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宝钢在金融领域跑马圈地 也曾胜利也曾惨遭败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8日 13:53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万云 与看得见的并购八一钢铁(600581)再造钢铁巨无霸相比,宝钢近十年来逐渐搭就的金融平台,犹如水面下的冰山一般令人难以捉摸。 1月16日,宝钢集团宣布向八一钢铁注入30亿元资本金。这绝非宝钢首次“一掷亿金”。此前,宝钢集团作为发起人,耗资30亿元入股建设银行(0939.HK);2006年,宝钢集团与法国兴业银行联手竞购广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广发行”)85%的股权,虽未能如愿,但从协议书看,若竞购成功,宝钢的出资额也将近50亿元人民币。 宝钢财务之手 宝钢初建金融平台始于1993年成立的宝钢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宝钢财务”)。经过三四年的运营,宝钢财务开始尝试扮演“投资者”角色。1997年,宝钢联合内地42家知名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联合证券,开始初涉金融业。一出生就坐拥11.8亿元资本金的联合证券,是当时最大的券商之一。 1998年,宝钢集团收购舟山市信托投资公司,增资后将其更名为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宝信托”)。后又以华宝信托为发起人,与法国兴业资产公司合作,于2003年2月成立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宝钢持有华宝兴业67%的股权。这是当时第一家信托业基金公司、第二家合资基金公司。 宝钢涉足保险领域始于1996年。这一年,宝钢投资5000万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华泰财险公司43家国有股东之一;同年,宝钢投资5000万元,成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家发起股东之一,持股10%。2002年12月,宝钢斥资20多亿元,收购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的股权,首次入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企业。 2004年9月,已经遍尝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果实”的宝钢集团,斥资30亿元,成为重组建设银行的发起股东。至此,宝钢的金融平台已然身形庞大,涉猎全面。 2006年初,宝钢和它的老朋友法兴合作,共同参与广发行股权竞标。当时有市场人士提出疑问:“与国际一流钢铁企业相比,宝钢还有很大差距。宝钢将宝贵的资金投向广发行,显然是与‘突出主业’的方向背道而驰。” “在宝钢所有与金融有关的投资中,只有宝钢财务和华宝信托是它的金融产业,其他都是宝钢的财务投资。”海通证券金融分析师邱志承一语中的。 坐享银行股溢价 宝钢拟投资几十亿元人民币参与竞标广发行,正是从建设银行的股权投资中看到了“金山银山”。 2005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以每股2.35港元在香港挂牌上市。宝钢集团拥有的股份在开盘当日就坐收43.5亿元人民币,投资资产一年间增值幅度达145%。 2006年6月底,正值兴业银行(601166)静候A股上市前夕,宝钢集团增持兴业银行股份至1.45亿股。增持后,宝钢持有的兴业银行股权比例已达3.63%,位列兴业银行第七大股东。1月23日,兴业银行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15.98元,市盈率为32.50倍。 与投资银行股权相比,宝钢投资保险股权只能算“慢牛”。作为原始股东,宝钢于10年前投资5000万元发起成立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至2006年9月,宝钢持有新华人寿股权9.763%,位列第三大股东。 2006年11月28日,北亚集团持有的新华人寿2163万股法人股以1.43亿元人民币成交,其估值为至原始股的6.6倍。以此推算,宝钢投资新华人寿的股权已获益数亿元。记者在当日拍卖现场看到,代表宝钢的举牌者也一路竞标,但竞标至1亿元就弃标了,这说明宝钢仍希望能增持新华保险的股权。 “话语权”情节 在近一两年发生的太平洋保险集团和新华保险的董事会纷争中,宝钢对公司“话语权”的图谋初露端倪。太平洋内部人士说:“太平洋前董事长王国良早已不受大股东宝钢‘喜欢了’,后来调离他是必然的。”而发生在去年年末的新华人寿股东“暗战”中,宝钢是一个重要的倒关(前董事长关国亮)角色。 如此重视董事会话语权,也许是宝钢铭记了前车之鉴。在入股金融企业过程中,宝钢唯一高买低卖的是联合证券股权。当初宝钢入主联合证券,掏出了4亿元的真金白银,是少有的以现金入股的股东之一,2004年却以每股0.72元的价格转手,亏损1亿多元。“宝钢退出实属无奈。”据当时在联合证券任职的一位人士回忆:联证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由大股东宝钢主持局面,董事长马国强和总经理于业明都来自宝钢,董事会把权力基本授予了总经理。而监管部门在2003年年中检查时指出,联证除了历史问题外还有连续亏损,引起了其他股东对其业务能力的质疑,联证内部演化成宝钢派、非宝钢派两大阵营。“联合的股东之间太复杂,斗来斗去的,几家股东联名要罢免来自宝钢的总经理。” “宝钢也许是想做中国GE(通用电气公司),但GE是不可复制的成功案例。”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保险公司高层对宝钢试图掌控保险公司的管理权表示担心。“GE的成功有其特殊背景和条件。内地钢铁企业与金融业的关联性很少,尤其在终端客户上更是没有共同的平台。另一方面,钢铁企业由于建设周期长、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对资本有长期的巨大需求。而保险业的投资周期较长,是一个一旦投资就需要长期持有的行业。两者在资本的供需上并不匹配。” 渤海证券分析师认为,对于产业资本而言,投资金融股权不如投资上市和拟上市的金融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股价仍面临价值重估的巨大空间。“很多上市公司投资参股银行,主要着眼点不在于眼下的收益,而在于进入银行业后能够搭建一个金融平台,有利于上市公司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通过投资参股,上市公司建立起与当地银行的良好关系,从而为今后的资本运营创造条件。” 对此有相同感受的法国兴业银行CEO谢德恩去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兴与宝钢、石化的合作基础是,在中国市场,它们能帮我找到客户。而在国际市场,我们能为宝钢在融资、金融租赁等方面提供经验,并在开拓新兴市场施以援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