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对外开放提速 中外同权下中小险企迎新机遇

保险业对外开放提速 中外同权下中小险企迎新机遇
2018年07月09日 01:53 每日经济新闻

新浪财经第四届金牌董秘入围名单出炉!7月18日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暨金牌董秘盛典隆重召开,重磅大咖、金牌董秘将集体见证荣耀时刻!【点击查看】

  保险业对外开放提速溢出效应明显 中外同权下中小险企迎新机遇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王可然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实,新一轮开放下的中国保险业格局演变值得关注。

  7月7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8(第三届)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爱心人寿总经理潘华刚、安心财险副总裁陈静、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企业传播及公民责任总经理任重、德勤中国保险业风险咨询合伙人谈亮就“中外同权下的中国保险业新格局”展开讨论。

  除了监管限制、自身发展路径等因素之外,与会嘉宾认为,目前外资公司市场份额较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相较于中资公司身在其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地发展而快速成长起来,“站在旁边看中国”的外资公司与前者会有差距。

  而在中外同权下,外资公司的进入对于国内中小险企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潘华刚认为,国外公司好的经验一定对新的公司的发展有很多启发,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吸收这些经验所决定走的一条路。任重强调,不仅是经验,还有教训的汲取,可以让国内消费者得到更好服务,这是当下我们进一步开放外资的一个非常大的溢出。陈静表示,希望借助外资的平台把更新的国际上的先进的技术引入,减少探索走弯路的过程。

  多重因素下的低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保险行业来说,对外开放的时间并不晚。上个世纪80年代,外国保险公司被获准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1992年上海被选定为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当年7月,《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发布3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美国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彼时,试点仅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在指定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并与中国公司组建合资企业,业务范围也仅限于几个险种。进一步的开放发生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当年12月,《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颁布,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基本监管框架形成。

  2004年,按照入世协议,保险业的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保险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在发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后,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业务被允许,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地域限制也逐渐取消,合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外资股权比例可至51%,但寿险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

  截至2017年末,中国保险机构数量170家,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50家,包括28家外(合)资寿险公司、22家外(合)资产险公司。就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步伐和数量来看,市场份额是一个相对比较低的状态。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1~5月,外(合)资寿险公司实现总保费1041.02亿元,占寿险业总保费收入的5.67%;外(合)资产险公司实现总保费83.58亿元,占财险业总保费收入的1.67%。

  与会嘉宾指出,尽管在WTO之后,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并不容易,更深入地进入中国市场有很多困难。以财险公司为例,陈静指出:“整个产险业70%的保费来自于车险,而大部分外资没有做车险。此外,产险业是严格按照区域化经营,很多的外资企业在设立分公司方面也跟不上业务发展的步伐。”

  谈亮认为,保险市场强者恒强,如车险形成“老三家”格局,后来者如果要在车险这个典型的红海当中分得一杯羹,需要花更多的努力。他指出,这不仅仅是对于外资,对于中资的小公司也是如此。

  除了监管限制、自身发展路径等因素之外,潘华刚还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站在旁边看中国”的外资公司,与身处其中快速成长的中资公司相比,拉开了差距。

  中小险企有望迎来新机遇

  在与会嘉宾看来,外资公司自身的发展模式也决定了对于市场份额的“不重视”。

  谈亮指出,很多外资系的公司希望有自己的愿景和定位,以一家银保系外资公司为例,定位是只服务于年收入多少万美金以上的客户,此外,这类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与市场比较,而是与自己的过去比。

  陈静表示:“不同于中资公司比较粗放的发展模式,外资企业本身有一些风险偏好,如从细分市场进行市场的渗透,这个渗透的步伐有一定的局限性,也造成了外资的产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有一定局限性。”而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外资公司盈利能力却非常强。

  基于此,在技术角度来说,“安心财险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其实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摸索和探讨,我们也希望借助外资的平台把更新的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公司,能减少探索中走弯路的过程,也给我们更多的经验,对于安心保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陈静进一步称,外资的引入可开放到中外同权,从资本的角度来说,公司也愿意引入外资。

  潘华刚也表示:“在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面前,大家应该是一样的,国外公司好的经验一定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特别是对新的公司的发展而言,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吸收这些经验所决定走的一条路。”在潘华刚看来,很多外资公司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以后,形成了一套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注定了它本身有很强的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中外同权下,对外(合)资公司是否意味着更大的机遇?在任重看来,机遇来自于被需要,当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当中,不管是中资、外资,还是合资,其实都面临着大量的保险升级,对产品供给的需求,这是一个机遇。

  任重还提出,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提速,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在学习外资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借鉴外资公司在长周期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这些公司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史,如何面对经济大萧条,又同时恪守对于承保人的承诺。任重称:“伴随对外开放,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带到中国来,让中国的被保障的这些消费者们得到更好的服务,是在当下我们进一步开放外资的一个非常大的溢出。”

  由于目前中国资本项下尚未完全开放,在险资运用方面,对外开放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谈亮指出,保险行业第一大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对于依赖资产端的险企而言,大量地投一些博收益的产品,在市场急剧动荡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一些巨大的不确定性。

  任重补充道:“寿险承诺是长期的,但是国内的现状是,很多的时候投资的长期标的是相对不足的,同时避险的工具相对缺少,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就会在资金配置上有一个错位。一旦利率下行的时候,倒逼保险公司去寻找一些高回报的投资,那就意味着你的投保人跟你一起承担了相对比较高的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保险业 险企 外资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