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在印度能否复制小米奇迹?

联想集团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在印度能否复制小米奇迹?
2018年09月10日 06:5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王雅媛港股圈

  2015年4月24日,小米手机Mi 4i发布会在印度举行。

  印度是小米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站,在当时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转战国外市场无疑成为小米高层的共识。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直言:小米海外战略重中之重,就是印度。

  没想到的是,手机还没卖起来,雷军在发布会上大飚英文,用浓重的仙桃口音说了一句:“Are you OK?”率先爆红网络。

  更让他出乎意料的是,印度市场的强劲表现(2017年小米手机印度出货量高达3,000万部,同比增长约300%,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6.2%上升至19%),让小米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雷军引以为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除了小米”。

  小米在印度的首家线下直营店,开售当天吸引了1万多名印度米粉到场购买产品,12小时内的营业额高达5000万卢比(约合533万人民币)

  中国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不仅仅是小米,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扎堆进军印度市场,BAT三大巨头,UC、猎豹移动等互联网企业都在印度市场耕耘。他们看中了印度的哪些优势呢?

  一、印度赛道的优势

  A.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家,截止2017年底共计13.3亿总人口,几年后很可能超过中国,具备庞大的用户量;

  B.过去十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平均在7%左右,印度人的收入水平这几年逐步提高,互联网消费热情旺盛;

  C.印度智能手机普及率正在飞速上涨。2016年,手机用户约有6亿。但智能机占比低于15%(这点国内各大手机厂商看得最清楚)。

  正如APUS(一款很受印度网民欢迎的软件)创始人李涛所说,目前的印度有点像中国2011年~2013年的互联网行业。

  看到印度机会的不仅是这些互联网新贵,老牌互联网企业联想集团也一直在深耕印度市场,位于印度东南部本地治里的联想集团PC工厂,每年生产130万台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运营已经超过15年。

  最近,印度PC市场大火(据IDC统计:2018年Q2印度PC出货量增长28.1%达225万),联想集团印度PC在每个季度都保持了高于市场20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借此夺回了印度PC+平板电脑市场第一的位置,成为了双料冠军。

  几乎被市场遗忘的联想集团(0992.HK)股价,也静悄悄的逆势蹿升50%。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联想集团日K线图

  基于印度市场的神奇表现,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大喜过望,在今年7月考察印度时,还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我想,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我们希望将我们的印度业务发展到50亿到60亿美元的规模。这是我们的目标。在未来3-5年内,我们希望发展到这样的规模。”

  这不禁引发大家猜想,联想集团难道要复制小米奇迹,在印度实现逆袭?

  二、联想集团在印度能否复制小米奇迹?

  对于这个想法,我只能泼一盆凉水了。

  实际上,和多数国家从PC端到手机端的演变不同,印度更像是直接跳过了PC端的发展而直接进入了手机互联网的时代。

  这与全球PC和手机流量平分的格局有很大不同。

  第一、印度网络基础设施差

  印度的网络(移动+PC)仅覆盖1/3的人口,网速仅一线城市能支撑电商,小城市也有网,但不足以让用户“愉快浏览”,有不少印度农村用户以拨号和移动2G网络占据主导。羸弱的基础设施导致很多用户只能使用移动互联网。

  调查显示:2017年印度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4亿,其中80%以上的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流量上网。

  猎豹移动高级副总裁肖洁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坦言:

  “这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市场。大家都认为印度是全球最后一个有机会诞生市值千亿美元公司的地方。”

  “但目前它又是全球变现难度最大的市场,因为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做视频网站的担心网络很卡,做网络广告的担心互联网普及率低。”

  不巧的是,联想集团还开发了一款印度国民级应用 —— 茄子快传SHAREit,用户不需要Wi-Fi和移动网络,只要打开软件即可建立WLAN热点让手机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直接传输文件与数据。

  一款在国内不温不火的APP却在印度拥有超过3亿的用户,用茄子快传CEO仇俊说:“我们几乎帮助印度人民普及了过去20年的宝莱坞电影”。

  也许,当我们看到这款软件逐渐在印度市场消退时,才能证明印度的网络基础设施变好了。

  第二、价格昂贵

  印度贫富差距大,75%的财富在10%的高种姓人手中。普通民众工资低,以联想集团电脑工厂为例,一个合适的熟练工人,月薪刚刚超过9,000卢比,只约合人民币900元。相当于5~8年前中国劳工的水准。导致对上网资费极其敏感。

  在印度,PC价格超过了大多数居民承受能力,但手机便宜。

  印度大部分手机的价位在6,000卢比(大约570元人民币)到10,000卢比(大约950元人民币),小米在印度大卖的正是旗下的千元机品牌 ——红米。

  所以,不难想象,印度PC市场和手机市场存在巨大差异,相比小米在印度市场跨越式的增长,联想集团2017/18财年在印度销量才增长37%,对于年营业额近3,000亿的体量而言,即使实现杨元庆的“小目标”,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2015年11月,杨元庆曾在采访中表示,到2017财年,印度的营业额将增长三倍,达到60亿美元。

  现在的“小目标”不过是再延后3~5年,何必当真呢?

  同样是在印度的考察会上,杨元庆信心满满地表示:

  “强劲增长势头不仅限于印度市场,整个公司都呈现出强有力的上升势头”。

  “联想已经跨过拐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增长阶段。”

  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到6,210万台,同比增长了1.4%,这也是PC市场6年来出现的首次增长。

  在全球PC市场复苏之际,今年二季度联想集团的净利润也达到5.1亿,实现了扭亏为盈,是转型起到了效果才导致股价回升?未来转型之路又能否持续呢?

  三、联想集团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杨元庆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坦言:“战略对业务影响很大”。

  2016年底,他正式提出了“三波战略”:

  第一波战略:保持核心PC业务的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

  第二波战略:把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逐步建设成新的增长引擎和利润引擎;

  第三波战略:“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从产品向智能生态演进。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

  目前来看,第三波战略涉及的产品目前还处于实验室,产生收入的主要集中于前面两波战略,细分为三大业务板块:PC、数据中心、移动业务(手机占据主体)。

  分开看这三大业务,未来转型成功的道路异常艰难。

  1.核心的PC业务,未来只能守成

  长期而言,目前整个PC行业都面临着经营压力,均在谋求转型。

  比如,华硕将电竞作为下一个重点;戴尔多次提及“数字化转型”;惠普扬言未来5至10年用3D打印颠覆制造业;连PC时代躺着赚钱的微软都开始不惜血本投资Azure云计算,推出Surface平板电脑等措施。

  大环境已经如此,联想集团却在PC上继续投入:2017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以255亿日元(约合14.7亿元人民币)收购富士通全资附属公司富士通客户端计算设备有限公司(FCCL)51%股权,目前收购已完成。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但很明显,现在PC已经过了这个风口,它的应用场景不断被取代,这是大趋势。未来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今年来看,受益于LCD和存储器处于下降通道,如32寸LCD仅今年4月一个月就下滑8%,联想集团业绩也出较改善,今年Q2营收增长19%,达到了119亿美元。

  而目前的噩耗是:在PC市场即将迎来好转的时候,Intel这边产能却跟不上了,因为Intel的10nm要推迟到明年底才能大批投产,目前Intel的大多数产品都是采用14nm工艺。供给短缺造成CPU价格飙升。

  网友纷纷抱怨:Intel的处理器(包括7代和8代)散片价格几乎翻倍了,盒装价格也涨了不少。难得内存降了点、硬盘历史最低了、显卡价格也正常了,谁都没想到CPU来搞事了。

  来源:网络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

  散片CPU就是作为电脑原件原料的,一般针对批量采购的整机厂商;

  盒装CPU是作为CPU来卖给普通消费者的。

  而CPU占据一台电脑近三分之一的成本,即使其他零部件价格出现下降,就CPU的成本的大幅提升,基于Intel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联想集团又能有多大的议价能力呢?又能将多少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呢?

  杨元庆曾指出,

  “联想集团难以将成本上涨压力转移给客户,因为多数大客户的产品价格都被长期合同锁定了。”

  因此,即使今年PC产业全面回暖,上半年业务录得正增长,但短期受制于零部件价格波动和长期面临激烈竞争的格局不变,占据集团70%业务的PC板块只能算是战略上的守成。

  2.数据中心业务,需要持续“输血”

  联想集团在2014年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时成为主要的数据中心厂商,2015年将其重组,形成了单独的业务集团。

  2018年二季度,联想集团数据中心业务收入16.29亿美元(营收占比13%),同比增长67.8%。税前亏损仍高达6,300万美元。

  这一块业务很有想象力,今年增速较快,目前也获得了BAT、FANNG等大客户,但数据中心更偏向第三波战略,目前依然需要PC业务的利润持续“输血”。而且拉长时间看,营收亦存在不稳定性,只能说这块业务很“梦幻”。

  领导数据中心业务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童夫尧把它看成是一次在大机构里的“内部创业”,但何时盈利尚未可知。

  3.手机业务,日渐式微

  联想集团手机业务已经连续亏损四年。基于此,杨元庆也释放了信号,联想集团手机要坚持四个战略:

  战略1、降低费用,今年我把摩托摩拉业务的费用控制在10亿美元之内;

  战略2、聚焦主流产品市场上,主要聚焦在moto G和moto E的产品上;

  战略3、聚焦在有盈利能力、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上,即拉美市场和北美市场;

  战略4、新兴市场专注中国和印度。在持续获得三、四个季度的盈利之前,不会考虑更加进取的去扩张,尤其是扩张到其他的新兴市场。

  这个战略能否扭转手机业务的颓势呢?

  我的看法仍然是比较艰难。就最后一个战略专注于中国和印度市场来说,手机业务很难走出泥潭。

  ①中国市场:据调查机构GFK统计,联想集团手机2017年在国内的总出货量仅为179万台,不足华米OV的一个零头,只能勉强排到国产手机第十名的位置。

  早在2016年,联想手机在三四五线城市用户换机流失榜中排名第三名,用户流失率高达 96%。

  在手机行业日趋向头部集中的情况下,联想集团在摩托罗拉品牌上还在削减费用,未来很难与华米OV竞争。

  ②印度市场:根据IDC的统计,2017年第4季度,联想集团的份额明显萎缩,下跌到了5.6%。相当于小米的五分之一。而在一年前,联想集团在印度的销量份额为9.9%,名列第三名。一年之内,联想在印度的份额下跌了43%。

  2018年,联想集团甚至跌入统计表的“others”,从此榜上无名。

  很明显,在激烈的竞争中,联想集团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也被其他几家中国厂商瓜分。

  “我们对于智能手机业务的表现并不满意。在未来两三年内,我们将恢复我们昔日的辉煌。”杨元庆说。

  他说的昔日辉煌,是指联想集团曾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上获得的9%的市场份额。

  也许是杨元庆之前画过太多太大的饼,比如,乐Phone卖不过iPhone就是失败;收购摩托罗拉时说要超越苹果和三星;2016年要在中国打一个翻身仗,结果进一步溃败。现在连自己的部下都开始不相信了。

  说完这句话才一个月,在科技行业拥有15年资深经验,联想集团手机业务部和摩托罗拉常务董事和亚太地区负责人沙肖克-夏尔马(Shashank Sharma),跳槽到小米,被任命为小米在印度的负责人。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骨感的,重振手机业务有诸多不易。

  总结来说,印度对于联想PC拉动不算巨大,而手机市场公司也没能把握好机会。近期股价的上涨,更多只是业绩稍有好转叠加一路下跌后悲观预期的释放。

  联想集团试图依靠守成的PC业务,寄希望于持续“输血”的数据中心和日渐式微的手机业务的策略不变,转型之路仍然困难重重。

  四、总结

  很多年前,前阿里巴巴参谋长,现任湖畔大学教育长的曾鸣,问柳传志:“未来联想集团是想做大,还是想做强?”

  柳传志犹豫了一会:“那还是做大吧。”

  柳传志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杨元庆像我。”

  的确,杨元庆也一直在践行这条路。

  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联想集团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去年收购富士通,联想集团在全球个人电脑领域的份额将达到25%以上,重回PC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做大固然重要,但今年的中兴不就示范了护城河不够深,核心竞争力不够强,最终还是免不了被颠覆的命运。

  根据统计,联想集团累计10年(2006~2015)的研发支出,比不上华为一年的研发支出。

  当全球PC及手机都进入下半场了,这‘贸工技’还能走多远?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马婕

联想集团 印度 全球PC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