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投行贵族:财富里昂等第一批合资券商陨落往事

消失的投行贵族:财富里昂等第一批合资券商陨落往事
2018年05月14日 09:16 新浪证券综合

  来源:资管老六 

  作者 老六

  喊了好多年,去年又开始着重炒作的证券业对外开放,总算有了有实质性的进展。

  4月29日凌晨,大概是个12点半的样子,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说的什么呢,其实也没太多新鲜的东西,你只把之前媒体炒作的“外资券商狼来了”当真的听就是了。

  在上一篇文章里老六也只客观地认为,外资可以控股合资券商,那就意味着将来国内会涌现不少“洋老板”。

  当这些国际顶级金融机构能真正当家作主去经营一家券商,情况或许真的会不一样?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国家入世也有17年了,金融开放这个梗早就老得和老六老家那条老狗一样了,合资券商也是陆陆续续开了关、关了开,搞了十好几家了。

  但是,可惜,除了那个你千万不要当正常例子来看的中金公司外,受制于控股权、业务范围、文化不同等等各种原因,含着金钥匙、带着光荣历史使命出生的第一批合资券商,基本都混得不怎么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六不是证监会主席,也不敢乱讲,只能是回故纸堆里刨一刨,大家一起来做个评判吧。

  这里说明一下,关于第一批合资券商这个概念,是老六自己诌出来,大概就是指中国入世后不久吃螃蟹的那几家吧,这里就包括:瑞银证券,高盛高华,长江巴黎百富勤,财富里昂,海际大和,等等。

  老六今天想重点来说的,就是已经“消失”了的那几家:长江巴黎百富勤,财富里昂,海际大和。

  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

  第一个说的,也是第一个倒霉蛋,就是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了。

  2003年11月,长江巴黎百富勤正式开业。注册资本6亿元,法国巴黎银行出资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美元,持股33.33%,长江证券持有66.67%的股权。

  同时,为避免合资公司与总公司有业务竞争关系,协议规定,长江证券将整体剥离投行业务并放进新的公司。

  这里要说明一下,名字这样念更有意思:长江-巴黎-百富勤。

  长江就是长江证券,巴黎就是老六作题图的那个巴黎银行,百富勤,是曾经香港风头最盛的投行百富勤集团。

  1998年1月份,金融风暴下的百富勤不幸破产,巴黎银行接了盘,收购并重组了百富勤在中国地区的证券业务,创建BNP百富勤(BNP就是巴黎银行的缩写)。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跟长江证券合作的是巴黎银行的子公司BNP百富勤。

  Anyway,百富勤在亚太地区本来就很有实力(帮李嘉诚做了不少事,也是“红筹股”急先锋),再加上BNP这个爸爸,难怪当时有人说了这么一句狠话:

  长江证券一旦与百富勤完成合资,背靠巴黎银行这棵大树,退可与南方、国泰这类国内大券商“坐而论道”,进可与中金、中银国际这类合资大券商三分天下。

  各位不要奇怪,这句话如今也有10多年历史了,放到现在我们觉得诧异,放到当时就说不定了吧。

  也确实,长江巴黎百富勤一开始就是想玩大的,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

  将是帮助本地的企业上市融资和担任企业的财务顾问,目标客户锁定在中等规模的公司上,即融资额在5000万到10亿美元之间的项目。

  但是请大家注意时间节点:2003-2005年。

  了解情况的朋友估计要点头了,是啊,怎么就这么巧,这段中国券商的“至暗时刻”,被赶上了。

  先是漫漫熊市,后来干脆暂停IPO,起初的合资券商基本只能做投行业务,哪有什么好项目给你做啊,再加上金融开放当时又一度收紧,BNP百富勤所擅长的跨境业务及可转债、期权等创新技术,就更别提了。

  再后来,05年我们国家启动股改,很多券商靠做股改的项目续-命成功。

  有着贵族血统的长江巴黎百富勤据说却“不屑于做股权改革项目”,“嫌小”。后来估计后知后觉了,做了苏宁电器的项目。

  这里就说到一个问题,也不是人家能力不行,2007年初的时候,深交所给券商们颁奖,长江巴黎百富勤就拿了两个奖:2006年度“优秀保荐机构奖”与“创新保荐机构奖”。

  2006年一年,长江巴黎百富勤保荐的五家中小企业均为细分行业龙头;保荐的苏宁电器、七匹狼得润电子上市后的突出表现和深度市场影响力得到了评委的认同和赞赏。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发生了如下一幕:

  2007年1月23日,长江证券与法国巴黎银行同时对外宣布,因“对合资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法国巴黎银行将其持有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公司的33.33%股权全部转让给长江证券。

  巴黎银行不玩了。

  在媒体的追问下,彼时长江证券的掌门人说了句这样的话:

  “外方更注重长远利益,中方也注重长远利益,但兼顾现实利益。”

  后来,还不断有媒体放出一些细节,好像矛头都指向外资:

  巴黎百富勤人员不稳定。

  筹建期间,巴黎百富勤董事总经理傅廷美是牵头人;开业前夕,傅却离职了。

  后来离职的还有:长江巴黎百富勤业务主管的郑达祖,巴黎百富勤亚洲融资总经理黄灌球。

  2006年3月,这都合作两年多了,巴黎百富勤中国联席主管蔡洪平带着十多人的投行团队转投瑞银集团。

  玩的还真大啊。

  中方和外资的经营理念严重冲突。

  比如说,在花钱这件事上,长江证券因为本土出身,对成本控制很在意,巴黎百富勤则出手阔绰,俨然投行贵族范。

  长江巴黎百富勤的上海总部设在金茂大厦,北京办事处在国贸,深圳办事处在地王大厦,都是当时最顶尖的写字楼,但“公司一直不赚钱”。

  暂时不赚钱也就算了,好几年不赚钱就不好说了,特别在06年还是个牛市,也只实现盈利1608万元,几乎是国内盈利最低的一家证券公司。

  这就好像一对小年轻搞对象,女方无比浪漫认为这是在享受青春年华轰轰烈烈谈恋爱,男方心如秤锤觉得这是在寻找心灵港湾踏踏实实过日子,自然就闹不到一块了吧。

  2007年6月,深交所发文,同意原“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会员名称为“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长江证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甩掉了高大上的洋女友,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一句刷屏语送给长江巴黎百富勤。

  财富里昂证券

  翻遍汉语大字典,老六无奈地承认:财富里昂的命运只能用“多舛”来形容。

  这是一个无比尴尬的名字,它的过去,叫华欧国际,它的现在,叫上海华信证券。

  所以它的故事,还要从比过去还过去的过去说起。

  老六前文说,这些合资券商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你当只是随便说说,看看这位华欧国际吧。

  华欧国际由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合资组建,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其中湘财证券占67%的股份,里昂证券占33%的股份。

  人家可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获准设立的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

  2003年4月25日,中国总-理W-J-B和法国总理拉法兰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公司运营协议的签字仪式。

  这相当于是总理给亲手颁发的准生证啊。

  这金光闪闪的准生证也没白拿,接下来的5年间,华欧国际曾获多个业内第一,2005年,担任首家股改试点企业——三一重工的独立顾问和保荐机构,当年拿下16单股改项目。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年之间,华欧国际做16单股改项目,再看看长江巴黎百富勤,难怪大股东长江证券会不开心。

  可是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往往不能由自己决定,子公司再扑腾地好,母公司出了问题也只能怪运气不好。

  2005年,湘财证券陷入亏损泥潭。2006年7月,把华欧国际的股权卖给了华菱集团。

  老六多句嘴,也是这次亏损,湘财证券割掉了不少其实还不错的项目,华欧国际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当时的诺亚财富管理中心,也就是后来的诺亚财富。详细的可以回看老六关于财富管理公司的文章。

  2006年10月,同为湖南本地券商的财富证券重组,华菱集团以其持有的华欧国际66.7%股权,作价6亿元向财富证券增资,华欧国际由此成为财富证券的子公司,2009年12月,正式更名为“财富里昂”。

  昔日贵族的下滑之路也正式开启。

  据媒体统计,2009年开始,财富里昂的业务就一直不见起色,2010年是IPO高峰期,也只承销了三单;

  2011年至2012年,竟没有一个股权融资项目;2013年分别承销一个配股和定增项目。

  只能说惨兮兮了。

  而它的新爸爸财富证券,在2013年也出现4857万元的亏损。

  屋漏偏逢连阴雨,时间来到2013年,更尴尬的事情出现了:

  2013年7月,经过3年的谈判和接触,中信证券全资收购了里昂证券,里昂证券成为中信证券全资拥有的海外子公司。

  这意味着啥?财富里昂证券的外资股东是国资券商中信证券的全资海外子公司。

  一下子还攀上了龙头中信证券这个小爸爸!

  但是问题来了,多出这么个“小儿子”,是中信不太愿意看到的,最起码为监管所不能容……毕竟有”一参一控“的要求在那儿。

  事已至此,大爸爸养不起,小爸爸要不起,双方合计合计:卖了吧。

  2014年3月21日,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挂出“财富里昂证券100%股权转让”公告:

  出让方为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里昂证券资本市场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分别持有财富里昂证券的股份为66.67%和33.33%。

  卖多少钱呢?作价10.34亿元。

  2014年5月中旬,闻风而动的华信能源把准备好的3亿元保证金打到了相关账户上。

  或许是华信那边太有钱了吓到了卖方,这个消息直到4个月才对外公布:

  2014年8月22日,上海华信国际集团全资收购财富里昂证券,更名为上海华信证券。

  江湖早无华欧国际,也再无财富里昂。

  如果有人问你华信证券怎么来的,那你就说感谢湖南大学(走出了湘财系这一牛X的金融势力)、感谢财富证券(见证了合资券商最烂的几年)、感谢中信证券(买下了里昂证券)、感谢3亿元人民币吧(有钱真好)。

  海际大和证券

  如果说长江巴黎百富勤和财富里昂还曾试图搅动过市场,在A股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

  那么,接下来要说到的这位海际大和证券,就只能用当年很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来形容:

  “飘过。”

  2004年11月,海际大和正式挂牌运营,注册地为上海,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上海证券、日本大和证券分别占注册资本的67%和33%,合资期限为10年。

  其实当时双方打的算盘都挺好的,大和证券这个全日三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实力自不必说,上海证券在国内虽然体量偏小,但牌照什么的还是没问题。

  我看中你的经营实力,你看中我的稀缺牌照,正好一拍即合。所以,05的4月份,上海证券就把自己的承销牌照让给了海际大和。

  说起来也还是点背。不久股权分置改革就启动了,证监会叫停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证券承销业务。

  海际大和因此吃了3年鸭蛋,直到07年,才获得一单债券承销,总算是开了张。

  估计是债券承销有了经验,随后两年,海际大和又做了几单债券承销。

  只是在IPO、增发和配股上,海际大和的鸭蛋吃到了2009年年末。

  2010年1月26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创业板发审会通过。

  投行券商海际大和终于算是开胡了自己的IPO项目。而此时,距离它成立已经过去将近7年。

  有人做了个盘点:

  2006年到2009年,海际大和每年亏损509万、2338万、619万、2681万元;2010年实现82万元净利润;2011年继续亏损2193万元。

  听到了股东和从业人员心碎的声音。

  业绩不突出,经营持续亏损,而这个市场瞬息万变,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每次提起海际大和,都不忘加一个前缀:“几乎已被市场所遗忘”。

  在海际大和的尴尬旅程中,外资——也就是日方大和证券,貌似也扮演了尴尬的角色。

  上海证券是把自己的牌照给了这个合资券商,但降生以来就遭遇了IPO停摆的大冬天。

  等回暖没过多久,大和证券自身开始遭受金融危机的袭扰,后面能提供的支持越来越无力。

  到2014年8月,趁着双方10年之约到期,大和证券将33.33%的海际大和证券股权转让给上海证券,海际大和证券由此成为上海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海际证券。

  而到这个时候,连上海证券自己都不属于自己了:就在一个月前,也就是2014年7月,国泰君安证券经受让取得上海证券51%股权,成为上海证券大股东。

  也就是说,上海证券投行子公司海际证券与它的大股东国泰君安投行部门形成不被允许的同业竞争。

  同业竞争肯定是不行的。

  2015年9月18日,上海证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海际证券66.67%股权。

  2015年12月11日,贵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30.11亿元的报价成为海际证券66.67%股权的受让人。

  2016年2月25日,该交易获上海证监局批准。卖出海际证券,国泰君安赚了28.35亿元。

  2017年8月2日,上市公司中天金融发布公告,海际证券将公司名称由“海际证券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天国富证券有限公司”。

  至此,先是没了大和,再是没了海际,曾经长时间被市场所遗忘的海际大和证券,这下就彻底地,被遗忘了。

  当然了,合资券商陨落的故事,还有很多,这只是第一批里比较有代表性的。

  像后来2010年也成立了一批,也是不欢而散,如一创摩根(第一创业+摩根大通),华英证券(国联证券+英格兰皇家银行),最后都以外资撤出而告终。

  做得好的倒不是没有,像都不想再拿它举例子的中金公司,像中德证券、像瑞银证券,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次控股权大放开,苦熬至今的瑞银证券、高盛高华、东方花旗、摩根士丹利华鑫、中德证券、一创摩根和瑞信方正,应该都会受益一波。

  问题就是……等得也太久了吧。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牌照是牌照,经营企业是经营企业。

  相信经过这十多年的沉浮洗刷,老外是领教了在中国做事的不易,国内的券商也明白了要想做起来绝不是出点钱合个资那么简单。

  没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梦不去努力都只会是个白日梦。

  15年前是这样,15年后亦如是。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