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皮杂谈:非理性繁荣的代价是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10:07 中华工商时报
连最后的多头都已经看到了危险的端倪,一度牛气冲天的沪深股市正面临着新股扩容所无法摆脱的历史宿命:恶炒新股导致高速扩容,高速扩容导致供求失衡,供求失衡导致新股失败,而新股失败导致停止发行…… 北京最为活跃的私募基金操盘手花荣是如此的悲观,以至于将历次大盘股的上市与股市的大跌联系起来。宝钢是2000年12月15日上市的,半个月以后,上证指数从2125点跌到1936点,中科系崩溃;中石化是2001年8月10日上市的,此后四年,旷世大熊使上证指数跌去1000点;中国联通是2002年10月11日上市的,上证由1600点急跌至1300点,拖垮了中国股市实力最强的南方证券;长江电力是2003年11月21日上市的,最终指数由1783点跌到998点,解决了第一庄股德隆系,还差一点解决了中国股市;虽然宝钢、中石化、中国联通和长江电力也堪称大盘股,但是这些大盘股和中国银行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更不用说中行之后已经杀到的大秦铁路和国航,还有10月27日已经定下上市时间表的工商银行,以此类推,上证指数恐怕早晚只有往地下打洞的份了。 水皮远没有花荣那样悲观,但是盘面的情景的确令他一天比一天困惑,是不是中国股市就走不出扩容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呢? 的确,中工国际的炒作是非理性的,但是中工国际的定价难道是理性的吗?在股权分置下拟定的发行价不过6.80元,在全流通的背景下怎么就变成了7.40元呢?中工国际是沪深两市停发新股以来上市的第一只新股,市场长期被积压的炒新能量集中释放是正常的,股价被炒上50元肯定有风险,管理层及时的监管也是正确的。但是,这毕竟只是个股的风险,因为个股而采取加速扩容的办法,改变的却是全局的供求关系,可能导致的是全局的风险。事实已经证明,加速扩容对待恶炒新股并不是有效的方法,因为炒新的特点就是狗熊掰棒子,喜新厌旧。8月2日,天源科技、威尔泰和横店东磁三只新股上市被同时恶炒并连动中工国际封上涨停板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令人感慨的是,8月2日的恶炒发生在深交所八度的风险警示之下,发生在天源科技被史无前例的盘中停止交易一小时之下,发生在指数已经从高位跌落150点之后,发生在沪深两市的成交已经从近800亿滑落至300亿元左右,发生在一周连上5家新股且下周还要上5家新股的疯狂扩容之下。 管理层应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投资者真的是如飞蛾扑火,为什么会如此奋不顾身?如果投资者只是火中取栗,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他们如此急不可耐? 恶炒新股是非理性的,同样以扩容为炒新降温也是非理性的,由此而带来的融资繁荣更是不可能持久的。 网易的财经编辑在第一时间请水皮解读深交所的监管。水皮认为恶炒发生在深交所是有特定背景的,这和深交所的定位偏差有很大的关系。中工国际是一个流通股只有4800万的小盘股,横店东磁的流通股也只有4800万股,天源科技的流通股只有2400万股,威尔泰甚至只有1440万股。中工国际现在价格是14.19元,横店东磁是16.70元,天源科技是8.99元,威尔泰是9.65元。从市盈率看高不过45倍,低不过34倍,和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相比,并不过份,更何况,深交所定位中小企业板,又以创业板为发展目标,创业板说的就是风险投资板。深交所本身营造的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投氛围,凭什么限制这些小盘股的风险系数呢?如果限制合理的话,又凭什么尽上小盘股而不像上海那样上大盘股呢?水皮不怀疑深交所的责任心,但是水皮真的怀疑深交所对于中小企业板市场交易行为监管的能力。坦率地讲,中小板是深交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产物,如今实实在在给自己的监管出了道难题。表面上看,集中捆绑的上市是为了平抑炒新的热情,但是客观上却是助长了投机的火焰,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上的股票的盘子都太小了。这种袖珍小盘股只会恶化上市公司的结构,加大市场的风险,和管理层的新的取向正好背道而驰。 炒新其实是一种市场投机行为,而新股发行和交易中的制度漏洞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是新股发行中的不平等,造成了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持股结构的差异。由于引进询价制,使得部分机构拥有两次认购机会,新股的非均衡分布使得机构投资者炒新仍有相对优势地位。 其次是新股上市首日的规定不合理。由于上市首日交易不设涨跌停板,这样就让机构投资者拥有利用T+1拉高股价的可能,中工国际就是经典,而高开高走,最后拉高,第二天低开低走就成为一种坐庄模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