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谢国忠:创业板全球鲜有成功案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6:5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宁国强

  创业板在全球鲜有成功的案例,中国的创业板市场能否诞生孵化出一流的企业,让投资者分享高成长和高回报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经济学家谢国忠。谢国忠认为,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还不足以让创业板诞生出一流企业来。

  谢国忠认为:“创业板追根溯源,与以IT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美国的纳斯达克交易系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以微软、苹果、谷歌等为代表的相关公司,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在风投和直投的帮助下,投资者享有长期投资的盈利价值。这一潮流的关键和根本在于科技创新。”

  此后,各国证券市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立二板热潮,其中主要有:香港创业板市场、台湾柜台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法国新市场、德国新市场等地区和国家。其中,美国NASDAQ和韩国Kosdaq的交易量甚至一度超过了主板市场。但是,从整体上看,二板的市场份额还是低于主板,也有的二板(如欧洲的Easdaq)曾一度陷入经营困境。

  “但是以日本和德国的创业板经验来看,这两个国家的创业板却是典型的不成功。虽然日本也拥有软银这样少有的成功者,但是大潮流上,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以那些百年老企业、大公司为主。在大公司主导的经济秩序下,小企业不大可能自由成长,宏观环境又缺乏支持,因此日本和德国的创业板都不成功。”一个社会和文化背景能够容忍一家民营、非主流小企业膨胀多大?谢国忠认为,像日德这样的国家,代表了很多国家的遵循传统和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

  从日本和德国的不成功经验引出了谢国忠对于中国创业板态度谨慎,甚至认为缺乏成功要素的关键看法。“中国的经济秩序,依旧是偏于各类国有公司占主导的经济秩序。真正的民营企业在循规蹈矩的情况下很难发展成功。另外,中国目前的风投事业还谈不上成熟。虽然蒙牛等少数企业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中国目前的风投事业尚不足以支撑起中小企业到上市之间的桥梁作用。而在创业、融资、上市之间,各类风投直投帮助创业的接力棒作用是必须的。”

  “目前比较成功的大陆创投事业还是一些境外直投,然后再进行相关上市的项目。反观大陆这边则动辄审批。当然,从发展角度看,这些障碍以后会有所改变。但是从成本角度,比如会计、避税透明化等等,仍存在问题。”

  “当前中国最有望在创业板一展身手的还是那些家族式企业。比如温州的中小企业可能首当其冲。”温州历来是中国民间资本最活跃的独特领域,因此,谢国忠特别提到了温州。

  “从融资角度,为了避免创业板成为以融资为目的的圈钱乐园,应该加强进出机制的设计。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进入和保持交易资格都很容易,但是退出机制却很不健全。”在谈到温州之后,谢国忠认为,融资固然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但是若圈钱为目的,就不好了。创业板市场应该吸取主板市场多年来的经济教训。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