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投界人士关注发审委专家委员构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即使按照这个有一定门槛的上市标准,还是有大量的企业能上创业板。我现在担心的问题是,用什么办法来衡量,这些成百上千的企业里面谁能上,谁不能上。”证券界元老、奥锐万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阚治东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建议创业板发审会的专家委员一定要具备相当高的素质,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成长企业”。

  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最新的公开征求意见稿适度降低了创业板准入门槛。昨日国内创投界元老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其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创业板发审委的专家委员如何构成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管理办法”在现有《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框架之内设计有关制度,保持法规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适应不同类型创业企业的需求,在整体风险基本可控的前提下,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具体言之,主板三年盈利的要求被降低至连续两年盈利,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但是营业收入连续两年增长;公司存续至少三年,发行前净资产要求降低至2000万元。

  但事实上,“门槛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业内基本认同创业板“既不能无门槛,也不能与中小板(上市门槛等同主板)同质化”这一理念。

  原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现任东方富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陈玮表示,“管理办法”的前几个征求意见稿已经几度在业界传阅,“对比国内外的创业板规则,都有持续经营、管理层稳定等基本要求,但是我们的创业板管理办法要求更严一些,设定了一些更为具体的财务标准,我们认为还是完全有必要的。”

  陈玮表示,一方面达到“管理办法”的财务指标并不难,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初创期,投资者和中介机构都有不成熟的地方,以至于过去一些质地不好的公司也得以上市融资。因此设定一定的门槛有利于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量。

  “就像中小板一样,为什么符合中小板基本要求的公司在国内成千上万,但是最终上市的还是只有200多家呢?这是因为资本市场始终都是为最优秀的‘学生’提供平台,创业板更应如此。”

  对比意见较为一致的“门槛问题”,“如何择优”则仍不十分明朗。证监会将专门设置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创业板发审委人数较主板发审委适当增加,并加大行业专家委员的比例。

  陈玮建议专家委员应该有来自创业投资机构的人士。“创业板企业与主板和中小板企业都有很大不同。中小板企业是‘过往业绩+未来’,而创业板则完全是看一个未来。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有来自创投机构的人士,或者对于创业企业和资本市场都有很深研究的专家来参与到创业板发审委中去。”陈玮说。

  “财务指标不是大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企业太多,那么就需要有人能够从‘自主创新’、‘高成长’这些软性指标上去把握。”阚治东对记者表示。蒋飞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