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
|
从2001年8月至今,近五年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一组财务领域的教研人员根据公开信息,已陆续发现近百家上市公司有舞弊之嫌。
这个小组一度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之名示人。他们通过多个媒体,以包括“申草”等在内的笔名,公开“质疑”了数十家上市公司。
最近,“申草”因质疑牛股G丰原、G天威而引起了不小的市场争议。而这两只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也伴随质疑应声而跌。>>评论 |
|
|
谁是申草? |
|
申草的专栏简介为:名门正派的高手津津乐道一套剑法几十招,动不动就是大战几百回合,但真正的杀手却只有一招,又快又狠又准的一招下去便见分晓。近期,江湖上新崛起了一位很神秘的“财务杀手”,专门从公开信息入手揭露上市公司的造假,一时间威震深沪两市。最神秘的是,他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只知笔名为“申草”。>>评论 |
|
|
受质疑的公司 |
|
除了最近的G丰原、G天威,“申草”自去年9月以来陆续公开发难荣华实业、亚盛集团、、西宁特钢、通化金马、*ST通金、悦达投资、广东明珠、永生数据、甬成功等上市公司。
从下表可见,尤其是最近两次,关于G天威、G丰原的质疑,二级市场反应可能最为激烈,很重要的原因是上述两只股票目前均处高位。当然,下表所列仅为初步统计数据,并未排除政策面、大盘指数等客观因素对个股股价的影响。>>评论 |
|
|
|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是股市顽疾,其背后往往是资产遭侵吞。 |
|
|
申草捅了马蜂窝
申草捅了“马蜂窝”。
最近因申草质疑G丰原、G天威,引起市场不小的议论。
有一段时间,新浪财经值班编辑曾每天接到大量电话,对方出示的身份主要是相关投资者,也有自称来自放贷银行。申草亦称每天有大量来电,其中包括保荐机构。 回应有必要吗?申草的答复是:“就是回答了他们会相信吗?”>>评论 矛盾
从申草,容易联想到刘姝威,想到王海。刘姝威因戳“蓝田神话”成为2002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而王海早已是“打假”的代名词。
“致力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反欺诈反垄断的非营利性活动”是王海认同的真正的“打假”。
由于公众公司利益牵涉面广,“打假”于其中稍有不慎即“累及无辜”。>>评论
分歧
在申草“炮轰”G天威后,一份网络调查显示,58.83%的网友认为G天威财务报表“当然”有造假行为,各有20%多的网友认为还不好说或认为申草的分析不专业。
尽管G天威、G丰原都是前段时间备受追捧的牛股,但也有分析师直言“看不清”新能源。申草半途杀出,无疑加剧了市场分歧。 |
|
|
|
局限
通过公开资料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明显的局限就是只能发现已发生的不利事实,但问题是,对已发生的事实不加追究,不排除还有新的更严重的问题在将来发生。
单纯依靠有关监管部门,靠证券、会计法律法规,是否足够维持一个干净透明的证券、会计市场? 因为存在前述局限,以及带着上述的质疑,部分人士认为市场客观上需要有“申草”。>>评论
众说纷纭
作为置身事外的公众,对申草褒贬不一,有赏之、恶之,亦有冷眼观之。较中性的意见是,“中国市场确实应该有专门的机构监督,有专门的制度来规范,但‘申草’这种‘打假专业户’我倒觉得有点别扭,似乎有炒作的嫌疑。一段风潮过去,也就没了声音,市场规范需要一个权力部门去规范管理,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什么中心的民间组织对混乱的市场没有大的帮助。”
申草绝唱?
申草再三表示,带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背景的“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现在“压力很大”,以后可能不会再用“申草”这一笔名。
知情人士向笔者透露,“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已明令禁止发表类似文章,否则走人。”若如此,“申草”也即告一段落。(此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评论 |
|
|
|
|
“申草现象” |
|
有人提出了“申草现象”这个词。对于申草通过媒体质疑上市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否妥当,仁者见仁。
所谓“申草现象”给市场的思考也是多角度的。
对于“申草”,我们会问,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申草希望证明、能证明自己并非某些非法利益的代言人吗?对揭示财务造假,申草会不会、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
不管下述逻辑是否合理,对部分在申草文章发出来以后因股价向下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守法投资者而言,他们的损失由谁来承担?
谁来监管申草,谁来分辨申草的真与假?
一位业内人士从他的视角告诉新浪财经,“讲这些东西,就会扯到监管失职、审计合谋等令人不高兴的事”。笔者曾就德勤卷入科龙风波一事请教一位曾因揭示财务丑闻而闻名市场的专家,而那位专家称早已“不关心”此类事件了。>>评论 |
|
|
拷问市场 |
|
|
申草质疑的对象并不限于上市公司,德勤、浙江天健也曾遭发难。
申草认为,在科龙事件中,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有三宗罪,难辞其咎。
在“一代名所浙江天健掉进甬成功现金陷阱”一文中,申草质问:“现金造假泛滥成灾,审计师及监管层岂能熟视无睹”。>>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