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岐:国有银行境外上市不存在财富外流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7:5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是因为缺钱 重在取得先进管理技术和公司制度

  本报记者 李 霞

  根据WTO协议,我国即将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国内银行业将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国商业银行应如何进一步地改革和创新?本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问:随着外资银行的相关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的取消,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上排兵布阵更加激烈,中资银行应当如何缩小差距提高竞争力?

  曹凤岐:首先,要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中国

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出了很多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公司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在公司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内控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才能发挥机制的真正作用,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对中资银行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建立有激励和约束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

  其次,业务必须创新。中国的商业银行除了发展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外,要在其它业务方面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大力开展个人经营业务,个人业务是一种综合业务,涵盖个人资产类、负债类和个人中间业务的方面,个人资产类项目包括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以自然人为借款对象、以服务个人消费为目的的消费贷款品种;现代金融业务创新,网络金融是现代金融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后银行服务可能相当部分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所以要加快发展网上银行。

  此外,建立和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应该说,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还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风险主要是体制信用风险和管理信用风险,这些方面要进行防范。另外,中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非常大,市场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建立一个体系进行风险管理。

  第四个方面,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之间业务要交叉和渗透。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政策,总体上来说,这一方针政策对防范风险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应当看到,在国外,混业经营、混业管理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问:外资银行通过合作和参股迅速进入了我国市场,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何影响?

  曹凤岐:中资银行通过竞争和合作取得了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和公司制度,引进境外投资者是完全必要的。交行引进了汇丰银行;建行引进了美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中行引进了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银行、瑞银集团;工行引进了高盛公司等海外战略投资者。这些海外战略投资者都是国际上实力雄厚的大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国际竞争力,他们的加盟对于改变中国银行业的股权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促进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是大有好处的。

  不存在贱卖国有资产

  问:有人说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把钱都让外国人赚去了,是国有资产流失。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曹凤岐:对这一问题,前一段舆论中谈到两大流失: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国有资产流失6000亿元;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使国有资产损失600亿美元。这种说法应该是有失偏颇的,寻求境外大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不是因为缺钱而引进资金,而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帮助中国银行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存在贱卖国有资产的问题,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行为是市场的结果,是博弈的结果,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均取得好转。但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方面还不够完善,所以说这些问题应该辩证地去看。

  海外上市是国际化步骤

  问:有人认为优质企业到海外上市,造成国内股市边缘化,还有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出售到海外市场IPO价格偏低,导致国外市场和中国的市场差额较大,是贱卖国有资产,造成财富外流。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曹凤岐:要支持和鼓励中国商业银行到海外上市或者海外和国内同时上市。我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到海外上市的IPO价格是市场决定的。中行公开发售取得了76倍的认购,国际配送取得了20倍的认购,建行和中行通过初次IPO分别筹到了750亿港元和754亿港元,现在被誉为世界性招股的工商银行,得到了海内外投资的热烈追捧,工商银行是迄今为止国际上筹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银行,应该是第一股了,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应该说是国有资产流失,也不存在财富外流问题而是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步骤。

  当然,我们也要开展一些国际的业务,进行国际的并购,我相信中国商业银行通过改革一定会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