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7日电(记者有之炘 程思琪)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通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对来自上海的父女见证了我国通信业从青涩到成熟的发展。
当你拿起手机打电话或发微信时,能否想象40年前的人们,有要事或急事时要靠反复斟酌内容发电报来联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报对人们来说是快速也是比较奢侈的通讯方式,“滴、滴、滴滴滴”成为了回响在那个时代的通信记忆。
上海电信的退休员工管纯明是上海电信最早一代的电报机务员,如今已经78岁的他还能背出一串又一串的汉字四位数电报码。
1958年,他考入当时十分热门的上海市邮电学校。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管纯明做过电报技术培训员,从事过机要通信、战备通信等重点通信工作,还曾以电报专家的身份去越南帮助援建电报大楼。从1978年至2000年退休,他一直在上海电信从事电报通信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管纯明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国内电报发展从有线到无线、从人工到自动的历程,他从事过电报传输、交换等各个环节的维护修理工作,市内、国内、国际范围内的电报都有涉及,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工成长为业内技术大拿。
据管纯明回忆,电报通信在国内从1971年开始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报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中,内容也频繁出现“结婚”“生日”“吊唁”等信息。“电报收费按字数结算,可谓‘惜字如金’,基本一口气写完不加标点符号,”管纯明表示,“尽管当时发电报并不便宜,但快速传播信息的需求旺盛,最高峰的时候在1988年,那时一天上海电信公众电报交换量突破20万份,他和同事们连日加班是家常便饭。”
随着电话的普及,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众电报业务量逐步下跌。管纯明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电信只有一位员工从事发电报业务,明年也将退休。
基于对电信事业的热爱,管纯明建议女儿管勤报考光纤通信专业。上世纪80年代末,在父亲的影响下,高中毕业的管勤考进了上海市邮电学校。1992年,管勤正式成为上海电信的一员。
“我父亲当时就预见了电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爱女心切’的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出新的贡献,”管勤表示,“我的第一份工作在电信程控交换机房,正是那一年,长途电话完成了从人工转接到电话直播的过渡。”
管勤介绍,上世纪90年代,固定电话开始大规模进入百姓家中。1995年,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上海的电话号码由7位升至了8位。
伴随着我国通信业向前迈进的脚步,管勤还先后从事智能网络和私有云业务。在她看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老的产品淘汰是必然的。
“现在,电信正在构建一张‘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新一代智能化网络;未来,电信业务将更趋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勤说,“技术更迭,时代变迁,初心不变,一代又一代电信人为电信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