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成分股指数不可能成为未来的风向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17:10 新浪财经

  曹中铭

  关于上证指数的失真问题,一直为市场所诟病。由于上证指数编制方法上存在缺陷,导致中行、工行等权重股的“杠杆作用”非常明显,去年下半年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局面就是由此引起的。

  对于重新编制上证指数的问题,包括笔者在内的市场人士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目前市场上对权重股的影响形成了一致的观点,那就是这些权重股涨时助涨,跌时助跌,已严重地影响到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和操作。因此,如何消除权重股的消极作用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话题。

  目前上海市场的投资者主要参考的是上证指数,深圳市场投资者主要参考的是成分指数。上证指数是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加权平均来编制的,而深圳成分指数则是以40家成分股的可流通部分为权数编制的。但是总的来讲,国内A股市场的投资者一般都把上证指数作为投资的风向标。

  一个失真的上证指数当然不可能为投资者提供相对准确的参考依据。日前,国泰君安

证券研究员在一份题为《成分股指数更应成为未来的风向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上证指数的权威性、投资者的交易习惯等因素,上证指数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受市场关注,但其应用价值已逐步弱化,投资者关注点应当从其转向成分股指数。

  无论是上证指数也好,还是深圳成分指数或是其它的成分指数也好,至少在此目前都不能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矛盾以及资金的动向。成分指数虽然有较大的覆盖面,但毕竟只占其中的大部分,而且,在某些成分指数中,由于某一行业或个股的比重太大,同样面临着“杠杆效应”。如96年时,深发展对深圳成分指数就具有“擎天一柱”的功效,深发展涨,则深成指涨;反之,则下跌。现在的深圳成指则是深发展与万科“两驾马车”,其涨跌对指数均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又如上证180、上证50等,金融类股票的比重在20%左右,显然足以左右指数的上下。

  一般而论,综合指数是最全面反映市场的一个指数。上证指数的缺陷在于,占据较大比重目前还不能上市流通的股份也计入在内。尽管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改,但一来股改公司由于有“锁一爬二”的规定,股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尚需时日,二来上市的新股其大股东所持股份都自愿锁定三年。这些不能流通股份的计入,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成分指数由于其“片面性”而难担市场风向标的大任。实际上,在中行、工行、中国人寿等权重股上市之前,上证指数一直就起着A股市场风向标的作用,只不过,那些“后来者”将其的应用价值弱化了。尽管如此,以上证指数为参照的投资者仍然占据绝大多数。

  两三年后,新老划断前已上市的公司的股份都将实现了全流通,那时上证指数的失真状况将大为减轻,但随着今后更多新股的挂牌,上证指数又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对上证指数进行重新编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笔者以为,应综合上证指数以及成分指数编制方法的优点,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制上证指数。具体为:选取某时间点作为基期,以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实现流通的自由流通量为权数来编制上证指数。如果不能上市流通就不计入权数,那些存在锁定期或是禁售期的股份,期满后再计入。如此,上证指数就不会再愚弄投资者了,而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情形也就不会发生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