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故意打“擦边球” 上市公司中期分红积极中藏隐忧

或故意打“擦边球” 上市公司中期分红积极中藏隐忧
2018年08月30日 02:30 新京报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上市公司中期分红积极中藏隐忧

  谈股论市

  现金分红或送转须把握度的问题,不可大玩“透支式”分红,或向自己分红的把戏,或故意打“擦边球”。

  沪深股市上市公司2018年中报披露工作逐渐接近尾声。从已披露的中期报告来看,几家欢喜几家忧,其中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呈现出较为积极的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的同时,本身也隐藏着不少的问题。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市公司中期分红的积极信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金分红比例出现提升,二是高比例派现公司增加,三是今年中报上市公司送转基本上有业绩增长作为支撑。此外,一些今年才挂牌的新上市公司也以现金分红为主,与往年次新股动辄高送转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一段时间以来,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较为突出。某些上市公司融资时“狮子大开口”,在利润分配时却往往“不分配、不转增”。这种行为不仅遭到市场质疑与诟病,也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

  另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以高送转的方式回报投资者,背后却另有所图。在前几年的高送转热潮中,有上市公司推出10转10甚至10转30的高比例送转方案,背后或为利益输送,或为所谓的市值管理,或为追逐市场热点。其实,这样的回报方式只是玩“数字游戏”而已,上市公司并未付出“真金白银”。

  为了让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更加积极,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证监会出台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现金分红挂钩。再如,沪深交易所出台《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下称《指引》),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进行规范等。

  尤其是,近几年来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对于肆意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加强问询,对于股市“铁公鸡”频繁敲打,促进市场逐渐形成良好的分红氛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呈现出年年攀升的态势。其中,2015年度上市公司累计分红总额为8328.16亿元,2016年度上升至9693.99亿元,2017年度更是首破万亿大关达到10380亿元。今年上市公司中报分红呈现出更为积极的一面,客观上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

  尽管如此,有些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其中一个是,个别上市公司的高派现有“吃老本”嫌疑。以英力特为例,该上市公司推出了每股派1.2元的预案,但其今年中报实现每股收益只有0.283元。虽然我们应该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可这样“透支式”的分红行为,与股市“铁公鸡”一样值得商榷。

  上市公司的分红,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得不提的是,某些上市公司的分红,与其说是向投资者分红,倒不如说是向自己分红更为确切。莱克电气中期推出了10派20(含税)的方案,但在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其实控人倪祖根通过直接与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79.79%的股份,意味着上市公司近八成的分红将进入实控人的腰包。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上市公司在推出高送转方案时,存在打“擦边球”的现象。有多家创业板公司均推出了10送转9的预案,未达到《指引》规定的10送转10的“红线”,有打“擦边球”的嫌疑,实际上也是为了规避相关规定。此外,高送转与业绩增长不匹配的大有人在。像三联虹普预计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其送转预案则为10转9。

  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对上述问题加以重视。上市公司理应给予投资者合理的回报,大股东不可将上市公司当成自己的“提款机”。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中期分红还须兼顾企业发展需要。现金分红或送转须把握度的问题,不可大玩“透支式”分红,或向自己分红的把戏,或故意打“擦边球”。如此回报投资者,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曹中铭(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