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政策面暖风频吹 财富效应重塑G股价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09:41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彭松

  “12·6行情”以来,各类G股、准G股公司的纷纷走强,成为市场中的一大亮点。多家机构认为,实施股改之后,G股公司投资价值更加凸显,下一阶段,G股和即将成为G股的蓝筹公司很可能仍将是市场资金的主流投资方向。

  G股财富效应初显

  “现在G股确实走得好”,第一创业证券策略研究员金晖说,虽然许多G股公司在实施股改方案前已有相当程度的上涨,但除权之后又在不断填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G股财富效应。本报信息部的相关统计也显示,在完成对价支付后,已有G中兴、G万科、G天威等22家G股公司走出了完全填权的行情。统计还显示,本轮12·6行情展开以来,此前已转成G股的144家公司中,有121家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涨幅超过20%的G股就多达25家。此外,招商银行、华侨城等正在推进股改工作的准G股、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名列重点股改公司名单的准股改股,本轮走势也非常强劲。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认为,本轮行情中许多G股公司走好,至少有两个直接影响因素。首先,股改之后,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从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已低于成熟市场16、7倍的水平。而考虑到

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这一估值水平则明显偏低。此外,近期香港地区市场走势较好,受
人民币升值
预期、GDP重估等因素影响,许多金融、保险、地产类的H股涨幅较大,这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对A股市场产生正面影响。他举例说,中兴通讯在停牌期间H股涨了30%多,而这种定价是比较市场化、比较有公信力的,A股自然也会受其影响。

  国泰君安研究所副所长谢建军也认为,对于G股价值的重新发现是本轮行情的重要推动力。他表示,其实对于很多蓝筹股而言,无论是QFII还是内地机构,原来对蓝筹股的估值都没有考虑股改溢价,而蓝筹股在支付相当的对价后,投资价值更加明显。可以注意到,QFII机构很早就开始介入一些优质的股改蓝筹股,而随着这种理念得到更广泛认同,G股公司自然会有好的表现。

  政策面暖风频吹

  G股公司所拥有的更多发展机遇,也成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一位券商投资部门负责人说,未来允许境外投资者战略投资等新的举措,都将首先在优质的G股公司中实施,这些都增加了G股公司的吸引力。金晖也认为,在相关政策积极扶持下,G股公司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随着市场认识的深化,未来关注G股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

  王宏远则认为,诸如权证等新的工具在G股中的引入,也为G股公司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认购权证为例,在创设机制存在的环境下,看好公司的人会去购买股票,而持中立或者看空态度的机构,也可能因为创设认购权证而成为公司正股的买方,从而增强做多的力量。而认沽权证的出现,则解决了公司股票的公信力的问题。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了避免股价下跌而被迫买回股份,就会认真做好公司业务,更不会去做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投资这些股票是会有超额收益的,因为他们的公信力提高了”,他说。

  投资机会仍然存在

  对于下一阶段的G股投资机会,业内人士的看法也较为乐观。长城基金投资总监韩浩说,从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量,2006年的整体市场机会会比较大,而对于政策方面有诸多扶持、公司本身质量又比较高的那些G股公司来说,有可能会成为市场主流资金的重点投向。

  王宏远则认为,大市值的绩优蓝筹股以及预期股改方案良好的蓝筹股才是最有机会的品种。其中,那些股改中配合有权证的安排的大蓝筹公司的潜力会相当大。他说,香港市场上股票很多,但主要的成交量都集中在少数的大蓝筹及其衍生品种上,而未来A股市场也将会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下一步最大的机遇,可能存在于那些很快将会开展股改,又有发行权证可能性的优质大公司之中。他还认为,2006年下半年,一些G股公司小的非流通股东的股份将可上市流通,这可能会给相关股票带来一些短期影响,但对于一些绩优又估值合理的公司而言,这可能也会带来新一轮上升的机会。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