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该建什么样的资本市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06:4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 实现从单一内资市场到内外资并重的转型 发展投资基金扩大保险社保基金入市比例 本报记者 李霞 到2006年底,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全面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正在不断显现。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应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中国资本市场将扮演何种角色?中国资本市场追求的战略目标又是什么?就以上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 资本市场进入新阶段 问: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吴晓求: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和资本市场资金管理体系等引发的制度变革,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平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个具有共同利益基础、收益与风险匹配、具有激励功能和约束机制的资本市场正在形成。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有: 1.股权分置的制度平台从整体上看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流通的市场结构。 2.与全流通的市场结构相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也在进行重大调整。 3.资本市场资金管理体制和资金运行体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风险的“放大器”功能正在消失。 4.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正在恢复。 5.市场正在从追求增量融资到关注存量资源配置的转型过程中。 6.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其控股股东的利益实现机制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由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转向企业之间的市场博弈。 7.全流通的市场结构使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具备建立上市公司发展长期激励机制的条件。 8.股权分置时代所形成的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体系已经分崩离析,资产价格的无差异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基本趋势是,建立在收益——风险相匹配基础上的资产价格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打造全球最大交易场所 问: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吴晓求:如果说生产能力惊人增长的制造业成就了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那么未来中国实现由经济大国转变成强国,除了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外,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具有强大资源配置能力和财富创造效应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具有良好流动性和透明度、具有足够宽度和厚度的资本市场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现代金融体系,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所追求的战略目标。因为这种主导型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分散风险,保持金融体系必要的流动性,实现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促进存量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具体而论,我认为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战略目标是:以沪深港市场为轴心形成的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之一,其市值将达到60万亿—80万亿元人民币;由于人民币届时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国际储备货币之一,因而以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核心的中国金融体系将成为全球多极金融中心之一极,它将成为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定价中心,拥有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定价权。 形成中国蓝筹股市场 问:怎样实现上述战略目标? 吴晓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安排,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战略转型的重点首先是供给来源和供给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即要对上市公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对上市公司的结构进行战略转型。从实践角度看,这一战略转型的含义有两点:第一,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必须有步骤地回归A股,这是发展和壮大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举措。第二,鼓励未在海外上市的符合上市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资源型大型国企在A股市场上市,不鼓励甚至从政策上限制这类企业到海外上市。 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这种战略转型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要采取积极措施让那些业绩优、规模大,并且是中国经济支柱的大型国企在内地A股逐步上市,以形成中国蓝筹股市场。大型国企把握了中国经济的命脉,垄断了许多稀缺资源,把这些稀缺资源所创造的资源性垄断利润让境外投资者享有,这不公平,也不正常。 超常规发展投资基金 问:面对大型国企大规模地回归A股和中国蓝筹股集群的形成,怎样实现中国资本市场资金来源和投资者结构战略转型? 吴晓求:这一战略转型的核心要实现从单一内资市场到内外资并重的市场的转型。没有资金来源和投资者结构的战略转型,中国资本市场就难以承受大型国企大规模回归A股所带来的市场压力。 就中国金融体系的内部资源来说,必须超常规地发展以集合投资为特征的证券投资基金,逐步扩大商业保险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进入市场的比例,积极稳妥地发展从事基于资本市场资产管理、具有私募基金性质的投资基金。 就中国金融体系的外部资源来说,必须从投资角度开放资本市场,开放的幅度、节奏应与大型国企回归A股和蓝筹股集群形成过程相协调。 外部环境两方面需改善 问:实现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需要哪些外部条件的支持? 吴晓求:除了国民经济必须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经济规模足够大和经济结构具有相对优势的竞争力外,以下两个外部变量或者说外部环境要不断改善: 1、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10年,人民币将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自由兑换的国际性货币;到2020年,人民币将成为仅次于美元的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是成就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多极金融中心之一极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 2、构造以提高市场透明度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和规则体系。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法制环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其中必须体现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透明原则,透明度不足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进行战略转型和实现战略目标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二是国际惯例原则,由于股权分置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和规则体系在相当多的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这显然是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多极金融中心之一极最严重的障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