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正文
 

朱汉东:翘尾行情将面临年线考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09:27 武汉新兰德

朱汉东:翘尾行情将面临年线考验

  武汉新兰德

  大盘在上周五强势上涨之后,周一继续保持升势收出一根上攻中阳线,并对沪指年线发起冲击。指标蓝筹、基金重仓股以及G股板块均表现抢眼,成交量也出现温和放大。大盘强劲攀升使市场人气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中期走强的趋势已经确立,但股指短线将面临一定调整压力。

  海外资金看好A股

  日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再度批准了1.5亿美元QFII额度,淡马锡富敦投资和美国国际集团成为新获资格的QFII投资者并瓜分了此次的新增额度。近来,QFII额度审批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有32家机构获得QFII资格,而11月份获批的QFII额度也达到了14.45亿美元。海外投资机构如此踊跃的申请新增额度来源于其对中国A股市场的强烈看好。《华尔街日报》也发文阐述“中国股市可能终于触底”的观点。在国际投资机构的眼中,以前的A股市场由于体制上的弊端显得并不成熟,较高的市盈率也代表了不理性的估值水平,但全流通的体制变革将成为中国A股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股改带来的对价支付也使得流通A股具备了一定的潜在溢价。当前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已降至14倍左右,同国际市场的估值水平已十分接近,部分周期性行业中流动性较差的品种更存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现象,甚至出现了H股与A股价格倒挂的现象。

  在“

十一五”规划指引下,
中国经济
仍将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2004年GDP总量修正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六,可以预计中国经济将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A股具备较高的成长性,其投资价值也将进一步凸现。近期跻身涨幅榜的强势品种中已能明显见到QFII资金的身影,国际投资者A股市场的青睐可见一斑。

  新指数催生G股新机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19日宣布,上交所将选择已完成股改的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发布新上证综指,即市场早有预期的G股指数,并将于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发布,深市继中小板指(资讯 行情 论坛)数之后的主板G股指数也将在明年初正式推出。由于复牌当日的G股不计入大盘指数的规则,因此随着股价家数不断增多和市场流通股权重不断加大,指数失真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而新指数将直接以股改之后的G股作为样本,在根本上消除了因股改带来的价格除权和市盈率降低等因素带来的偏差,具备更佳投资参考价值,也催生出G股板块中更多的投资机会。相关数据显示,即将推出的G股“新综指”平均市盈率仅为12倍左右,远远低于目前上证综指的平均市盈率。目前G股板块只占到市场22%的流通市值,但却吸纳了30%以上的资金,随着

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综指”市场代表性将逐渐增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G股“新综指”的推出也为G股板块中创新产品的推出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层的政策天平将会进一步向G股板块倾斜,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投资工具都可能会优先向G股开放,板块人气将进一步提升。

  短线面临调整压力

  沪指在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箱体震荡之后,终于在上周突破了1120点箱体顶部,并强势站稳半年线,确立了明显的中期走强格局。从日K线图上看,技术均线系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多头特征,5日均线与10日均线纷纷上穿半年线和60日均线形成多重金叉。不仅短期20日均线、30均线形成明显向上发散的趋势,而且市场的中长期成本均线半年线也出现了向上掉头的趋势。大盘在5日均线的有效支撑下,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而MACD、DMI等多项技术指标也呈现出良好的多头形态,市场已初步呈现出由熊转牛的迹象。虽然近期成交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放大,但稳定的量能水平也反映出市场的稳定心态,也从侧面说明在半年线之上的抛压已经逐渐被市场化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沪综指在12月6日触箱底回升以来,一直未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而在连续上涨之后,沪综指最高升幅已达84点,累计升幅过高使部分短线技术指标已在高位运行,并出现明显的超买迹象。而大盘在突破半年线之后逐渐逼近了年线,9月中旬上攻年线失败后的深幅回调造成的心里阴影也仍然存在。沪综指在周一盘中上摸年线后形成一段小上影线,也显示出年线附近仍具一定压力。综合看来,大盘的中长期走好的趋势已悄然形成,但短线将有调整的要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