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信贷资金入市突掀自查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7日 16:02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王芳艳

  自查风暴

  银行系统自查信贷资金入市的消息纷至沓来。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人士透露,其青岛、济南、天津等分行人士正在配合当地银监局,展开对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路径的自查,时间在5-6月份期间。

  此前,该行已多次向全行业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业务部门应按照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严防企业和个人挪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另一地方商业银行也正在配合当地银监局进行一项银行资金入市路径的研究分析,同时也分析在商业银行系统内设立信贷信息综合平台的可行性,这是一项类似征信系统的信贷客户信息系统,涉及客户信用、客户信贷资金流向、违规信息通报等内容。

  "我们刚刚完成了个人信贷部门的自查。"另一家股份制银行零售信贷部门负责人透露,他们进行的自查,主要是针对信贷资金用途,监控是否有大额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确有不少资金进入股市的个案,但资金比例目前还比较小,无论是金额还是比数都不到个贷资金总额的1%。"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话题一度火热,当时

银监会发出了上述<通知>,各家银行也展开了不同范围的自查,"不过后来都不了了之了。"但随着今年以来股市持续高涨,银行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风险给予了更大关注。

  尽管无从求证到底有多少贷款流入股市,但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获得的内部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4月末,全国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新增额2227.1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593.11亿元。其中,10家股份制银行的新增额为699.1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了508.11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新增总额的31.39%。

  "员工贷款"进入股市

  在自查中,一家商业银行发现,去年年底刚推出个人额度贷款成为信贷资金入市的主要通道。"借贷的需求急速上升,市场比我们想象的热得多。" 这引起了银行高层的关注,他们认为这其中,必然有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目前该行已上收了分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加强对信贷发放流程的监督和审核。

  个人额度贷款从去年开始在市场上兴起,包括民生银行的"按揭理财综合账户"业务、兴业银行的"自主循环贷'、招商银行的'随借随还"等新业务不断涌现。这些业务基本上都是在房产评估的基础上给予借贷者一定的授信额度,用了一笔之后只要还上,其额度将自动恢复。"就像一张大信用卡"银行人士介绍说。

  个人额主贷款涌出的背景,源于

房地产交易萎缩房贷急剧下降,银行为提高个贷量,因此简化审批手续,争夺客户。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这类产品的信贷额度不断提升,最高甚至可达100万元。

  "但这个产品也有很大的问题,这类贷款只要在银行给你的授信额度内,不用再审批,通过电话或者网上银行就能自助操作,相当便利,一些银行第一次看信贷用途,第二次第三次就不看了。"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个贷部人士说,房贷被形容为"提款机",在股市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被盘活的房贷逐渐成为市场资金的一大来源。为了降低风险,这家银行从今年开始对此类贷款增加了信贷用途证明的环节。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商业银行内部员工通过"员工贷款"获取信贷资金并大举投资股市的风险,却至今未有收敛。

  "员工贷款"在部分商业银行由来已久,大部分用作住房按揭,但记者发现,从今年开始,某国有银行上海分行的员工贷款,很大部分被用去炒股,额度大约20万元左右,不需要抵押,只需要找人担保即可,而且办理贷款速度非常快。 实际上,在股市的巨大回报面前,对于禁止和疏导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去年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

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借款人动因、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情况的审核,对不能提供合理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等情况的审核,对不能提供合理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的客户不得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目的就是加强个人消费信贷管理,防止消费贷款变相流入股市。

  银行内部人士认同股市风险带来的隐患,但是他们认为,如果将此类贷款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并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和偿付能力的审核,似乎风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在国外银行资金也是可以用来炒股的。光靠禁止是不现实的,应该疏导,一方面教育投资者明白股市的风险,另外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平衡股市风险和信贷投放的收益。"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