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2005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年会 > 正文
 

皮海洲等:上市公司竞争力弱在哪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06:0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最近发布的2005年中国企业竞争力监测报告中提出了结论性的观点,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竞争力不如非上市公司。这一结论与长期以来对上市公司的评判大相径庭。

  公司治理因素的缺失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下滑的因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目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仍然低下,这必将阻碍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上市公司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主流经济学理论均认为股权结构与公司的经营业绩间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股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都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股权过于集中会使控股股东对公司享有绝对的经营权和决策权。由于缺乏对大股东有力的监督和制约,大股东便有动机和可能损害上市公司以及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据统计在股改前,国有或国有法人股为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0%左右,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也在六成以上。一股独大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公司内部治理问题重重:一是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不合理。控股股东在公司占有较大的

股票份额因而拥有公司实际的控制权,大部分董事会成员是由大股东任命安排,直接代表着大股东的利益。董事会和管理层只能对大股东步亦步趋,唯命是从,其功能最终必然弱化而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公司内部缺乏能与之抗衡的机构从而使控股股东能够随心所欲而不受监督和制约,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二是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企改制而来,所有者的缺位使得董事会很大程度上是大股东的代理人,对管理层的监督演变为自己对自己的监督,公司的实际经营权被内部人控制和掌握着,由于代理人的有限理性使董事会和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违背了全体股东以及公司的整体利益;三是独立董事制度难以发挥作用。虽然上市公司已逐步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但由于公司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独立董事在提名、薪酬福利等方面均由内部人决定,所以目前独立董事制度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监督和评价的功效。

  另一方面,由于约束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造成上市公司竞争力低下。在股改前,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制度性割裂造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较差,恶意收购很难发生,所以基本不存在公司控制权转移对经营者形成的压力;公司经理人的市场也不够完善,经理人的流动性也较差,许多国企还是通过行政任命而不是经理人市场来选拔经营者。所以目前基本不存在外部市场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而激励机制同样令人失望。经营者的报酬总体上偏低,这点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薪酬结构单一,主要还是采用工资+奖金+福利的老模式,由于缺乏长期性的激励手段,经营者过分注重短期盈利指标而忽视甚至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经营者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弱相关显然不利于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水平相对非上市公司却处于下风,这不能不让人对其深思。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进,但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成为制约上市公司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上市公司的来源与现状就不难发现,出现上市公司竞争力不如非上市公司这种情况,绝非偶然。

  首先,从上市公司的来源看,它们并非真的都是优秀公司。众所周知,我国当初设立股市的目的,就是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的,上市公司质量根本就无从保证,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的事情屡次发生,以至许多上市公司纷纷踏上了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垃圾这样一个变脸的旅途。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不如非上市公司,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其次,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对股票上市的动机不纯。许多企业上市的动机就是为了圈钱,圈取一笔巨资好让企业过几年轻松的日子,可以说是这些企业上市的根本目的。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想方设法来掏空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变成自己个人或大股东的利益。实际上,正是在大股东的大力掏空下,一家家的上市公司从优质公司变成了垃圾,最后甚至被迫退市。而这个问题对于那些非上市公司来说显然是不存在的。

  其三,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还存在一个盲目投资、盲目发展的问题。在企业未上市之前,企业里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职工的血汗钱,因此,企业在使用这些资金的时候,决策慎之又慎。然而,上市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股市里的钱来得容易,而且又不需要还本付息,因此企业决策也草率了许多,乱投资、乱上马,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岂有不下降的道理?

  皇帝没有穿衣服

  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不如非上市公司,这个结论让长期浸淫在股市中的人感到有点不好理解,但其实冷静一想,这是一句大实话。只是多年以来,我们听惯了许多吹捧上市公司的动听言词,翻翻一些官员的讲话,看看一些媒体的报道,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箩筐一箩筐的美语锦言,因此习惯性地认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强于非上市公司。从表象上看似乎是这样,别的不说,光是有了那一堆用高溢价圈得的真金白银撑着,上市公司,好像要不牛也难。

  但事实偏偏是这样的无情。如果我们认真地回顾一下这么多年上市公司的发展历史,那些当时圈进了大笔资金的上市公司,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它们早已淹没在众多的股票队伍里,当年用黄金包装起来的人造美女已经返璞归真,有不少正戴着ST的帽子在苦苦挣扎,更有一些早已灰溜溜地退出市场。说到底,出现这样的情况,排除其中的一些欺诈上市公司,就是因为竞争力弱,即使有了那么多的钱也没有用。看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没有钱固然是万万不能的,但有了钱也不是万能的啊。

  结论已经摆在那里,要分析它的原因,就像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一样,众说纷纭,都会有它的道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重视乃至正视这个现实。多年来,总有不少大师告诫我们要树立对上市公司的信心,要有长期投资的观念,许多投资者正是基于这一点才进入了这个市场,但他们在这块号称是希望的田野上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不过是跳蚤。试想一下,在一个只是依靠制造一个又一个炫目概念来进行资金搬家游戏,事实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市场里,除了跟在一些庄家后面拾几把陈糖烂谷之外,又能有多大的收获呢?现在总算有人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小孩一样,说出了皇帝其实没穿衣服的真相,难道我们还有必要像童话里的那些大人一样,把虚幻的东西当真的来顶礼膜拜吗?

  作者:劳川 奇李伟 皮海洲 应笑我

  (来源:上海

证券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