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交行两地上市进行时 > 正文
 

2600多家股东非完美选择:交行国有股折衷减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14: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江小山 上海报道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交通银行家里的经似乎更不好念。

  作为一个非上市公司,2600多家股东带来的所谓“麻烦”,不仅是每年股东大会时候,人头攒动的拥挤,更要紧的是股东们众口难调,意见多有相左。

  现在,“麻烦”如疯长的皱纹,再度爬上了交行上市的眉头。交行的国有股减持面临一个三岔路口:或者每个国有股股东都减持,或者都不减持,或者被迫折衷,即部分国有股股东减持。

  第一条路是国务院规定的正道,但是操作的难度大;第二条路是交行最希望开的后门,但需要财政部豁免;而第三条路亦左亦右,可能最终成为交行国有股减持的通天大道。

  股东知多少

  家里有几口人?这一般是一个和小孩子寒暄的问题。

  换成专业的语言,贵公司有几个股东?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由于牛毛般的中小股民众多,这诚然是一个难题。但是,对于一家非上市公司来说,请教这个问题本该像“1+1等于几”那样简单。

  然而,交行偏偏是这么一家难以回答上述问题的非上市企业。

  交行的股东数量不但众多,而且不断处于变化中,仿佛围城一样——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就在交行引入汇丰后不久,就有江苏的股东通过江苏产权交易网出售自己的股份。所以,搞清楚自己的股东究竟是多少,成为一个令交行颇为棘手的工作。

  粗略估计,目前交行的股东数量徘徊在2600-2700多家之间。

  不同的统计时点,交行的股东数量也是大有不同。1987年,交通银行借壳重生。彼时,交行的股东比较少,为500多家。

  伴随交行的全国扩张,以及业务的发展,截至2003年底,股东数量已经翻了五倍,增加到2700多家。根据交行2003年的年报,2002年交行的股本为159亿元,2003年增加为171亿元,股本增加近12亿元。其中财政部2003年按照1元1股的价格增持近12亿股。同期,云南红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从其他股东转入近600万股。

  尽管股东变化不断,但依然有一些蛛丝马迹似乎可以追寻出2003年交行股东的确切家数。

  2003年交行第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定,2003年的股东大会以通讯表决的形式召开,此次共发出表决票2795张,代表股东持有的159亿股。这2700多张表决票应该最接近于交行真实股东数量的数字。

  2004年,完成财务重组和引进外资后,交行的股东数量有所减少。截至2004年8月,股东数量为2600多家,其中国有股股东数量超过2000家,并且分散在全国各地。

  “我们的股东遍布全国。”交行一人士戏言。甚至有玩笑称,一位交行的支行行长和当地一私人客户吃饭,觥筹交错间,居然发现该客户竟然是自己的股东。

  历史与选择

  为什么交行会有如此多的股东?这和交行传奇的身世有关。

  交行成立之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法人,而是二级法人各自为政,各地的分行由当地财政等单位自己出资组建,各分行都有自己的股东,只不过大家都共用一个品牌而已,组织结构类似时下流行的品牌加盟。

  斯时,交行的总行也不称为总行,而是管理总部,并且远没有现在这样的权力,只是对下属分行的业务进行指导和协调。几家优质分行,例如上海分行,员工发的钱甚至比总行多很多;当地股东单位的分红也颇为丰厚。

  1994年开始,交行进行治理结构再造,取消所有的二级法人,全部股东都集中至总行。由于当时交行已经初步完成全国的布局,股东因此也来自天南地北。除西藏宁夏外,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都有分布。

  尽管经过铁腕的“削藩”运动,但是独立二级法人痕迹并没有完全抹去。例如交行的第一家网络银行就不是总行开发,而是郑州分行创办的;另外交行的全国客户服务热线也是由上海分行管理的。

  最终,经过多年的增值扩股,交行的股东数量突破2500家,稳定于2600-2700家左右。

  如此多的股东聚在一起,难以避免地就产生了不少所谓的“磨合”。

  例如召开股东大会。首先通知全体股东就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甚至有股东已经转让自己的股份,但是交行并不知情,而寻找接盘的下家更是颇费周折。即使股东大会召开了,照顾如此多代表的吃、住、行,不但难以周全,而且耗费颇大。

  另外,股东多了协调管理就成为问题,意见上也难免出现分歧。去年6月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就曾发生股东出售交行重组上市资料的事情。并且这样的事件不断重演——由于不时有股东希望出售自己的股权,交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流落民间。

  再举一个协调的例子,前述2003年的股东大会时,尽管发出了2795张通讯表决票,但是交行最终只收回了2645张,其余下落不明。

  国有股减持难度大

  股东大会的麻烦可以克服,但是有一个麻烦交行却回避不了,这就是上市时的国有股减持问题。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按照交行的上市计划(参见本报1月24日17版《交行上市总股本722亿元详解》),将发行现有股本(460亿元)8%的股票,为36.8亿股;参照10%的比例,国有股需要减持3.68亿股。

  但是,交行减持国有股却面临一个难题。

  如果严格按照国务院2001年的减持规定,则交行每一个国有股股东都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减持。按照最简单的平均分摊的办法,所有国有股股东平均减持1.38%。(参见本报2月28日17版《汇丰持股交行逼近财政部》)

  如前所述,交行目前有超过2000家的国有股,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股东甚至只持有5000股。即使不考虑股东乃至股权性质的变化,征求全国股东意见的工作都将成为一场马拉松。假设有股东有不同意见,交行的国有股减持则可能陷入暂时的僵局。

  每个股东都平均减持的操作成本可以想象,此路似乎不通。

  选择折衷方案?

  由于国有股减持在国内证券市场长时间暂停已有先例,交行是不是也可以萧规曹随,选择不减持国有股呢?毕竟,作为国有银行改革试验田,交行申请并获得的特别豁免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例如,国内其他企业上市需要的辅导期交行就已经获得豁免。

  不过,操作难度大仅仅是交行希望豁免国有股减持一个表层原因。

  按照现有的发行模式,国有股将减持3.68亿股,按照2.8元的发行价计算,社保基金获得的资金仅有10.3亿元左右。另外,按照国务院减持的规定,社保基金同时也是减持人,一进一出,社保基金实际获得的资金量更少。

  对于汇金公司而言,投入交行后,尚没有获得任何回报就要减持股份,似乎也难以成理。

  实际上,交行去年的确曾向财政部提交过豁免减持的申请。尽管具体的内容和最终结局外人难以猜测,但是在海外减持尚没有豁免先例的情况下,交行的胜算可能并不大。

  因为国有股减持难题而进退维谷的交行,急于寻找一个解决之道——既要实现减持,又要便于操作,于是一个折衷方案逐渐浮出水面:部分国有股股东进行减持。

  尽管交行的股东数量众多,但是持股比例相对集中,仅仅财政部、汇金公司和社保基金三家就持有交行近47%的股份(中央财政25.5%,社保基金14.2%,中央汇金公司7.67%),其他国有股股东仅仅持有20.6%,而非国有股东只持有12%。

  因为持股比例集中,折衷方案可操作性较强。但是,折衷也并不是完美无缺。

  按照折衷方案,实行国有股减持必定都是持有股份的大户,财政部首当其冲。但是,这对于财政部保持其交行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会产生较大影响。因为即使按照前述平均减持的方案,中央财政将减持1.37亿股(99.7×1.38%),持有交行比例进一步下降为20.35%左右(98.33/483),仅仅比汇丰的19.9%多0.45%。而如果财政部成为意料之中的减持大户,那么如何看待国有股东的控股权,以及对应的话语权,将成为一个新的悬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