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德林社
近期,有媒体爆料,美团孵化了城市服务业招聘,将推出“馒头直聘”新业务。这次,美团将扩张的火炮瞄向在线招聘领域,它的对手也进一步蔓延到了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一众招聘网站。
作为TMD的一员,也是目前中国市值第三的互联网公司。美团近些年来不断跨界新领域,其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放眼整个中国互联网界貌似还没有第二家。
其中,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2017年2月美团神速在南京、上海两城上线了美团打车APP,将扩张的触角伸向了网约车服务领域。网约车曾经的战事之残酷可能我们都有所耳闻,幸存的滴滴等都是大把烧钱后的仅存硕果。美团突然开进这一领域,多少显得有点匪夷所思。
2018年4月,当共享单车领头羊摩拜寻求卖身时,美团却出人意料的成了接盘侠。美团斥资27亿美元将摩拜单车纳入囊中,另外还要偿还摩拜背负的10亿美元债务,近40亿美金代价入局共享单车领域,美团的这波操作更是让一众吃瓜群众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面对质疑与不解,美团并没有放缓自己的跨界步伐。它后来又陆续推出自己的生鲜超市“小象生鲜”、美团共享充电宝,“美团买菜”APP、还有日前正在孵化的“馒头直聘”等。美团这些眼花缭乱的跨界操作,不知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
那么现在的美团到底代表着什么?它的新业务拓展的逻辑又是什么?馒头直聘能不能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拆解美团新业务扩张的迷局。
01 美团是个斜杆青年
“斜杠青年”是前些年非常流行的一个网络热词,形容某人时“xx/xx/……”表示这个人是个多面手,在多个领域有所作为。笔者认为,用这一词来形容美团是再恰当不过了!
美团的多面手和“不务正业”从2010年做团购业务就开始了。美团在起初做团购业务时,同时打了个小差,试手了一把在线票务。没曾想,猫眼电影的毛利率竟然高达80%以上,2015年就给公司创造了近6亿的营收。虽然后来随着阿里与腾讯的入局,精明的美团将这一业务甩手给光线传媒。不过显然,美团从这一尝试中尝到了甜头。
接着,美团相继又开启了酒旅,餐饮外卖、到店,到家等业务,虽然业绩在连年亏损,但在经营数据方面,APP中的用户量,商家数量,交易额等核心数据在连年攀高。美团的这几次扩张,现在看来是奠定美团超级APP的基石。
时至今日,美团其实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它的业务却五花八门——美团外卖、美团酒店、美团打车、美团单车、小象生鲜、美团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宝、榛果民宿……
你能不说,它是个斜杠青年吗?
那么,又是什么支撑了美团多元化业务呢?笔者认为,除了在上市之前,美团顺利获得了6笔累计约72亿美金的融资外。美团还贯彻着“以老养新”的扩张策略。什么是以老养新?就是以现有成熟业务的现金流不遗余力地去为新业务填充弹药。
笔者在美团2018年6月份提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上发现:2015年-2016年,美团的现金牛业务是“到店与酒旅”。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美团的到店,酒旅合计营收分别为30.33亿元、59.38亿元,占到总营收的比例为76%,46%。这一情况在2017年被翻转,2017年美团的“到家,酒旅”营收占比不到三成,新培养的餐饮外卖却占到了总体营收的六成以上。
笔者又梳理了美团最新六个季度中外卖业务的营收占比(下图),发现,美团餐饮外卖在过去六个季度中占总营收一直稳居五成以上,不过这一比例在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这或许预示着,美团希望能在新业务上,实现当初美团餐饮外卖的角色翻转。
尺度制图
不过,这一策略导致的负面结果是公司很难实现盈利。笔者梳理:自美团2010年成立以来,公司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美团2015年亏损59亿元;2016年亏损54亿元;2017年亏损28亿元;2018年亏损85.2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亏损13.03亿元(经调整后亏损10亿元)。
尺度制图
好消息是今年二季度,美团首次实现了整体盈利。根据今年二季度报显示,美团点评经调整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23亿元,经调整的净利润实现15亿元。
02 王兴的“无边界”思想
另外说起美团的斜杠青年身份,就不得不提及创始人王兴的“无边界”思想。
美团创始人王兴深受詹姆斯·卡斯《有限和无限的游戏》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
王兴将美团定义为一个无边界的公司。无边界的公司不是以商品交易为中心,而是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延展,迁移业务。这种思想下,美团不停地探索不同的边界,增长是来自新业务,而且要做到在多个业务的领先。
来源:网络
这就不难理解美团为何快节奏的布局多个领域,从生鲜超市、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美团买菜等。业务横跨到店、到家、旅行、出行、零售等多个领域。
2019年美团中报显示,美团的新业务“包罗万向”,除了供应链业务(如软件服务等)及金融、小贷业务在提供利润外,共享单车、网约车业务(采取了聚合模式)、生鲜新零售业务等在持续烧钱。
当有记者问王兴:“多业务的扩张方式是否会带来不安全感?”,王兴回答道:“不断成长才能获取安全感。”
03 美团无边界的是与非
“能将其推向云端的,也会将其拉入深谷”,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美团前期围绕生活服务类O2O的业务延伸,使其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坐拥4.2亿用户,590万商家入驻的本地生活服务第一平台。
不过,后面的跨界,却成为了美团“坏消息”不断的根源。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约车与共享单车。
2017年,美团仓促布局网约车业务,分别在南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7座城市扩散。同时为了吸引司机加盟,美团更是将滴滴20%的抽成直接降到了8%,与滴滴打起了价格战。作为回应,滴滴也开始进入外卖业务。两年后,美团就暂停了共享汽车业务的试点。今年4月份美团正式将美团打车改为美团APP中的聚合打车模式。这充分说明了,美团的网约车业务走得并不顺利,并未能实现当初抗衡滴滴的夙愿,现在沦为公司一块丢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业务。
2018年美团斥资近40美金收购的摩拜更是成了拖累公司业绩的“无底洞”。美团2018年年报中显示,在美团亏损的85.2亿中,其中摩拜就贡献了45.5亿元。
2019年中报显示,对于共享单车业务由于公司采取的价格优化以及折旧大幅下降该业务的亏损在有效收窄。不过,这个烫手山芋何时能盈利,又是一道无解之题,因为当前整个共享单车领域还没有一家公司实现盈利。
除了出行领域的布局不顺,美团零售方面的布局也处处碰壁。今年4月份,美团旗下的生鲜超市“小象生鲜”突然宣布江苏常州的全部三家店。有媒体发现,短短半年时间,美团就将这个新业务近一半的店面关闭。
小象生鲜当初推出时,许多分析人士表示看好,他们归结于美团多年经营O2O的优势——到店的基础设施、配送、平台流量等。不过,生鲜超市除了,O2O的基础设施,对供应链的要求就更高了,美团并不具备生鲜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反倒因为为小象生鲜的分流,引起了美团平台上同类商家的不满。你可要知道,除了美团还有饿了么,平台服务不好,商家也会用脚投票的。
另外,美团貌似跟风进入的共享充电宝业务,几近搁浅后最近又开始重启,……
我们暂且不谈,美团无边界策略的好坏。在战略选择上,笔者认为,美团要始终围绕自己的核心服务对象——商家与用户去做业务上的延伸。公司在尝试每一项新业务时,都要问自己:“这能给商家带来价值吗?能给用户带来便利吗?”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美团布局出行领域,一方面方便了用户出行,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出行企业的渠道分发;美团充电宝的推出,也是为去自己平台商家消费的用户提供了充电的便利。美团买菜是属于菜市场领域的O2O革新,能为商家与用户带了效率更高的服务。
所以此逻辑下,美团布局零售行业就与自己服务的商家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平台流量的分流上。与主营电商的阿里、京东比较,美团的主营业务在线下,数百万的商家构筑了美团的护城河,小象生鲜等零售业务的出现是在抢自己客户的生意,这有些不合逻辑。
04 馒头直聘有没有未来?
据悉,馒头直聘是美团为了助力中小商户“用人、招人”的问题而开发的招聘平台。笔者打开美团APP浏览馒头直聘时发现,馒头直聘上面发布的岗位涉及到餐饮、酒店、影视娱乐、零售百货、家政服务、运动健身等等,岗位主体基本与目前美团所服务的商家相吻合。这就说明现阶段,馒头直聘并无意于进军主流的招聘市场,比如前程无忧与智联招聘重点服务的白领职场人群。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二季度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格局显示,58同城排名第一,前程无忧与智联招聘分别位居二三。笔者通过进一步分析58同城的岗位分布发现:58同城的发布的招聘岗位大多数相对偏中低端,且与服务本地生活的商家密切关联。这就意味着,馒头直聘或许真正要抢的是58同城的招聘生意。
与58同城的招聘业务争食,馒头直聘有没有机会?我们从利弊两方面着手分析。利而言:笔者认为馒头直聘的利好因素在于两点,其一、其依托美团平台,非常靠近岗位发布者——入驻美团平台的商家;其二、美团APP本身携带的巨大流量进行对其扶持。
弊来说:馒头直聘直面的对手是58同城,而58同城又是深耕互联网招聘业务数十年的老兵。况且,58同城的招聘业务头部领先的优势,数十年建立起了广泛的消费者认知,这种优势不是短期内能超越的。
其二,馒头直聘虽然置于美团APP中,但美团APP自身“美食、外卖、酒旅、票务”的标签比较强烈,其他的需求则相对偏弱,要实现用户在美团APP中找工作的习惯,需要时间来培养,能不能培养起来还另说。
综上,美团的馒头直聘或许能通过开发新场景、满足新需求的方式增加美团APP的用户粘性,同时也助力解决平台上商户招工用人的需求。不过想让馒头直聘成为美团平台引流的主要模块,短期内看不太现实。
其实,包括馒头直聘在内的一系列跨界扩张,美团的目的是将美团APP打造成满足用户大多数需求的超级流量入口。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美团的这一做法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早前,阿里的支付宝就想借助平台积累的海量用户延伸社交模块。结果我们都知道,2016年11月支付宝“圈子”陷入巨大争议后,支付宝很快就下线了社交模块,将平台重新回归到了金融与商业。
笔者比较担心的是,美团馒头直聘的结局会不会再次成为下一个美团打车——一块丢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业务。
责任编辑:王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