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美国外交权威:特朗普对华施压的真正动机

对话美国外交权威:特朗普对华施压的真正动机
2018年04月27日 09:12 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天风证券

  与纽约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里根政府国防部副部长助理、外交关系委员会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David Denoon教授对谈记录整理

David Denoon教授David Denoon教授

  问: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这一系列对中国施压和制裁的动作背后的动机怎么理解?

  答: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特朗普是一个非常聪明(highly intelligent)的人,他打造了他自己的商业品牌,非常懂得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来为自己牟利。但是他的思考范围相对狭窄格局并没有那么宏大,因此他做事情的思路是要就事论事,别人给他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他就会想手边有什么工具能马上解决问题。在特朗普看来美国现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贸易的逆差、国内制造业的流失、经济增速下滑是不公平不对等的贸易以及美中两国对于系统开放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制度所导致的。

  不公平不对等的贸易相对好解决一些,特朗普觉得可以通过对于中国进行施压来缓解贸易逆差的问题,而且似乎也初步达成了目的,中国宣布了要增加更多的进口。但是更加严重的挑战,可能是一个根本的分歧,是系统开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涉及到了中兴和华为最近被调查和惩罚的事件。特朗普团队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只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攫取自身的技术(知识产权),而后通过国家的支持和补贴打造一个全部由国家控制的产业和公司来主导的封闭系统(中国制造2025)。而本身作为输出知识产权和技术能力源头的美国,却完全不能从这样一个由中国来主导的封闭系统中得利。而现在中国对于自身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中的地位又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可能打造一个封闭的让美国无利可图的系统,因此才有了特朗普团队针对中兴、华为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系列行动,通过打压一些促进这个中国封闭系统形成的关键的角色和计划,来和中国进行对抗。

  问:上一个问题是关于特朗普,那么美国呢?特朗普之后的美国总统会怎么样处理中美关系?

  答:我甚至都不觉得特朗普会连任,但这样中美对抗的长期趋势已经形成了。下一位总统无论是谁,都依旧会针对中国。这是一代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二十三十年前,当你问一个美国人愿不愿意去中国做生意,和中国人打交道,产业界和商业界的人都会很高兴地告诉你他们乐于去中国。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中国活动能获得非常高的利润,同样也因为当时的中国人想利用改革开放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心态非常开放。但是今天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美国产业界和商业界对于中国的评价非常负面,在中国做生意或者和中国人做生意完全就是混沌的,在他们有一定的积累了以后,有太多的东西他们不想告诉你,有太多的领域他们不想开放给你,有非常强烈的保护主义(protectionist)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不断打造自己封闭体系而不对外开放产生不满的产业界的人会越来越多。我本人很希望中美关系能保持良好,但是不论未来谁将成为美国下一任的美国总统,对中国所累积的长期不满,将会持续反应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上面。

  问:美国对于世界秩序的认识以及自身在世界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发生了明显变化了吗?

  答:我们这一代人认为美国有义务维护世界和平和维持各个重要战略区域的稳定,并且为此付出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下一代人就完全不同了,他们认为美国过分地忠于(overcommitted)这样一个目标,对美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美国的盟友之中,不管是欧盟的还是南亚的还是东亚的国家大多数都是在搭便车,而美国完全就是在不对等地进行付出,显然这样的情况不能一直持续下去。所以,从世界警察的角色中抽身,对于美国来说,特别是这一代没有经历过二战的美国人来说,完全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所以不管是在中东还是在台湾海峡以及亚太地区,美国都希望能够避免深度地介入,浪费过多的资源对于美国来说太不划算了,而且支持美国应该干预的政治家也不会得到选民的拥护,所以外交方面来看,相对收缩应该是后面一段时间美国外交战略的趋势,毕竟美国在军事上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即使不干预美国也能保持在大多数区域的绝对影响力。

  问:那么如果美国要放弃自己的世界警察的地位,对潜在的由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怎么看呢?美国是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和2025中国制造计划背后所显露出来的雄心壮志非常忌惮?

  答:对于中国的崛起,如我前面所说的,美国对于一个崛起但是自我封闭的国家是非常小心的(cautious),外交政策方面也许有相对收缩和排外的一面,但是我不认为美国对于进入新的冷战有很高的热情(enthusiasm)。美国始终希望的是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这样美国才能从这个系统里获得最大的收益,别忘了美国两次世界大战对任何国家可以说都是来者不拒,这样才能大获其利。而冷战则意味着世界上要分化阵营,国家要站队,可能会有一部分国家对美国会关上大门,对于美国来说这并不是长期利益所在。

  经济上来说,国内的问题我们都清楚,中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有放缓的风险。我们看一带一路的计划,首先西边从阿富汗开始逆时针走一圈到巴基斯坦,所有这些国家内部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都太大,政府治理能力有限。这些投资要见成效并不是说单纯地评估经济收益这么简单。

  而海上,中国的东边有日韩这样美国的盟友在掣肘,而往南虽然南中国海的问题表面上获得了优势,好像可以利用那一带的海域资源来做一带一路经济开发,但是要注意那里的海域条件实际上给中国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挑战。比如说,中国虽然在一些深水区域暂时获得了控制权,并且可以允许大型的船只和舰只通过,但是深水水域并不适合建设长距离的输油管道或者其他资源输送的管道,这些建设工作必须是在浅水区域。但浅水区域恰恰又是在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控制之下。

  另外军事上不要忘记南中国海再往南就是澳大利亚,战略上来说,美国的盟友可以从澳大利亚经由多条水路来威胁中国军事力量在南中国海的影响力,这个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潜在的麻烦。当然,中国不是没有机会从这个复杂的局面里面突围,因为美国不再想充当世界警察了,所以美国的这些盟友存在着协调(coordination)的问题,没有美国的深度介入和主导,要这些国家自己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协调成本非常高,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总的来说,美国并不想和中国进入新的冷战,因为对于美国来说这并没有长期的好处。美国的做法将会是一直给中国施压让中国开放,直到美国能在这个体系里面获得足够的收益。从这个角度来看,即将到来的美朝谈判很重要,如果真能谈妥方案,那么朝鲜将更加独立和开放,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乐见其成,因为开放对于美国来说就意味着非常大的利益。

  问:那么中国需要做什么才能让美国转变对于中国强硬的态度?

  答:有一个词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bonafide”,意思是真诚的善意(sincere goodwill),什么是真诚的善意呢?这很难判断,但基本上就是要表现出对美国的价值采取完全开放的态度,比如说更多行业的开放竞争,取消政府对一些企业为了维护他们的地位所采取的各种补贴和干预。如果仅仅是贸易上达成一致,可能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短期可能会缓解冲突,但是长期来看美国需要中国真正的善意。

  问:但中国很难在开放核心产业或者扶持自己核心企业方面做出让步,这被认为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在美国也同样是这个情况。这样看来是否存在真正的解决方案?

  答:的确是这样,所以这个问题才变得非常地复杂。前面提到美国产业界的人对于中国产业界的态度。在美国大多数人看来,中国的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无论自称是否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运行,基本上都是类国企(parallel state enterprises),并没有真的遵从市场经济竞争的原则去运作。这样的体系对美国当然是一个“威胁”。因此我认为后面产业界相关的摩擦会持续不断,要释出真诚的善意获得长久的中美关系稳定,知易行难(easier said than done)。

  (新浪财经注:全文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王永生 SF153

特朗普 中美关系 天风证券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