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7年的发展,一汽-大众从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发展到现在奥迪、大众两大品牌14大系列产品,拥有长春、西南、华南、华东、华北五大基地。27年来,我们累计生产整车近1700万辆,也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水平与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质量意识的提升,成为中国汽车时代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作为一汽-大众遍布国内五大生产基地的收官之作,地处天津的华北基地自然受到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8月30日,在一期投资130亿元、新增产能30万辆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竣工之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
首先,刘亦功动情地回忆了自己与一汽-大众共同成长的过往。他说,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建成投产是一汽-大众发展历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作为一汽-大众的总经理也很激动。因为我现在想的就是20年多前,也就是1992年,我刚到一汽-大众的时候,一汽-大众还属于“边建设、边生产”的艰难创业阶段;到1996年7月,长春轿车一厂正式投产,一汽-大众员工欢欣雀跃,激动落泪的场景,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
对于生产基地的建设,刘亦功回顾说,二十多年来,一汽-大众从没有停止过发展、进取的脚步。长春轿车二厂、西南基地、华南基地相继于2004年、2011年、2013年建成投产。今年我们又迎来了华东基地、华南基地二期和华北基地的建成投产。在一汽-大众历史上,今年是建成产业园和基地最多的一年,随着这些基地的建成,一汽-大众27年中外合资合作的成果有一个完美的呈现。
一汽-大众全国五大基地布局图
刘亦功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汽与奥迪携手走过30周年。一汽-大众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激荡时代中,与中国汽车工业共同成长。作为我国第一家经济规模起步的轿车基地,经过27年的发展,一汽-大众从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发展到现在奥迪、大众两大品牌14大系列产品,拥有长春、西南、华南、华东、华北五大基地。27年来,我们累计生产整车近1700万辆,也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水平与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质量意识的提升,成为中国汽车时代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刘亦功展开谈到,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几方面,首先对于一家合资企业,最重要的是双方股东的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持。随着中国市场尤其汽车市场已经是多年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大众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是相当重视与支持的,而一汽集团作为最大股东更是给与全力支持。
第二是一汽-大众自身对管理也越来越严格。以我们的 “2025战略”为例,对企业发展有很明确的目标,并且通过高度共识,制定出能够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规律的战略规划。在一汽-大众,不论是经管会还是其他层面的合作,都是非常有朝气、有能力,并有很强的专业积累,这个团队能够保证很好的执行,能够“上下同欲”。今年,一汽-大众之所以能够4个生产基地集中启动,9款全新产品上市,说明我们这个团队是经得起考验的。
第三是一汽-大众的员工从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他们的素质、能力都非常高,包括之前招聘的大学生,现在一半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并且都是中国名校的毕业生。同时,我们已经开展海外招聘,在欧洲和美国每年都进行招聘工作。随着五大基地的相继建成,对人才有更多的吸引力。作为华北基地的天津工厂,目前已经有员工将近3000人,其中多数员工都是在长春和其他基地做过培训的,大多数都是做了3-6个月,然后很成熟的到这里来工作的。
刘亦功(右)
最后就是一汽-大众有一个很完善的价值链,不论在价格,管理,质量等方面完全成为一种共同体。他说,无论是大众还是奥迪品牌,已经形成很强的供应链。比如,大众品牌在之前没有SUV产品的条件下,还能达到在乘用车行业领先的水平,都反映出企业具有很强的实力。所以,我觉得一汽-大众对未来是很有信心的。
刘亦功认为,面向未来,一汽-大众提出要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这是基于当前“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而做出的决策。一汽-大众即将进入而立之年,回顾过往,有过举步维艰,有过高歌猛进,有过成就满满,也毋庸置疑存在着一些问题。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一汽-大众人“胆大心细”,面对挑战,就是要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将全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放在根本位置。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一汽-大众仍将保持细微、敏锐的市场嗅觉,不断做强,快速适应市场变化、高效满足客户需求的体系能力,全力建成拥有国际一流水准、中国最优秀的汽车企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宇星 张羽)
相关阅读:
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在津落成 生产SUV车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