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只产品募集失败 银河基金信披不及时遭质疑

又一只产品募集失败 银河基金信披不及时遭质疑
2018年08月23日 18:03 金融市场

今年股债市场表现不佳,新基金发行遇冷。日前,银河基金旗下银河可转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合同就未能生效,发行失败。除此之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银河基金近期还有一只产品没能募集成功,即银河君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银河君弘混合”),募集期满三个月,但最终未能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基金募集期结束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银河基金方面都没有发布基金合同未能生效的公告。由此也遭到市场人士质疑,认为这种信披不及时的行为不仅有损公司的声誉和形象,也将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银河两基金相继募集失败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4月24日,银河基金就发布了银河君弘混合基金的基金合同及摘要、份额发售、托管协议以及招募说明书,标志着该基金的正式发行。公告中表示,基金将采用契约型开放式的运作方式发行A和C两类份额,按初始面值1.00元发售,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2亿份,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将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超过3个月开始办理,募集发行日期为4月27日,到7月26日截止。

然而,时隔近一个月,银河君弘混合基金的募集期早已超过公募基金募集期最长三个月的期限,但截至8月22日,该基金仍未发布基金合同生效的公告。对此,北京商报记者曾致电银河基金客服咨询“银河君弘混合”的相关信息,客服人员表示,基金合同中“银河君弘混合”的募集期为4月27日至7月26日,如今的无法申购和赎回的状况属于发行失败,具体原因可能是募集的资金或人数不足。

通常而言,新基金成立的要求为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最低认购户数达到200人。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承担募集费用,将已募集的资金并加计银行活期存款利息,自募集期满之日起30天内退还基金认购人。

值得一提的是,银河君弘混合这只基金从拿到批复到发行最后以失败告终可谓一波三折。该基金份额发售公告显示,早在2017年5月23日,该基金就已拿到《关于准予银河君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注册的批复》的注册,但拿到批复后公司并未及时发行。今年2月24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部下发了《关于银河君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延期募集备案的回函》的批复,不难看出当时该基金就已提出延长募集备案上报证监会。

事实上,这已不是银河基金今年第一次遭遇新基金募集失败,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11日,银河基金发布了“银河可转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公告中表示,截至2018年7月17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基金未能满足相关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无法生效。

信披不及时遭质疑

新基金募集失败并不鲜见,但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上述两只募集失败的基金均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问题。公告显示,银河君弘混合基金早在7月26日就已募集期满,没能募集成功,但时隔近一个月的时间仍未披露相关基金合同未能生效的公告。

另外,4月13日,银河基金发布银河可转债债基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并表示基金的募集期由4月18日起至5月18日止。5月18日,银河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延长募集期至6月19日。6月19日这一天,银河基金二度延长银河可转债债基募集期至7月17日。然而,在募集期终止25天后的8月11日,投资者们等来的却是基金募集失败,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坦言,基金募集失败今年已经常态化,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基金公司透明度、信誉度的一个体现,即便是公司已将资金退回给投资者,但产品募集失败信息披露不及时,也有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譬如看好该产品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准备择机申购,但迟迟未发布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会耽误投资者的选择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除了两只基金发行失败以外,银河基金的其他产品业绩也不尽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今年银河基金旗下95只已发行的基金产品中,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的超过半数,达到54只。其中,亏损超过10%的就有22只基金,降幅最大的为银河沪深300成长B,达到了27.83%。

其实,今年发行失败的基金中,信披不及时的问题不止存在于银河基金一家。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9只基金产品发布公告表示募集失败,但这9只基金在发布相关信息披露公告的时间上皆有一定延迟,其中,7只基金的信披延迟了10天以上。

如8月11日,银河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银河可转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合同中显示该只基金的募集截止期为7月17日,信披公告延迟了25天。东吴基金于8月16日发布旗下东吴骏宏一年定期开放债基募集失败,信披延迟了10天。此外,信达澳银鑫和债基的信披延迟逾两月,长达69天。

在格上理财研究员张婷看来,募集失败后信披不及时,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及时获知基金募集失败的信息,会耽误投资者的投资规划以及增加资金的占用成本;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披露不及时,甚至拖拖拉拉,会给基金公司造成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负面印象。

一位行业内资深研究员也表示,8月修订的信披管理办法中强调信息披露义务人应以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并将加大对各类信息披露违规事件的问责力度。因此,在新规下管理人还是应该及时、准确地披露募集失败的相关信息。

新基金发行入冰点

事实上,今年新基金发行失败的数量较多,且信披延迟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募基金发行整体遇冷的状态。北京商报记者统计,8月以来,已有多达13只基金发布延长募集期的公告,发布公告的基金类型包含债券型、混合型、FOF等。

如8月16日,招商添利两年定期开放债基、建信量化优享定期开放混合基金就均发布了延长募集期的公告。公告显示,招商添利两年定期开放债基原定于7月4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8月17日,现决定将本基金的募集期延长至9月17日。建信量化优享定期开放混合基金也表示,原定认购截止日为8月17日,决定将本基金募集期延长至8月31日。

另外,8月以来还有西部利得事件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鑫悦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浦银安盛量化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信建投山西国有企业债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基金延长募集期限。

从今年整体来看,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超80只基金选择延长募集期。对此,格上财富研究员张婷表示,今年基金募集失败或者延长募集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低迷,股市震荡下跌,成交量持续萎缩,投资者情绪很弱,而债市又频频爆发违约事件,因此新基金发行举步维艰。其实按照目前的估值和企业盈利来看,正是投资A股的长期机会,但是投资者被套或者前期亏损较大,投资新基金的热情明显下降。

有业内人士表示,除债券违约潮以外,委外受限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基金的募集,从去年以来委外资金受监管层重视,而不少公募基金的成立十分依赖委外资金,新发基金失去这部分资金的支持后将导致成立困难。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8月共计成立52只新基金,总发行规模约为162.93亿元,平均发行规模仅有3.13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 苏长春 实习记者 刘宇阳

混合基金 银河基金 可转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