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钢铁行业:基本面仍向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9:26 文汇报

  国泰君安

  近期钢铁板块出现大幅调整,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短期内钢价上涨等股价刺激因素基本已经出尽,而不确定性却有两个方面:一是高企的钢价能否迅速得到下游需求的有效支撑?目前供需方价格博弈处于僵持状态,市场交易量尚未明显放大,很多下游需求仍在观望中;二是钢企与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的年度价格谈判仍在进行,最终结果可能会高于与巴西方面签订的65%的涨幅。

  但是根据客观分析,钢铁行业基本面并未在短期内发生恶化,中长期来看,今年的钢材价格仍然保持乐观。生产要素价格的全面上涨,使得钢材消费的替代效应非常有限,而供给面的有效调控,将促使今年钢铁供求总体更趋均衡。分析显示,一季度钢铁企业的平均利润的同比增幅有望超过50%。而基于此次调整后,行业2008年PE普遍已在12倍以下,价值明显低估。

  2005年2月,新日铁与淡水河谷达成铁矿石上涨71.5%的价格协议,随后国内外钢铁企业踊跃上调出厂价,现货市场积极跟进,国内钢价迅速攀升至历史新高。但好景不长,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及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下,从4月起钢价一路下挫,至年底时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跌超过30%,冷轧板材跌幅更是超过40%……

  2008年钢价是否会重蹈2005年覆辙?综合原材料成本、产品供求状况、宏观环境等因素分析,行业基本面变化巨大,历史重演的概率非常小,接下来市场更可能演绎出“高位盘整、缓步上扬”的走势。

  高成本构成价格支撑

  一方面,从绝对价格上看,目前线材、螺纹钢等建筑钢材的价格要比2005年同期高出1000元/吨左右,热轧板基本持平,中厚板高出600元/吨左右,而冷轧板和镀锌板则仍低出1200元/吨左右。另一方面,从原料成本上看,仅考虑铁矿石和焦炭两项,吨钢成本就比2005年增加约1100元/吨。基于高成本的支撑,分析认为今年钢价下调的空间有限,即使下游需求持续低迷,类似2005年依靠压缩利润空间应对钢价下跌的情形也无法重现,成本劣势的小型钢企将被迫减停产,供给的减少反过来又将支撑钢价启稳。

  2005年钢价出现大拐点的最重要原因,是新增产能释放过快、导致供给增长失控。全年粗钢生产同比增长在25%以上,在年初的短短5个月间粗钢月生产就增加了18.5%,环比月增长率高达4.3%。加上价格暴涨后的需求萎缩,致使供求状况短时间内出现逆转。

  相比之下,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铁生产明显放缓,进入4季度后月度产量更是出现环比下跌。2008年1月份粗钢产量4089万吨、2月份产量3856万吨,同比涨幅分别降至7.3%和6.7%,远远低于去年16.8%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国家从2005年下半年起严格控制新建产能审批的政策贡献最大,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力度也颇见成效。根据统计,鞍钢的“鲅鱼圈项目”是2005年后唯一获批的高炉项目,而宝钢的湛江、武钢的防城港等重点项目至今尚未获得发改委正式批文。由此推断,近年来行业内固定资产投资应该主要集中在设备更新和结构升级上。从总量上看,2006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负增长,也预示着今年的供给不太可能失控。

  分品种来看,板材的产量增幅明显高于长材,而热轧板、中厚板、冷轧板的涨幅则分别高达29.4%、29.5%、28.2%。这一方面反映出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升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建筑钢材产能属于淘汰落后的对象。鉴于这些因素尚未消失,今年建筑钢材的供求总体上仍将偏紧。这一变化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高低端品种之间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小,但考虑到当前价差与加工成本已基本相同,预计未来各品种同步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下游需求仍然旺盛

  统计显示,今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121亿元,同比增长24.3%,虽然比去年的25.8%略有下降,但仍保持高位。从下游行业来看,汽车、造船、机械等主要需求方的增长率在20%以上,家电也保持较快增长,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建筑需求,但尽管房地产受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较大,基础建设的升温仍能保证需求小幅上涨。

  从外需来看,年初起实施的钢铁出口新关税政策效果明显:1月份出口钢材414万吨,同比下降5%;2月份“再接再厉”,出口311万吨,同比下降幅度高达29%。对这一数据的解读是:今年钢材出口应该能够基本控制在产量的10%这一合理范围内;考虑到春节和雪灾造成的交通阻塞对出口的抑制作用,2月份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目前国内外钢材价差有所扩大,后期出口可能会有所反弹。在国家不出台进一步控制出口的政策之前,市场仍然维持今年钢材出口总量在4800万吨左右的预测。

  综合各种因素可以估算,即使不考虑产量增长的因素,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高和所得税率下调,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的净利润增长率有望超过50%。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