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外资并购风起云涌引忧思
    从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提出了“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到日前因商务部介入,凯雷集团收购徐工脚步放缓,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速度已引起国人的担忧。
    无独有偶,在《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报告》中,也出现了这样的“跨国流通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管理、信息方面的强大优势快速抢滩中国市场,流通业面临严峻考验”的字眼。>>全文 >>评论
   外资并购浪潮之天赐良机
    事实证明,外资已在我国钢铁,机械等重点行业悄然布局,而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运动,以及股市长期低迷正为他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评论
 外资并购之钢铁篇
    “买下宝钢”———这是个过去从来没人提起、似乎是“天方夜谭”的话题。如今,国际资本大鳄的疯狂并购,正在对钢铁业以及国内不少重要行业构成威胁,注重产业安全与反垄断已显得非常迫切了。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语出惊人———“谁有钱,花300亿就能买下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话语一出,激起广泛关注和争议。>>全文 >>评论
   全球第一大钢铁公司米塔尔来了
     在钢铁业内,米塔尔集团被称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为全球第一大钢铁公司,它成功的秘诀被总结为:在最合适的时机去收购与合并;用最精明的经营手法壮大那些被收购的企业。>>全文 >>评论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外早已看清了我国大部分钢铁公司股票都在折价交易。所以,全球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来了,斥资3.38亿美元买下华菱管线36.67%股份,价格为4.31元/股,仅比公司净资产溢价6.68%。>>全文 >>评论
   全球第二大钢铁公司阿塞洛也来了

    2006年2月24日,莱钢与阿塞洛高层在济南山东大厦签订了重组协议。莱钢资本运营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双方约定,阿塞洛将持有莱钢38.4%的股份。
     阿赛洛将以目前莱钢公布的每股净资产持平的价格,即每股5.136元的价格收购莱钢股份,共计出资2.2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9998亿元)。阿塞洛虽然没有取得控股地位,但是已经与莱钢股份的另一大股东莱钢集团的股份持平。>>全文 >>评论

 
  建钢厂不如买上市公司
    对于国际买家而言,中国钢铁股确是超值货品。     这样的比较是怎样的概念呢?也就是说,如果要重新建造一个年产钢600万吨(潜能1000万吨)的企业,或者,如果到国际市场去收购一家这样的企业,我们最少需要支付150亿元人民币。但是,在中国股市,这样的企业总价值居然只有33亿元人民币,仅仅相当于一个零头的一半多一点而已!>>全文 >>评论
  买下宝钢的威胁
     国际钢铁巨头不会浅尝辄止。据称,米塔尔、阿塞洛等已广泛接触国内地方钢厂等二线企业,如包钢、昆钢等;从国际上看,米塔尔和阿塞洛两大巨头之间的合并也在洽谈之中。
     如果这两家合二为一,新的米阿集团无疑会继续在中国布局,抢夺地方骨干企业,最终对宝钢、鞍钢等龙头企业形成威胁。>> 全文 >>评论
 外资并购之机械篇
    2005年10月25日,国际著名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美国凯雷集团的创始人以及合伙人之一戴维鲁宾斯坦出现在南京。这里,一场众所瞩目的签约仪式正在举行——凯雷将以3.75亿美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这是国际投资基金收购中国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的第一例。>>评论
  收购方:“总统俱乐部”凯雷集团
    被国际投资界称作“总统俱乐部”的凯雷集团,投资者主要包括富有的个人、家族以及机构投资者。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梅杰、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等人先后在其中挂职,拥有深厚的政治资源,管理的资产超过3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 >> 全文 >>评论
  被收购方:行业巨头徐工
     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徐工集团是江苏省政府委托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归徐州市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徐工集团的营业收入在2001年时为63.09亿元,2003年达到154.4亿元。即使在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徐工集团2004年的营业收入还是达到了170亿元,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百亿大集团之首。徐工机械正是其最核心的企业。>> 全文 >>评论
  外资收购新标杆
     “这个案例中有太多的第一次吃螃蟹。”,“交易毫无疑问有很多创新……是为外国投资者的铺路之举。”
    除了控股权的获得,凯雷徐工收购案的最大突破亦体现在由此触发的要约收购上。在收购中,凯雷徐工得以打破常规,即在股权转让及要约收购获批后才能锁定价格,改为在触及强制性要约收购条件之前,便做出“自愿要约”并锁定要约价格。>> 全文 >>评论
 
  行业忧患
    徐工被凯雷收购,不啻于一场行业地震。原本以卡特彼勒和沃尔沃为代表的外资巨头、徐工为首的大型国企以及三一重工等新兴民企“三分天下”的行业格局,从此成为外资的“一股独大”。
   有评论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半壁江山沦陷了。”>> 全文 >>评论
  海外收购基金将掀盛宴
    “凯雷看中的是徐工在整个行业的领导地位,他们完成的是一次产业投资。”>> 全文 >>评论
     业内人士称,凯雷对徐工的期望是三四年后获得一倍的投资回报。如果届时这一预期顺利实现,当前的汹涌而来的海外收购基金大潮,将成为另一场盛宴的开始。>> 全文 >>评论
 各方面条件成熟 外资并购高潮将至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外资并购的概念并不陌生。早在1994年,北旅就开始外资收购的动作,这些年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外资并购并未在A股市场掀起大的波澜。
    2005年虽然有凯雷收购徐工科技等著名的外资并购事件发生,但2006年才将是外资并购A股极具历史性标志性的一年。>>评论
  政策环境已具备
     随着《外国战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从今年1月31日起正式实施,它对现有的QFII制度形成有益的补充,股改后大宗国有股与法人股的交易与减持变得更为方便。因此国际资本进入A股市场的政策环境已经具备。>> 全文 >>评论
  全流通成最大催化剂
    全流通将是促使并购市场活跃的最大的“催化剂”。按照股改进程,2006年股改将基本完成,真正实现全流通。
    这将使市场的股权结构开始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也将进一步降低市场的估值水平,使得公司并购的成本得以降低,而全流通的市场环境,将改变并购市场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动机,极大地改善并购绩效。这些都为国际资本进入国内A股市场扫清了障碍。>> 全文 >>评论
  股市低迷+人民币升值
    随着股票价格下跌到足以吸引产业资本的程度,市场将转向以产业投资的视角来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对于国际产业资本来说,目前A股市场上的很多公司,其账面价值已经低于重置成本。
    人民币长期升值仍是最大的背景,而A股作为人民币资产,也就具有了长期升值的基础。>> 全文 >>评论
 
  定向增发+购买B股 外资并购A股加速
    新《证券法》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新股持全面肯定的态度,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既可实行公开发行,也可实行非公开发行,该规定为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打开了法律通道。在中国B股与A股合并的大趋势下,现时收购B股,也将打通一条通向收购A股的途径。 >> 全文 >>评论
  关注四方面并购目标
    研究认为外资并购重点行业集中在四类:一是资源类行业。如钢铁、金属非金属与采矿行业;二是资产类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可享受土地升值和汇率上升双重好处;三是限制少、壁垒低的行业。如零售业务;四是金融服务业。>> 全文 >>评论
   外资并购是否狼来了
    当卡特彼勒深陷并购门,一场关于外资并购的讨论再次展开。这种批判成为一种习惯,每隔三四年就轮回一次。
    与以往历次的讨论不同,此次讨论直指外资在华并购是否会对中国市场形成垄断,威胁到中国民族工业自主品牌生存。这种垄断的进一步威胁在于中国将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充当打工者的角色。当然也不乏持相反观点者。>> 全文 >>评论
  忧虑之一:民族品牌被消灭和控制
   全国政协委员、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在接受采访时说,“跨国公司近年来大举并购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龙头企业,而且要求必须绝对控股,以此达到消灭和控制我国的民族品牌的目的”,所以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 全文 >>评论
  忧虑之二:拉美化将使中国失去经济自主权

   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管清友认为:外资如果继续大规模并购中国企业,将使中国被动资本化,走上当年阿根廷的老路。
   一旦跨国并购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大量的企业为外资所控制,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与国际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形势拴在一起。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连锁反应。从此将受制于人,从根本上失去了经济自主权。>> 全文 >>评论

  忧虑之三:丧失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
    跨国公司并购,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深层影响。例如凯雷案例,制造业是国家的核心产业,装备制造业又是制造业的龙头。失去装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从根本上动摇了我国的产业根基,丧失了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从而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 全文 >>评论
  忧虑之四:大型国企成为无牙老虎
    “国退洋进”,值得警惕!正像有人曾经不无担心地指出过的那样,中国正在一波又一波的并购中,失去自主工业体系的基础与保护屏障,在大型国有重点企业被一步步蚕食中变成“没牙的老虎”。>> 全文 >>评论
  不同观点之一:要反垄断而不是反并购
    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外资并购是市场化行为,其并购行为并没有违反中国本土的法律,也符合中国加入WTO的承诺。
   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或许能将有效促进中国基础行业向国际标准靠拢。>> 全文 >>评论
  不同观点之二:外资并购妖魔化不可取
   马宇认为,专家和官员就外资并购话题进行评说时,更多的是提及行业或企业的名字,并没有提到基本的行业数据,尤其是对判断是否垄断最为重要的市场结构数据。“装备行业2000多家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但不能说明垄断,而是恰恰相反,刚好说明这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甚至说明还处于竞争的初级阶段,正需要进行行业兼并重组。”>> 全文 >>评论
  不同观点之三:恶意收购有些夸大
   现在所说的“恶意收购”,有些夸大。也有一些引起“夸大”的因素。很多外企进来以后,不管是参股还是控股,后期发生的一些经营行为可能不理想,比如对原品牌的处理。原本的国内品牌在这个行业成绩不错,跨国公司收购以后把本土品牌搁置,也有的是限定数量和产量,品牌逐渐就没有了。>> 全文 >>评论
  不同观点之四:板子打错了屁股
   尽管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行为,确实使一些民族品牌成了历史,但将民族品牌的衰落和自主创新能力差归结于跨国公司的控股性并购,是板子打错了屁股。民族品牌是否具有持久竞争力,企业是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不是取决于有无外资的挤压。>> 全文 >>评论
 外资并购之博弈与选择
    事实上,外资并购是把双刃剑,没有外资中国经济不可能发展到现在,另一方面,外资并购确实确实带来巨大风险。
    在外资并购各方力量博弈和利弊得失权衡过程中,政府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评论
   外资并购之利
   外资并购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好处:其一,解决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资金缺口;其二,外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能够促进行业重组整合;其三: 外资并购创造了证券市场一片风景,加强股市流动性。因此目前来看是不可或缺的选择。>>评论
  外资并购之弊
  更应该重视的是外资并购带来的巨大风险:其一,外资并购在重点行业获得垄断地位后必然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其二,外资并购带来 恶意收购,国际游资投机,金融危机等市场风险;其三, 外资并购带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等等,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全文 >>评论
  民企之无奈与地方政府推手

  与之相对的却是国内民营企业在产业并购中的一败涂地,他们是德隆系、格林柯尔系、立信系、飞天系……
  同时,地方政府出于通过招商引资提升地方政绩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的外来投资通常一路“绿灯”。在“招商引资”的大旗下,“靓女先嫁”的原则毫不含糊。为了留住外资,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竞相攀比,有时甚至动用行政手段为外资收购敞开大门 。>>全文 >>评论

 
  外资并购风云突变
    近日,被视为外资收购风向标的凯雷购并徐工一案风云突变。国家发改委一纸批文,要求凯雷集团追加有关并购项目的“情况说明”,同时派出调研组调查这一外资并购项目的详细情况。>>全文 >>评论
   政府的选择
    此外近半年来,外资对厦工、杭齿、沈阳鼓风机集团等企业的并购都在各方努力下中途搁浅。
    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并购已引起政府高度警惕, 就在一系列规范外资并购文件紧张制定的同时,国家有关部委已经“顺应这种大趋势”,悄然收紧对行业龙头企业并购改制的审查。>>全文 >>评论
 外资并购规范倒计时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外资并购规范已如箭在弦,不得不发。而规范外资收购,更应该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首先,应该遵循国际惯例,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并以此规范外资企业收购中国企业。
  其次,应该尽快制定有关的行业准入标准,区分充分竞争性行业、限制竞争性行业、国家垄断性行业,限止外资进入重要行业。
  第三,按WTO规则,一视同仁地给予内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鼓励中国大型企业走出国门勇于进行海外收购。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经济长治久安。>>评论
小调查

您认为外资并购是否会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不好说

您认为外资并购最需要规范的行业是?
能源行业
钢铁,机械等重点工业
金融服务业
零售业
其他

  制作:新浪财经 清香   来电:010-62675496   投稿:finance2@staff.sina.com.cn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