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太保产险新旧换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王芳艳

  张俊才将他的办公室从交银大厦的33楼搬到了31楼,这位被保险界称为迭出“怪”招的59岁的原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产险”)总经理,提前一年开始退居二线。

  今年3月,太保产险低调完成了新一届的高管人事变动。太保产险内部人士透露,接替张俊才的是太保产险原副总经理吴宗敏,不过这还需要等待保监会资格核准。吴宗敏现年42岁。

  “新老更替对太保产险不会有太大的冲击。”一位产险公司高层评价说。记者获得一份资料显示,2007年太保产险仍然雄心勃勃,目标是:保费收入20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1%以上,承保利润3.1亿元左右,综合成本率控制在97.78%。

  砍掉不赚钱的项目

  张俊才是以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谢幕的。

  2006年是整个产险市场面临困境的一年。由于上半年公司保费入账原则改变,再加上主要竞争对手实施全面进攻战略,太保产险历史上首次出现累计保费收入连续5个月的负增长。

  而综合成本率也面临困局。2006年下半年,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一度居高不下,最高时突破了100%,这对其完成2006年经营目标极其不利。

  对保费收入一直在同业中排名第二的太保产险来说,所面临的业务量下滑、交强险实施、综合成本攀升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

  在保险界,张俊才并不“惊人”, 为人处事低调,但总是爱出“怪”招。太保产险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张俊才所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他的“招数”就是,加大对赚钱险种和公司的投入,砍掉不赚钱的项目。

  “出台了很多激励措施,主要是采取对分公司的分类指导,将资源向重点险种和重点地区倾斜。”上述内部人士表示。而记者获得一份张俊才在2007年太保产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里提到,主要是业务增长较快、利润完成较好的分公司,实行费用捆绑制度,提高费用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对业务发展规模较大、但增长乏力的分公司,调整业务发展方向,鼓励发展有效益的业务。

  这其中包括,“一个是人意险的投入。”太保产险一分公司高层表示,全年人意险保费收入达到9.47亿元,成为太保产险的第三大险种,为公司保费收入增长做出较大贡献。实际上,人意险、家财险、货运险等效益较好的险种在太保产险业务的比重达到了11.3%。

  2006年下半年交强险正式实施,太保产险专门成立了交强险领导小组,这也带动车险的整体发展,是下半年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

  上述报告显示,2006年6月开始,太保产险累计保费收入实现增长,其中6月单月保费达到21.3亿元,创造了太保产险成立以来最高纪录。到年底,累计业务增长率已由最低时的-10.89%扭转为23.73%。而通过控制综合成本率,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也由7月底的101.13%降低到了年底的99.27%。

  “他算是急流勇退吧。”太保产险一位分公司高层透露,张俊才在太保呆了13年,创造了太保产险连续6年保费收入同行排名第二的业绩。三年前张俊才就提出要退休,不过目前他仍然担任太保集团的高级顾问。

  4月10日,张俊才证实他已辞职,但并不愿意发表任何评论。

  吴宗敏的三重压力

  对于张俊才的接任者,外界曾有多个版本,最终则由吴宗敏直接升任。知情人士透露,吴宗敏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太保内部栽培的人才,供职太保已经近18年。

  今年3月,新任总经理吴宗敏在海南三亚召开了分公司高层会议,落实2007年 的工作目标。

  几大问题依然困扰着太保产险——太保产险一份内部资料显示,现有的资本规模限制了其后续业务的发展。

  按照保险法相关规定,按2005年末的资本金和

公积金计算,太保产险年度自留保费的承保限额为115.34亿元,而2006年太保产险实际自留保费已达138.21亿元,从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现有的资本规模已无法满足近三年业务规模增长的偿付能力监管要求。

  实际上,澳保集团(IAG)曾在2006年宣布,拟以2.8亿美元收购太保产险24.9%的股份。但由于太保集团整体上市原因,产险引资陷于停顿。

  此外,部分太保产险分公司在车险业务综合成本水平偏高、直接影响利润的情况下,业务结果调整力度不够,导致车险业务占比居高不下,对全公司车险总体盈利能力带来影响。

  而全国产险市场面临费用水平上升、盈利空间趋薄的局面,太保和其他产险公司一样要承受着业务规模拓展和盈利水平保持的双重压力。

  “今年仍然会重视车险业务的发展,交强险能带动商业车险发展。此外,分散型业务的发展也会倾斜资源,会发展企财险、货运险、家财险等传统效益业务,同时继续实行鼓励意外险发展的各项政策。”太保产险内部人士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