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以改革新征程 开启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周琰
日前,“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四个层面需要重点强调:第一,在新的时代,改革永远在路上;第二,中国仍然拥有非常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第三,中美经贸关系是双赢的;第四,中国需要为全球发展体系承担更多的责任。”
林毅夫表示,过去多年,中国采取了渐进式双轨制改革。在此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资本的不足,中国对于一些旧的大规模国有产业提供了补贴支持。虽然通过这种方式过渡转型,一方面实现了经济稳定,另一方面实现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收入差距增大等。
“中国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供给侧。这些增长潜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中国能否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能否应对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过程中的外部性和遇到的其他问题。”林毅夫表示,在新的时代,改革永远在路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腐败、收入差距增大等难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目前,中国已经采取了多方举措,以彻底消除这些矛盾和问题。但需要认识到,即便中国执行所有计划,新的问题仍然会出现,结构性问题仍然会存在。正因如此,中国必须有这样一种态度——改革永远在路上。”林毅夫称。
同时,在林毅夫看来,中国仍然拥有非常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林毅夫认为,即便中国GDP连续多年处在9%的增长率之下,中国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因为中国在创新方面还大有可为。
中美关系也成为论坛上的热议话题。在联博基金理事会主席、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看来,中国不应只依赖于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来应对美国,而是应当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未来不应仅参与国际事务,还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中美贸易摩擦,佐利克援引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的观点,称双方不应该互相威胁、让摩擦升级,要避免对抗,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并互相尊重。
林毅夫也表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是互补的,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双赢的。“中国的人均GDP在2017年达到864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是6万美元。根据可变价格来衡量,中国的人均GDP只是美国人均GDP的15%。用GDP来衡量,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5%。对中国的工业部门来说,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低附加值产品,而美国产生的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意味着中国可以向美国的消费者提供廉价的商品以及较低成本的中间品。中国也可以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尤其是为美国高附加值的服务提供巨大的市场。”林毅夫进一步解释称。
同时,林毅夫指出,即使中国的收入水平达到了日本、韩国、德国的水平,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仍然是双赢的。事实上,因为贸易取决于比较优势以及每个国家在做某一个工作的比较优势是否有专业性。有比较优势,就会有共赢。“正因为中国、美国经济结构之间的互补性,大家也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企业也希望有更高的利润,中美之间的自由贸易恰恰能够带来双赢的结果”。
佐利克表示,中国的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更加开放的政策可以使得全球经济更加一体化。中国需要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谈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林毅夫表示:“中国需要为全球发展体系承担更多的责任。目前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很有可能中国也将在2025年左右成为高收入国家,像其他的高收入国家一样,中国需要向全世界作出贡献,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增长、实现脱贫。”
此外,林毅夫认为:“经济发展是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从农业到制造业,成为服务型的经济体。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有个别发展中国家抓住了发展机遇的窗口,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制造业国的转型。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中高收入国家,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高收入的国家,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也会失去比较优势,因此可能会向其他国家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规模是很重要的,中国可能在制造业转移中释放出85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其他国家获得这部分机会,将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他们的制造业发展。”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