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品牌轻研发 国货回力全外包“轻资产”模式存忧?
吴容
近年来,运动品牌竞争激烈,运动鞋成为了抄袭的重灾区,互相“蹭”商标或外观设计的不在少数。
前不久,回力鞋业商标遭到“模仿”。名为翁存弟的个人,申请使用的“农夫回力NONGFUHUILI”商标与回力的商标相似,在被相关部门宣告商标无效后,提起了行政起诉。案件最终以翁存弟败诉,回力胜诉收场。
尽管回力在这一轮被蹭商标的官司中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值得留意的是,此前,回力也曾陷入过侵犯七匹狼等品牌的知识产权案件之中。
在社交媒体上,还存在着不少关于回力模仿、抄袭欧美运动品牌的讨论。有知乎网友晒出了多款回力鞋与Converse(匡威)、Vans (范斯)、Asics(亚瑟士)等品牌畅销款相似的对比图。
“抄袭”代价低
《中国经营报》记者留意到,不只回力,“国产五虎”(安踏,李宁,361°,匹克,特步)也存在着仿制大牌畅销款的情况。比如,匹克在2015年推出的夏季复古阿甘低帮鞋和耐克经典款阿甘鞋颇为相似;361°复古款小白鞋“撞款”阿迪达斯Stan Smith小白鞋;安踏的一款童鞋和耐克的毛毛虫童鞋几乎一样(除了脚后跟提环设计不同)。
事实上,近年来,国产品牌已开始加强研发,独立设计并推出签名款、限量款等更为高端的鞋款,但为何模仿国际大牌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鞋界教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均告诉记者,在耐克和阿迪达斯分割着运动品牌第一梯队的份额时,国产品牌正分食着中低端市场。国产品牌尽管也在转型(包括收购高端品牌或者推出高端线产品),但是盈利最丰厚的部分仍然在中低端球鞋上。
“因为对国内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在乎的也许是好看、价格合适,而不是品牌。例如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不会很懂潮流,不会坚持要买NIKE的Air Max 95,那么其他品牌的低价类似款就是他们的首选。安踏最赚钱的就是一众休闲鞋款。”安踏的一位前员工在接受某潮流杂志采访时曾这样说,“就像 ZARA,每年都被大牌状告,可交完罚款还是继续做大牌同款的衣服,还一样有一定口碑。”
“定位在中低端的回力,主力销售价位还是在100元以下,购买人群是广大的位于二三线城市的青年、蓝领或者是学生群体消费者。近年来,依靠低价和打国潮情怀牌,在这些群体之中,回力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王勇均对记者表示。“不论是金钱还是时间上,从创意、设计、做模、选料再到最终制作出来,制鞋成本很高。更何况一般品牌不是只有设计师一个人,还要有公司的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但是,消费者不会看到一件衣服背后的这些隐藏成本。”曾从事时尚和咨询工作的Harry说。
更为重要的是,针对法律的规定,品牌们有着相应的规避手段。品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华告诉记者,我国商标法和著作权法没有专门针对鞋履设计的保护规定。如果认为回力的鞋在外观样式上抄袭了大牌,这些大牌可以起诉回力侵犯商标权,或者外观专利权,甚至起诉不正当竞争都可以。
“大众意义上的抄袭和法律上的抄袭定义不同。在法律意义上,如果认定回力的鞋和其他主体已经申请且获得保护的外观专利构成相似,那么回力涉嫌侵权。反之,即便有抄袭的地方,一般也不会认定侵权。也就是说,如果该大牌的运动鞋没有申请且获得保护,那它就不容易维权成功。重要的一点是,该申请是有地域性限制的,必须是在中国境内获得,比如耐克的某鞋款在美国申请的专利保护,在中国是不认可的。”王金华说。
法律从业者Panda也曾撰文指出,鞋类产品是一种快消产品,专利申请的周期较品牌营销周期而言是漫长的,毕竟商业角逐争分夺秒,抢占先机发售新品,即便被侵权,总体上也是收入大于亏损。其次,品牌效应致使某些高端系列并没有诉诸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需求。还有一些经典的鞋款设计,在专利角度上早已过了保护期而进入公共领域,因此耐克等大牌在外观设计专利上投入的成本其实并不是很多。
创新投入待提升
创立于1927年的回力,曾是中国运动鞋的第一品牌,在许多70、80后的记忆中,一双白面红标的胶鞋成了他们的时尚启蒙。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广东、福建系鞋厂以及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品牌的夹击下,回力不得不退出主流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城市很难看见“回力”的身影,它往往出现在批发市场的小摊上。
2000年,上海回力鞋业总厂正式宣布破产重组,此后回力商标转至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旗下,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随之成立。2008年北京奥运让回力出现了转机,国货热带动了回力的销量,但远没有回到曾经的巅峰。让这个老字号品牌重回年轻人的视线,是凭借好莱坞明星奥兰多?嗖悸衬吩诼??俦蝗俗ヅ牡酱┝艘凰?亓π?>」苁比紊虾;亓π?涤邢薰?镜澄?榧恰⒅葱卸?碌墓鸪筛衷诮邮苊教宀煞檬狈袢狭苏馐枪?镜淖晕彝乒悖??孀哦喔龃?趺餍恰⒛L卦诮峙闹写┳呕亓Γ?攀沟闷湓俣茸吆臁?
近年来,回力经历了多次转型,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根据《天下网商》在2017年的报道,时任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张恩祈表示,回力目前是一种轻资产、重规范的“回力模式”,即众多经销商承担回力品牌鞋的设计、生产、销售成本,而公司本身则着力于品牌。“回力目前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都是由第三方进行,我们只做品牌。”目前,“回力”已没有自己的工厂,通过品牌授权生产企业进行生产、销售。
简单来说,回力授权的大小经销商承担着从设计、生产到终端经营的整个链条。除了老回力经典设计的14款长线产品之外,授权工厂可以根据其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研发具有不同特色的产品。而这些设计在得到回力品牌方认证、授权后,版权归回力所有。“回力总部只是品牌管理方,没有自己的渠道、工厂,经销商和授权工厂伴随回力品牌一起成长,受各自利益驱动,频繁‘借鉴’他牌设计就会成为最现实的行为,由此可见回力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渠道管控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造空间。”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说。
日益激烈的竞争滋生出的危机感,迫使这家公司需要按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品线以及层出不穷地推出新产品。统计显示,从2008年起,回力每年推出的新款,总计已开发出200多个系列,5000多个款式。为了更好地重回消费者视线,回力近年来还推出了限量款等,同时,新零售背景下不断加码线上。2012年6月,回力入驻天猫。2014年,回力推出“终端直供平台+电商平台”的战略。公开报道显示,回力的销售收入从2014年约5.6亿元增至2016年的8.3亿元。截至2017年4月,回力在电商平台销售总额达16.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1.54%。
此外,在研发创新投入和花费上,回力提及的并不多。公开资料显示,从2000年开始,回力开始在技术上进行突破。这一年,回力增添了抗菌防臭功能,随后将电绣、高频烫塑工艺嫁接在鞋类产品上。2007年,公司研发适用高寒地区以及户外穿着的“发热鞋”。2011年开始应用了“多彩定向反光”材料制造鞋帮。2016年设计了四款概念鞋,包括鞋子内安装定位芯片,可以防止孩子、老人走丢等。对于创新的问题,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东曾表示,“针对当下体育品牌大谈科技创新,我们知道自身的实力无法与国际大牌相提并论,所以不会盲从。我们的品牌定位是‘国人的鞋’、最有性价比的鞋,即主打100元以下市场的品牌货和全品类鞋的覆盖面。”
“球鞋设计圈早已‘抄袭’成风,但关于鞋款在致敬、抄袭、借鉴之间还是存在区别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创新以及研发设计上的投入和布局等。耐克、阿迪达斯等每年研发投入占到总收入的比重高于百分之十,但是不少国产品牌包括回力在内,研发投入的占比在百分之五以下。电商的发展使得鞋款推陈出新很快,这对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产品牌近年来付出的努力不小,但是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王勇均说。
“巨大的商业利益推动着品牌不断地追逐消费者,抄袭的品牌却在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资源的分散、渠道的压榨、抄袭的打击,会使得原创品牌利益受损。模仿抄袭,这是商业利益与道德伦理的互博。但从品牌的角度来说,每一次抄袭,就丧失了一次成为潮流先锋的机会。毕竟只有带动大趋势的公司,才真正有品牌价值。作为重获新生的老牌鞋企,回力应该明白,仿制大牌畅销款,长此以往,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伤害。质量和创新应该才是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