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美专利局可能帮它节省数亿和解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21:21 新浪财经 | |
【MarketWatch旧金山1月26日讯】尽管Research in Motion Ltd.(RIMM)最近在美国专利局(U.S. Patent Office)取得一系列胜利,但当它下个月重新出现在一家联邦地方法院的法庭上时,仍然不太可能逃脱禁制令的命运。这是资深专利律师们的看法。 不过律师们说,专利局的有利裁决——如果能击败成功起诉RIM侵权的NTP Inc.可能提出的上诉,那么也许最终可能为这家加拿大BlackBerry无线设备生产商省下数亿美元的和 由于美国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已经拒绝受理RIM针对一家地方法院裁决的上诉——该裁决认定RIM的BlackBerry技术侵犯了NTP Inc.公司的专利,因此它可选的法律途径就很有限了。 一次关于禁制令的听证会计画于2月24日召开,该禁制令可能下令关闭BlackBerry面向除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职员以外所有美国用户的服务。 Foley & Lardner LLP的律师默比亚斯(Stephen Maebius)说,“迫使RIM和解的压力明确无疑地增加了。” 默比亚斯说,即使在专利局作出初步裁决取消了大多数有争议的NTP专利权之后,这种压力也仍然存在。默比亚斯原为专利局的评审员,他的律师事务所与该案无涉。 自从这项诉讼于四年多前首次立案以来,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斯班塞(James Spencer)便一直负责该案的审理。他曾经表示,他的裁决和时间表不会受专利重审的影响。 这种观点也是合理的,因为Research in Motion经过在一个陪审团前进行的公审,而且它的侵权裁决在上诉中大部分被维持原判。默比亚斯说,鉴于审理时间方面的考量,法官的裁决应该得到执行。 默比亚斯说,“他有权忽略专利重审的结果,尤其是考量到审理的耗时问题。” 去年11月份,当斯班塞拒绝Research in Motion暂停审理以待专利局完成专利重审的要求时,他在裁决中指出,案子审理还在初期阶段。 然而,自那以后专利重审工作速度加快了,专利局指定了一个评审小组专门从事这项工作。 这使得一些华尔街分析师希望,斯班塞法官会等到专利局完成初步重审工作后,再决定是否开出禁止BlackBerry在美国继续服务的禁制令。 因为官司缠身,Research in Motion股价2005年大部分时间遭到打压,但到去年12月份出现反弹,原因是专利局方面的胜利和盈余利好。 尽管如此,关于专利重审的最终裁决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得出,因为NTP可以有三条上诉的途径——专利局的上诉委员会(Patent Office's Board of Appeals)、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以及美国最高法院。 这样一来,在定于下月的听证会上,如果双方不能达到和解,斯班塞不太可能再拖延时间不发出禁制令。关于该禁制令的最后辩护状将于2月1日公布。 Farella Braun & Martel律师事务所旧金山分部的律师汤普森(Rod Thompson)说,“法官已经说‘足够了’。我不认为他的态度会因为专利局进展加快而有所改变。”汤普森从事专利方面的诉讼工作超过十年。 汤普森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对RIM长期前景没有好处。 尽管关于这个问题的法律条文并不明晰,但如果NTP的专利权被取消,NTP也不太可能从授权合约中获得未来的权利金。 汤普森说,RIM过去的侵权赔偿至少可达2亿美元。不管专利重审的结果如何,这笔赔偿是免不掉的。 然而,由于未来的权利金将占到和解金的大部分,如果专利局最终认定NTP的专利无效,那么和解金数额将减少数亿美元。 去年稍早,两家公司同意以4亿5000万美元达成和解,但后来谈崩了。尽管RIM去年12月称,这个数字是对其在该案中法律责任的“目前最合适的估算”,但有些分析师认为它的侵权责任可能为这个数字的两倍。 根据NTP本月稍早就该案提交的辩护状,该公司请求在6亿美元至15亿美元之间获得和解。 但这个数额像分析师的估计一样,是在假定NTP仍然能够持有未来专利权的基础上得出的。如果不是这样,最后的和解数额可能大大降低。 汤普森说,即使是专利可能失效的威胁,也许就足以让NTP愿意以较少和解金了结此案。 一位代表NTP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MarketWatch,该公司愿意采取一次性获得和解金的方式,而不愿把和解金与BlackBerry的未来销售挂钩。 当被问及未来专利失效的威胁是否可能降低NTP和解金要求时,该律师说这种假设是“合理的”。 该律师说,“这是他们手中的一张牌,但他们最好快点打出来。”换言之,要在禁制令开出之前! (本文作者:John Shinal)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