001年1月1日以后上市的公司,沪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只有0.1587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仅约为5.23%,较沪市平均水平分别下降了10.1%和27.6%。
深市上市公司业绩不及沪市,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重组力度弱。沪市和深市分别集中了上海、深圳及周边地区的上市公司,沪市公司的重组力度较大,尤其上海自1997年起有目的地促进上市公司重组,仅2001年救活的上海本地PT公司就有3家;深市公司特别是广东本地公司的重组力度则较小,深中华、深石化、科龙电器、深康佳、深深房等深圳本地股均在2001年发生巨亏。有关统计显示,深市亏损额最大的前20名公司去年亏损总额高达近160亿元,占深市公司亏损总额的7成;而沪市亏损额最大的前20名公司去年亏损总额只有62亿元。另据统计,2001年深市亏损公司共88家,占深市上市公司总数的17.15%;而沪市亏损公司为62家,占沪市上市公司总数的9.39%。
市场规模和公司业绩均逊色于沪市,直接影响到深交所的竞争力。深圳市委副书记庄礼祥曾在今年“两会”上递交建议,希望尽快恢复深交所新股上市,以维护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基本活力,保持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有关业内人士也认为,创业板推出时间未定,主板新股发行在深圳又停止了,难免对深圳及整个华南地区金融业造成很大影响。但到目前为止,仍难以清晰地看到在深交所恢复新股发行和上市的迹象。在今年3月底深交所第三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仍明确以深化创业板筹备、加强一线监管为主线。
沪强深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如果2002年沪市扩容保持目前速度的话,两市的规模和业绩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摆在中国证券市场面前将有三个现实问题:其一,会不会影响到融资功能的发挥。沪深两市投资者间的资金是相通的,但沪深证交所并非没有竞争。若市场活力继续减弱,深市上市公司可能面临再融资效率不及沪市的尴尬。其二,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没有负面影响。深交所主要是一个存量市场,面对的却是一个增量的资金群体。规模相对较小的市场,也可能出现泡沫更大、投机炒作更厉害的问题。其三,如何对证券市场资源进行战略性整合。国际上已经出现证交所合并的趋势,合并意在提高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加强市场监督。沪深证交所的合并此前曾有过传闻,随着主板市场沪强深弱的现象进一步突出,恐怕合并的话题将难以避免。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