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证券张霆:金融科技助推湾区金融服务全面升级

华盛证券张霆:金融科技助推湾区金融服务全面升级
2019年09月13日 12:4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当金融遇上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对于香港散户而言,“打电话落单”买卖股票仍是他们的首选,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互联网券商的华盛证券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在满足香港散户的同时,又能与其他互联网券商走出差异化路线。

  “技术+产品”双边互补提升投资者交易体验

  华盛证券执行总裁张霆在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称,金融科技发展改变投资者的习惯是大势所趋,华盛作为一家牌照业务为主的券商,目前也在积极摸索,试图走出一条与其他互联网券商不一样的路,目前华盛除了投放大量资源在金融科技技术相关的基础服务,同时也在利用量化平台和资管产品,让华盛能够自身形成机构投资规模,扭转散户投资者“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双边互补的协同效应。

  张霆称,跻身巨大的香港金融科技市场,华盛证券作为券商之一的首要业务仍然是做好香港散户投资者的基础服务建设,为香港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交易平台,而由于香港散户业务相对较少,技术也相对落后,金融科技技术是当下香港金融市场非常缺失的一环。

  但香港的优势也很明显,比如拥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张霆称,华盛在致力于金融科技产品端的开发后,探索出了一个独特的产品生态系统。目前,华盛在深圳有几百人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团队,包括金融端和互联网产品端的技术,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华盛在量化平台和资管产品上都在积极探索,希望能更好地整合客户的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张霆称,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很多散户“几百万”的下单不值一提,但华盛却可以利用自身的资管业务,解决这些散户的难题,同时,华盛还可以为散户提供市场上昂贵的研究报告,将研究结果以很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给客户。

  张霆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一大规律是,新模式的出台首先从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专业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开始,然后逐渐完善并下沉到散户投资者。华盛兼顾两端共同发力,这是当下乃至未来业务开展的主要生态。

  “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助推大湾区融合发展

  在整个香港金融市场都趋向于拥抱科技的大势之下,差异化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张霆称,与传统券商相比,华盛最大的优势就是,华盛属于业务驱动型券商,除了开发技术和产品,华盛一直在坚持金融业务的拓展,他认为,券商不能只做单一线条,资源需要业务之间的配合才能更好服务用户。

  放眼大湾区,张霆将华盛定义为一家“典型”的大湾区企业,目前华盛的金融和牌照业务落地在香港,但整个技术开发团队在深圳,充分利用了大湾区不同地区的优势来发展企业。他认为,香港最大的优势在于金融业发达,拥有丰富的产品、完整的监管和法律体系,深圳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企业应该抓住双边优势,消除断层,将双边业务都推向更高的层级。

  立足并做好大湾区企业,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调整好企业自身心态。抛开刻板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人才、资源优势,把适合的板块放在适合的位置。

  以下为采访原文:

  新浪财经:华盛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未来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张霆:纵观整个香港的金融科技市场,有些方面很超前,如产品更丰富,尤其与AI相关的东西,但是基础服务很差。华盛主营业务主要是投入大量资源到基础服务,为交易用户(尤其是散户)提供更好的平台,这一部分的服务涉及到的技术方面不一定有多深,但这在当下市场上非常缺失。

  同时,我们也有做很多金融科技产品端的投入:其一,量化平台方面,拥有自身的量化团队,同时也吸引市场上优秀的量化的团队,包括AI的,来我们平台来发展;其二,我们也探索一些资管产品,如区块链等,因为香港推出1号牌和9号牌等与区块链相关的沙盒计划,华盛也积极参与。如果只是金融科技的概念,有一些很多国际大机构在做并且做的很好;我们业务本身做基础建设,在金融产品端的投入比较偏早期的布局牌照业务。

  未来最主要还是服务好散户市场。金融市场中的一大规律是:任何新的模式出来,都会从专业投资者开始,一般来说要推给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然后逐渐完善,更好的模式下沉,提供给散户投资者。华盛在两边都有发力,虽然我们做的是零售市场,但实际上投资者的投资金额无论多大,信息工具,专业数据,交易产品需求都是差不多,大家都希望更有效更获利。我们就是努力让散户客户享受更多、更好服务。

  新浪财经:所做的量化平台与资管产品,怎样实现与服务散户的协同效应?

  张霆:由于香港施行牌照业务,更多的难度出现在怎么在牌照下做合规。这并不是技术问题,实际上通过资管、机构业务,其中存在了AI、高科技、传统业务,这些业务的开展看似跟散户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于牌照业务发展完整的公司具有联动性。如,中型投资者做这件事情成本很高,难以找到大型投行;如果我们有好的资管团队,那么我们就有产品,有研究能力,华盛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免费/低价将研究结果呈现给用户,或者重新撰写成简洁且带有部分投教性质的内容。如果没有这块业务,这一块成本就很高,就很难提供原创性的内容,这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浪财经:华盛在香港金融市场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对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张霆:华盛在金融科技板块投入很大,在深圳有几百人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团队,既有金融端的技术,也有互联网产品端的技术。提供更好的UI,更好的系统。

  华盛致力于将香港金融市场推向一个更有效的状态。我们的金融和牌照业务在香港,技术和开发团队在深圳。香港最大的优势是金融市场,不管是产品丰富度,以及监管、法律完整度;深圳拥有先进的技术开发、人才等优势。但是,利用两边的优势,把两边的业务都推向更高的层级,同时,能够做到两边的配合和融合的有效。

  华盛对香港的零售市场有影响,我们积极拥抱新科技。同时,很多券商也在做客户端、电子化等。从金融产品端,市场趋势,让大家都在AI,区块链技术上有投入,香港整个市场都已经开始有这样的气氛。

  新浪财经:在众多券商中,认为华盛独特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张霆:如果跟本地券商、中资券商等做散户的传统券商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产品开发能力。但也会面临其他互联网券商的竞争,与其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华盛更像业务驱动型,更重视业务。虽然我们成立时间短,除了发展技术、产品,也非常重视金融业务本身的拓展,比如有资管、投顾、机构业务的部门,这是我们跟互联网券商不一样的。

  我始终相信券商不能做单一线条,哪怕说找到一条可以用技术加速推进的捷径,这不是单轨的一件事,资源是需要业务之间的配合。我们会根据我们的市场需求,找到好的、合适的切入点。不同券商的切入点不一样,我们是业务,有一些是通过技术,有一些是用销售,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华盛由于是后进企业,技术虽然投入很大,但积累与先发优势的公司仍有差异,因此要差异化竞争。

  新浪财经:华盛在大湾区中的定位是怎样的?在大湾区概念出来之前华盛就已经形成了两地模式了,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

  张霆:华盛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大湾区企业,业务落地在香港,整个技术开发团队都在深圳,最典型利用大湾区不同地区的优势发展自身的公司。无论从高管到中层都是由粤港两地的结构组成,包括我们互相渗透,香港同事和深圳同事交流,同时也拥有已经很多年经验的本地同事,粤港两地融合特别好,未来希望可以到更多广东不同的地区寻找机会包括拓展市场和人才储备。

  最大的经验就是心态问题!也有很多同样性质的公司,可能心态就很固化,大家都有刻板印象。但是我们应该想清楚各地的优势,人才你要的是他的能力,利用不同区域的人的特点,让他们去发挥。如香港:专业态度和专业水平相当高,香港的同事在特定的职位,比如说财务、结算、一些需要专业水平高的岗位显得比内地同事优秀;那么内地的同事,不缺技术开发的人才,例如市场部,也是从内地到香港的年轻人,了解内地市场,对香港也很熟悉。因此对人才本身不要区别对待,尽量发挥所有人的优势,把适合的板块放在适合的地方。(新浪财经 实习生 侯燕楠 罗琦 发自香港)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3 渝农商行 601077 --
  • 09-19 传音控股 688036 --
  • 09-18 山石网科 688030 --
  • 09-18 热景生物 688068 --
  • 09-16 天奈科技 688116 1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