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桂浩明:二八现象不应是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 15:20 海峡网-厦门晚报

  久违了的“二八现象”在本周重出股市,工行、中行等权重股突然发力强推股指,盘面上却是个股绿油油一片的景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二八现象”才是市场发展的趋势。理由是从海外市场的表现来看,真正上涨的股票并不是太多,在那里有上百元的股票,也有很多的“仙股”。同时,在一个机构化的时代,机构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数量不太多,但质量足够好,同时市值也比较大的股票,不可能市场上所有的股票都纳入它们的视野。也因为这样,对于此前市场上个股的大面积上涨,有些人觉得是市场又在走过度投机的老路,是不正常的。

  应该说,这种观点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毕竟,现在上千家上市公司,质量落差还是比较大的,的确不太可能出现一轮行情下来几乎所有

股票都暴涨的局面。现在,之所以很多看上去业绩很一般的股票也在上涨,在某种程度上是和股改、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借壳这样的题材有关的,具有一次性的特征。随着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今后上市公司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些题材会逐步降温。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应该延续“二八现象”来运行呢?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在境内市场,由于上市要求比较高,因此多数公司质量是相对稳定的。尤其是在股改以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主板市场上的极大多数股票因为大盘行情向好而普遍上涨,还是有其依据的。所以,过度强调“二八现象”,至少在目前情况下未必是合理的。

  一个平稳、有序运行的市场,应该说在表现上是不会很极端的,所谓“二八现象”与“八二规则”之类,在某一个阶段也许的确有它们的生存机会,但空间是很有限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应该真正让上市公司的业绩以及其成长性在股价定位中发挥作用,排除人为刻意调控的因素来决定涨跌比。

  桂浩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7,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