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瓜伊拉到伊泰普:一挂激流 两次重生

从瓜伊拉到伊泰普:一挂激流 两次重生
2018年08月17日 10:58 能源评论

  从瓜伊拉到伊泰普:一挂激流 两次重生

  文/秦昭

  王家卫的《春光乍洩》里有这样一段情节:黎耀辉与何宝荣在阿根廷游玩时,从路边小摊上买到一盏旧台灯。灯罩上那挂壮美的大瀑布,让两人心驰神往。后来,他们相约寻找瀑布,却因各种阴差阳错,只有黎耀辉一个人孤独地仰望瀑布从天而降。在王家卫长达3分钟的近镜头里,很多人都记住了大瀑布震撼而迷人的风光,以及它的名字——伊瓜苏。

  早在1876年,巴西就计划以伊瓜苏大瀑布为中心,建立巴西第一个国家公园。那时,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刚刚建立不到四年。伊瓜苏国家公园的倡议者,巴西工程师安德鲁.里布卡斯说:伊瓜苏瀑布是上帝创造的奇迹,它既景色如画又让人叹为观止,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它,让子孙后代都能观赏到它的美景。

  几十年后,在离伊瓜苏大瀑布不远的巴拉那河上,一个更壮观的瀑布催生出巴西另一座国家公园。如果当年王家卫能看到它,那个入镜影片、暗喻男主情感纠葛的瀑布或将是它。但遗憾的是,早在电影开拍之前,瀑布就永远消失在浩淼平静的巴拉那河里。

  这就是瓜伊拉大瀑布。

  “七条瀑布”的悲情往事

  在葡萄牙语中,瓜伊拉意为“七条瀑布”。

  这个名字与瀑布的水量有关。巴拉那河上游水量大,使得瓜伊拉瀑布的总水流量达到13000多立方米/秒。在汛期,水量更可高达50000立方米/秒,比伊瓜苏大瀑布的水流量大3~4倍,这也是地球有记载的最大瀑布水流量。曾经见过瓜伊拉瀑布的人说,巨大水流产生的轰鸣声,在30公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到。

  地形则是“七条瀑布”之称的另一个来由。当巴拉那河流至巴拉圭的巴拉那市和巴西的萨尔托德瓜伊拉市之间时,近400米宽的河床突然缩窄成只有60米宽的窄缝,浩浩荡荡、一路奔驰的大河就如同千军万马挤进狭窄的峡谷。而两侧的岩石则在河水的冲击下,变成了千沟万壑的百米断崖。河水急不择路地从断崖上冲落下去,形成了18道断崖激流,并最终汇成7条瀑布。

  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分别位于瀑布的两侧,不难想象,举世无双的大瀑布自然是两国最享盛名的旅游景点。但一直以来,瓜伊拉大瀑布到底归属于哪边,也是两国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过,争端在20世纪80年代突然结束了。既不是因为战争,也没有经过谈判,而是争端的核心——瓜伊拉大瀑布消失了。

  让这座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一座超级水电大坝——伊泰普水电站的兴建。

  巴拉那河是巴西和巴拉圭的界河,其丰沛的水电资源长期以来就被两个国家所看中,希望能利用起来为两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撑。1973年,巴西和巴拉圭两国政府宣布合作,共同开发巴拉那河,建设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电站大坝就选在离瓜伊拉大瀑布不远的巴拉那河下游,但经过工程论证和推算,大坝建成蓄水以后,瓜伊拉大瀑布所在的峡谷将被淹没,成为未来水库的一部分。

  消息传出,游人们纷纷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希望目睹当时全世界最大瀑布最后的风采。在1981年和1982年,瓜伊拉大瀑布国家公园人满为患。甚至在1982年1月17日,瀑布边的一座吊桥终于不堪众多游人的重压而崩塌,桥上80多人瞬间落水,最终造成了几十人丧生的大悲剧。这个事件,也成了瓜伊拉大瀑布悲怆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

  伊泰普大坝于1975年动工,1982年建成开始关闸蓄水。1982年11月,在水库升高的水位即将淹没瓜伊拉大瀑布前,巴西人以当地美洲原住民的传统仪式为大瀑布举行了葬礼。不久后,这个世界最大的瀑布群自此消声隐迹在十几米深的水下,巴西也关闭了瓜伊拉瀑布国家公园。更让人哀叹的是,为了保障水库航行安全,人们还炸掉了大瀑布一带稍稍露出水面的暗礁。从而彻底毁掉了瓜伊拉大瀑布原来的地形地貌。这意味着即使有朝一日水库蓄水回落,原来的大瀑布也不可能恢复它的原貌了。

  为了纪念逝去的大瀑布,巴西著名诗人卡洛斯·德鲁蒙德(Carlos Drummond de Andrade)发表一首诗:

  “七个视觉的奇观,

  七道水的雕塑,

  在精确的工程计算后

  永远地消失了。

  一座大自然的纪念碑

  变成了一座人工的大坝。”

  “第一大坝”不怕中年危机

  然而,负责大坝工程的总指挥却有另一种说法。他说:“我们并没有毁掉瓜伊拉瀑布,而只是让它重生,用大坝泄洪道壮观的水流代替了原来壮丽的大瀑布。”

  从现代工程的角度看,伊泰普大坝确实非常壮观——全长7公里,高225米,相当于六十多层楼。在建设时,超过4万工人参加建设,仅清理工地移走的土石,就比修建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通道还多。据统计,修建大坝所用的钢筋,可以修建38座埃菲尔铁塔。

  更令人感叹的是伊泰普水电站巨大的发电能力。这座水电站共有20个涡轮机。每台最大发电功率为700兆瓦。1984年5月5日,电站的第一台发电机投产发电。以后7年中,随着新的电机相继投入生产,电站的发电量也不断增加。2007年,20台涡轮机全部投运,功率达到设计水平的1400万千瓦。鉴于与阿根廷签订的协议,伊泰普电站投产的涡轮机最多被限制在18台。

  伊泰普水电站所在的亚马逊河流域位于巴西北部,但巴西的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密集的南部和东南部。要让大容量水电站物尽其用,一条跨度超过2000公里的输电线路不可或缺。于是,在伊泰普水电站建设的同时,巴西政府还修通了电压等级为±600千伏的水电站送出工程,这也是全球第一条大规模高压输电线路。

  无论是规模宏大的大型电站还是令全球侧目的外送通道,都得益于巴西当时领先的工业水平。

  20世纪50年代,巴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并效果显著。从1948年至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7.2%,且速度越来越快,被称为“巴西奇迹”。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巴西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因此,在水坝和输电线路开建的80年代初期,巴西的工业化刚好处于巅峰。

  但也是在这一时期,由于拉美债务危机,巴西过早开启了“去工业化”进程,导致基础设施不佳和技术工人缺失等问题出现,此后,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投资不足、成本上升,巴西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开始严重下滑。

  2015年,伊泰普水电站一度陷入了负面舆论的漩涡——由于技术等原因,电站的发电成本大幅上升。巴西国家电力局(Aneel)在2014年年底宣布,将把伊泰普水电站的电价提高41%。而当时,伊泰普水电站已经供应全巴西17%的用电需求。成本提高很快反应在居民电价上,2015年,巴西居民电价上涨超过50%。很多人认为,伊泰普水电站难辞其咎。

  因此, 伊泰普水电站希望通过挖掘自身潜力,提升技术水平来解决成本问题。在过去1-2年中,除了必要的实施设备改造,电站还在持续升级技术。不久前,运营伊泰普电站的公司就宣布,将改造所有系统进行招标,以实现电站电子化操作的目标。不难看出,这座已经进入中年的水电站正竭力摆脱种种“中年危机”,试图用科技手段获得重生。

  文章来源于《能源评论》杂志

责任编辑:王潇燕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