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所关于新股上市计入指数时点的规则经历了三个阶段:浦发银行1999年11月10日上市之前,新股自上市满1个月后计入指数;1999年11月8日开始,上市新股自上市后第2日起计入指数;而自2002年9月23日起,新股上市首日即纳入指数计算。2007年1月6日起,新股于上市第11个交易日开始计入指数。 |
申万研究所发现,自2002年9月启用新股首日计入指数以来,新股首日平均上涨72.9%(按发行价计),这一规则引起的指数虚增效应可观。在股改前的第一阶段,148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上涨76.5%,首日计入指数后为上证指数贡献了81点;2005年6月17日至今上市的14只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35.4%,上证指数因其首日计入增加了96点。两阶粗略估计,2002年9月以来新股上市首日虚增了177点,将计入新股时点延后至第11个交易日后,大大降低了新股上市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
中信证券认为,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带来的虚涨被消除,但总股本加权弊端仍在。高杠杆效应也是上证综指失真的重要原因。杠杆效应产生的两个条件是总股本加权和自由流通股本比例偏低,目前该比例仅20.8%,这导致了较强的杠杆效应。
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1月23日收盘,前三大权重股即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上涨或下跌10%,将导致上证指数波动约1.7%、1.2%与1.2%。而目前三只股票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为2.72%、2.88%、2.93%。 |
|
|
说明:工行上市后的去年11月中旬,约有38000位网友参与了新浪财经当时推出的“这轮行情您赚钱了么”小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亏损”的网友占43%。散户赚指数不赚钱的特征明显。 |
|
解决上证综指失真已成当务之急
上证综指曾一度逼近3000点,上证综指上涨过快也成为判断目前A股市场过热的重要理由之一。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是由目前上证综指的深度失真所引起的。从这个角度看,合理看待A股市场过热等问题,解决上证综指失真问题应成为当务之急的事情。
消化虚涨指数 二线蓝筹是成败关键
在工行、中行双双跌停之后,市场中其它蓝筹若可持续普涨,则市场中前期形成的虚增将会快速修正,而新的整体活跃行情也将在新权重类个股止跌之后展开。 |
|
|
|
|
|
|
|
【关注】前期上证指数阶段性大涨,而很多投资者却是“赚了指数赔了钱”;随着近期指数振荡幅度加大,很多投资者不免产生“前期股票并未赚钱,现在却要承担下跌风险”的担忧。[行情][论坛] |
|
|
编者按:上证综合指数(000001.SH)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A股和B股),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x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市价×发行股数)。
由于上证综指是以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股指失真难以避免,而股权分置、新股上市首日计入指数等原因加剧了失真。
虽然,股改后将逐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但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仍会存在大量股改限售股。
日前,沪市规定新股上市的第11个交易日方可计入指数,但以总股本进行加权的规定未变,目前新老大盘蓝筹的“权重杠杆效应”仍极为明显,而随着更多大盘蓝筹股的上市,这一现象可能更趋严重。
由于上述原因,解决沪综指失真问题的呼声逐渐升高。 |
|
|
|
上图说明:当前沪综指使用总市值加权的计算方法,在权重股剧烈波动时,可能引发指数出现虚增减现象。采用1月23日收盘价,上证指数前20大权重股占指数权重合计66.53%。(资料来源:国泰君安) |
|
|
|
|
|
左图说明:就行业分布而言,沪综指前五大权重行业为银行、保险、采掘、交运与仓储、金属与非金属,权重合计69.95%,由于某些行业权重较大,股指可能导致投资者认知产生偏差。若使用流通市值加权,则权重可降至36.24%。(资料来源:国泰君安) |
|
|
|
1、股民赚指数不赚钱
很多股民发现股指在不断上涨,但手中股票不涨,只能赚指数不赚钱。以2006年12月28日为例,两市上涨家数不到300家,下跌家数超过1100家,当日沪综指上涨的29.59点,就是大盘股在支撑。
2、股市泡沫悬疑暗涌
尽管近期股指曾一度逼近3000点,但许多个股的股价却停留在1500点附近时的水平。因此,这部分个股也在近日的行情中被纳入到挤泡沫的行业,实在是深受股指失真之害。
3、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股谚云,“炒股先看大盘”。从目前看,权重股涨时助涨、跌时助跌,沪综指已明显不能准确反映市场的实际运行水平。 |
|
|
新股上市的第11个交易日方计入指数
2007年1月6日,上证所发布了修改新股计入指数规则的公告:自即日起,新股于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合、新综指、及相应上证A股、上证B股、上证分类指数。新股上市首日虚增上证指数的时代将告别市场。(2007年1月)[详细]
成思危:不能让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
在“两法”座谈会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股指越高并不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让投资者实实在在地获得财富,而不是“只赚指数不赚钱”。(2007年1月)[详细]
屠光绍:对指数已管不了也没有管
“确实,过去还要管指数,现在指数我们好像管不了,我们也没有管。”屠光绍坦率地表示:“有些方面我们还在管,但是现在管和过去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区别……”(2006年9月)[详细] |
|
|
中信证券:沪综指编制方法仍待改进
目前的上证指数编制规则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但对于如何修改、修改的时机选择、技术配套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广泛的探讨。[详细]
申银万国:成份股指数不易产生失真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采用了自由流通量加权等技术,沪深300等编制科学的成份股指数不易出现“失真”现象,具有良好的投资性。[详细]
国泰君安:成分股指数更应成风向标
如果今年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沪深300指数的市场地位也将提升。从长远来看,成分股指数的权威地位将逐步确立,上证指数的影响将逐步淡化。[详细]
银河证券:指数失真时的投资策略
基于一些特别因素的共同影响,拉升大盘指数股便成了机构投资者的共同选择,大盘指数上涨已经成为股指上升的主要理由。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更强化了机构对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从而形成蓝筹股溢价,推动指数不断翻升。[详细] |
|
|
投资者应按需选择合适指数
由于不同指数的不同特点和功用,选择指数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别,特别是作为业绩评价基准时,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得出相反结论。因此,业内专业人士建议投资者在使用股票指数时,应根据自身的投资特点和使用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指数。[详细]
曹中铭:成分股指数不可能成未来风向标 失真的指数该退休了
无论是上证指数、深圳成分指数或是其它成分指数,至少在此目前都不能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矛盾以及资金动向。成分指数虽然有较大的覆盖面,但毕竟只占其中的部分,而且,在某些成分指数中,由于某一行业或个股的比重太大,同样面临着“杠杆效应”。[详细:1 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