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A股是否会迎来反弹?六大迹象告诉你
中国基金报
近期A股市场走势疲弱,持续震荡探底,各大指数均创下年内新低,甚至前期相对抗跌的白马股也一度出现杀跌行情。
不过,今日A股一改往日跌势,三大股指日线均走出V型走势。截至收盘,沪指收涨1.15%,深成指收涨0.65%,创业板指数收涨0.40%。
A股市场会否迎来反弹机会?基金君为大家梳理出了近期市场中出现的六大迹象。
迹象一:
贸易战出现转机美方主动邀请中方新一轮贸易谈判
按理说,经过此前多次周折,市场对于中美谈判往往预期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此次“邀请”正值美方尚未开始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关税之际。
9月7日,关于2000亿美元关税的问询时间已经截止,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特朗普政府会如何“出牌”之时,美方并未有任何动作。
因此,“美国主动邀请中方进行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消息于昨日晚间发酵后,各地市场相继出现反应。
昨日晚间美股盘中紧急拉升,A股今日也走出了V型反转,截至收盘,沪指报2686.58点,涨1.15%,深成指报8163.76点,涨0.65%,创指报1391.28点,涨0.40%。国防军工涨幅居前。此外,香港恒生指数收涨2.54%,报27014.49点,站上27000点,刷新近一周内新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已向中方团队发出邀请,希望中方派出部级代表团在美国政府对华加征新一轮关税前与美方进行贸易谈判,地点将在北京或者华盛顿,时间是“未来几周”。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说法强调,向中国发出谈判邀请说明,“特朗普政府中一些人还是希望在对华征收关税前尽一切努力,争取中国能满足美方需求”。
有基金经理认为,贸易战对我们来说没那么可怕。
“日本跟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打了20年的贸易战,并没有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日本到后期,人均GDP已经接近并超过美国,与美国有直接竞争,而中国的人均GDP现在相比美国还差四五倍,中美两个经济还是有互补性的。”
在他看来,中美贸易战不会发展到不可收拾,在一定范围内双方应该能够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和妥协。当然,中美贸易摩擦的时间可能会比较漫长,中间回合会比较多。
他表示,短期大家不适应,思考得不够深入,应对策略可能也不一定特别好,一旦我们适应了新环境,适应了你来我往的较量,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可怕。“中国有非常大的本土市场,产业链布局比较全面,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大概在1/3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中国没有很严重的外债,又是高储蓄率的国家。”
迹象二:
北上资金流向逆转 今日净流入逾27亿
9月份以来,北上资金总体持续净流出。统计显示,9月3日-9月7日当周,北上资金整体转向净卖出,其中,沪股通净卖出8.54亿元,深股通净卖出0.01亿元,陆股通整体净卖出8.55亿元,环比前一周减少108.69亿元。
不过,今日,资金流向发生逆转,近一周首次实现净流入。
截至13日收盘,北上资金净流入27.4亿元,其中沪股通渠道净流入21.11亿元,深股通渠道净流入6.29亿元。
9月份以来,北上资金买卖的总体情况也与资金流向大体相同。截至9月12日,9月份以来,北上资金净卖出25.47亿元。其中,通过沪股通净卖出24.85亿元,通过深股通净卖出0.61亿元。
此外,来自联讯证券的研究显示,截至上周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以及家用电器仍是陆股通持仓市值最多的前3大行业。
实际上,在7月至8月期间,陆股通对大金融板块持仓占比上升,对大消费板块持仓占比下降,并推测北上资金或在“大消费”和“大金融”之间在重新布局。9月第一周,该情形仍在延续。
与此同时,在“大消费”内部,食品饮料以及医药生物的持仓占比略有上升,而家电延续下滑;在“大金融”内部,非银金融持仓占比延续上升,而银行的持仓占比略有下滑。
此外,无论从持股市值绝对变化还是相对变化的角度,计算机、国防军工、采掘都是当周增幅最大的前3个行业,不过,陆股通对上述行业总体持仓占比较低。
迹象三:
近500家上市公司回购近250亿+大股东增持870亿
在市场连创新低时,上市公司回购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是市场的一大积极因素。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12日,今年以来已经有近50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总规模近250亿元,比上年大幅增加。而在去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共发生回购565次,累计回购规模91.99亿元。今年9月份之前,上市公司回购的数量就达到了655次,远超过去年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 9月6日证监会提出完善回购制度修法建议以来,截止到11日,已有多达71家上市公司刊发公告回购。其中33家实施回购,规模合计17亿元。而从上市公司回购金额来看,像美的、永辉超市、均胜电子等公司今年的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
除回购之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据统计,截至9月11日,988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增持,市值达到870亿元。
在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上市公司回购表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产业资本,在股价下跌之后,认为公司的价值被低估,而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因此愿意在这个价格回购。从历史来看,大规模股票回购往往发生在市场的底部。产业资本对于上市公司了解远超于普通投资者。因此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回购或者大股东增持是股价走强的重要信号,有利于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由于股票回购会提升公司的每股收益(EPS),从而推高股价。在不少人看来,股票回购也助推了美股长牛,2009年以来的美股就是如此。
统计显示,从2008年金融危机美股见底以后,标普500指数与标普500回购指数的相关性显著提升,基本上保持了完全同步的走势,表明回购比率最高的100只个股是推升标普500指数的主要动力。(标普500回购指数是用来衡量过去12个月标普500成分股中,回购率最高的100只股票表现的指数。)
此外,标普500指数的回购规模和EPS、股价涨幅基本保持了同步。
而从美联储的数据来看,2009至2017年,美国非金融企业累计购买了3.37万亿美元的股票,ETF和共同基金累计购买了1.64万亿美元的股票。也就是说,美国公司自己买自己的股票,占了购买的大头。而美国家庭和机构分别出售了6557亿美元、1.14万亿美元的股票。
迹象四:
估值、成交量持续创新低
对于大多数股民来说,大盘往往就代表着股市,他们往往用大盘的点位作为投资参照,大盘跌破2638点好像成了一个重要信号。
虽然上证指数离2638点还有一步之遥,但统计显示,以下多个指数早就跌破了大盘2638点时的低点,并创2015年股灾以来的新低。
比如,覆盖A股95%以上市值、最能代表A股整体的中证全指,大盘2638点时,中证全指市盈率为17.4倍,而在今年4月23日,中证全指市盈率就跌破了这一水平。此外,中证1000、创业板指、中证500较当时的低点又分别跌去了30.2%、26.64%、10.44%。
从行业来看,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有19个行业已经跌破了大盘2638点时的低点,创出新低。
个股中,2016年1月27日大盘创2638点当天有交易的2800只个股,2100只已经创出了新低。其中58.32%的个股较2638点时跌幅超过20%。
从成交量来看,9月12日,两市成交量仅2176.27亿元,创下了除2016年1月7日熔断外的股灾以来新低。
此外,9月12日A股整体换手率仅为0.4619%,也创下了除熔断日外的股灾以来新低。
迹象五:
股票型基金平均发行额创新低
随着大盘再创新低,公募基金发行也继续遇冷。
数据显示,8月虽然有58只新基金发行成立,但总共募集资金仅236亿元,不仅创下年内新低,也创下自2015年11月以来新低。且单只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4.07亿元,也创下自2017年6月以来的新低,显示新基金发行再次遭遇寒流。
其中,8月份发行的各类基金中,共有5只股票型基金成立,合计募集资金16.5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为3.3亿元,低于平均募集规模;债券基金虽然有30只新设立发行,但合计募集资金仅此103.25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仅3.44亿元,平均募集规模创出年内新低。
此外,8月以来,基金发行屡遇寒冬,5周之内已有8只新基金募集失败,连整体表现都还比较不错的纯债基金也包含在内。
迹象六:
A股ETF逆市持续获净申购
虽然A股市场震荡下行,但资金借道ETF布局市场的热情不减,A股ETF逆市持续获净申购。
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上周A股ETF总体净申购16.70亿份,连续第七周净申购,七周累计净申购超过110亿份。
上交所方面,上证50ETF上周净申购1.84亿份,规模升至140.36亿份,周成交61.94亿元;华泰300ETF上周净申购1.49亿份,规模升至71.61亿份,周成交30.67亿元;中证500ETF上周净申购1.31亿份,规模升至55.04亿份,周成交26.92亿元。
深交所方面,创业板ETF、创业板50ETF上周分别净申购4.74亿份、4.62亿份,期末份额分别为115.29亿份、140.97亿份,周成交额分别为45.65亿元、19.65亿元。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股票型ETF总份额环比7月份再增80.55亿份,达到1240.53亿份,增长6.94%。而从前8月情况看,除了总份额大涨47倍的华安创业板50ETF外,年内14只股票型ETF总份额翻倍。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涵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