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水涨船高 投资者需防减值风险

商誉水涨船高 投资者需防减值风险
2018年09月02日 18:19 国际金融报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商誉水涨船高,投资者需防减值风险

  原创: 郭施亮 

  来自微信公号:国际金融报

  商誉问题,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并未形成一种明确的概念。但是,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频率的持续增多,商誉问题的讨论也开始多了起来。

  实际上,商誉属于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项目。但是,正因为商誉的存在,往往容易被部分上市公司任性利用。更有甚者,一些拟IPO的企业为了做好亮眼的业绩,巧妙利用商誉试图蒙混过关。但通过这种方式虚增业绩,终究还是逃不掉商誉减值的风险。

  商誉的确认的确会存在不少猫腻,甚至可能涉及到变相的利益输送。但是,对于商誉状况的衡量,往往缺乏严格统一的判断标准,而一旦并购的项目或资产没有达到如期的业绩水平,将牵涉到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对于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轻则引发业绩的小幅变动,重则导致上市公司业绩的突然变脸,甚至瞬间从盈利变成大幅亏损,这恰恰也是投资者很难提防的投资风险。

  商誉的存在,本身并无问题。对于商誉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把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未来的潜在收益提前兑现,而并购一方也会较公允价值或合理价格高出一定的溢价进行并购。商誉的溢价往往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同程度的超额利润增长。

  不过,从实际情况分析,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业绩保障,本身还是存在一定的未知风险。假如在此期间企业发生了突发性问题或整个经济大环境、产业周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恶化,那么终究还是会影响企业的盈利预期以及业绩承诺水平。因此,高溢价的并购行为以及高额商誉问题往往存在不确定风险。

  随着A股市场并购不断增多以及并购频率水涨船高,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总额较以往有着明显增长,短短几年时间增长了数倍之多,时下商誉总额规模也突破了万亿关口。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还是不可忽视,稍有不慎,则可能会引发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乃至突发亏损的情况。更有甚者,可能会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巨亏的风险,而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表现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本身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环境下,对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风险可能缺乏提前应对的准备。但是,在时下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水涨船高的大背景下,投资者仍需要注意回避两类投资风险,一类是商誉占净资产比例很高的行业板块;另一类则是频繁采取高溢价并购的上市公司,或者本身存在高额商誉问题的股票。

  退一步来分析,假如A股市场发生大面积的商誉减值问题,那么对于上述提及的几类上市公司而言,往往最容易出现业绩变脸乃至业绩亏损。

  时下,A股市场正处于低迷的行情中。在这样的投资氛围下,难免会存在“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现象。与此同时,在股市缺乏投资信心,资金面比较紧张的状态下,市场很容易出现“黑天鹅”,例如上市公司流动性危机、上市公司商誉大额减值等。然而,这些可能存在的市场状况,总是呈现出突发性的特征,对于投资者的持股市值变动,更是产生不少影响。

  因此,站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分析,虽然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颇具优势,且逐渐形成中长期良好的低吸点,但弱势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仍需要提防弱势市场“放大利空”的风险问题。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才能够在弱势市场环境下赢得更多的投资主动权。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

  作者 郭施亮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