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银行董事长:乘势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机遇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8月11日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国家正在有序地解决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这需要一定时间,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当前中国官方财政赤字率目前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关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不是一个小数字大家已有共识。国家正在有序地解决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这确实需要一定时间,难度也非常大,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社保等等。从中期看,如果把隐形的债务考虑进来,中国财政压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胡晓炼认为,财政收支会影响经常项目账户,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收敛,也是上述基本面变化的一个反映。一季度经常项目出现逆差,从基本面变化来看,背后有一定逻辑。由此,人民币通过经常项目渠道向外输出将成为可能,或许成为必然。
胡晓炼指出,从内部看,随着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收窄和跨境投资的发展,人民币对外流出客观需要和客观条件,比以前更成熟了。从外部环境看,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波动性处于收缩态势,这客观上为人民币流出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过去我们总说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现在我们要谈要乘势而为。”胡晓炼说,美国挥舞贸易关税大棒,同时也为中国打开一扇门,那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仍然是美元为中心。而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新兴市场等一批国家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同时美国保持着大额的经常项目逆差,通过这种方式来输出美元。通过资本项目顺差完成美元回流。这个体系最重要的一个支撑就是,除了美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这些因素之外,美国经常项目的长期逆差和美国长期的巨额的财政赤字,实现了美元的向外输出。但是从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我们发现美元的国际循环可能在发生一些变化,对这些变化,我认为应该是加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美国是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的供给国,这些变化将导致美元国际流动性发生变化。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谈一下这些变化。
1、经济学对国际货币流动性机制的理论和实践实证都证明,一个国家经常账的差额等于储蓄和投资缺口以及财政收支缺口之和,这是经常账户双缺口的模型。美国的私人部门的储蓄和投资的缺口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原来美国一直是储蓄极低的,这个缺口是负的。金融危机之后,这个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缺口转为正值。这个正值在危机刚过去的时候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这些年来又开始下降。这个缺口在2009年是6.6%,到2017年缩小到了1.2%。
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他所推行的那些政策,现在看来对美国经济确实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美国经济基本面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就业和薪酬的上涨,带动了消费的增长,税收改革促进了企业储蓄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储蓄和投资的缺口有可能不会再继续恶化。
2、美国的财政收支状况。近期由于税改使得税收的缺口加大。但是未来有可能就呈现一个短升长降的局面。特别是从短期看,大幅度的减税政策使得美国财政收支的负缺口有所增大,但是长期看税改有利于改善企业盈利状况,有利于扩大税基,同时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和企业的利润。这些好处可以从里根当时大幅度减税最后带来的结果看到。从中期来看,美国财政赤字收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将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有可能随着上述两个因素的变化会发生一些改变。
3、特朗普挑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这个贸易摩擦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消减美国的贸易赤字。现在相关主要对美国顺差的国家都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如果美国贸易逆差确实数额压缩了的话,从这一渠道流出美元的规模也会下降。另外一个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搞的各类的金融制裁,这个确实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国家、一些企业还有一些交易活动对美元都是避而远之。
4,资本流动的主要驱动力。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加息缩表,使得美元回流的前景应该是进一步加强的。美元的回流可能进一步收缩美元国际流动性。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经历的四轮加息周期,每次加息周期开启的前两年,美元资本都发生一些比较明显的回流。未来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继续收缩,都可能会使得国际美元的流动性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收紧。
5、特朗普税收政策意指产业资本回流美国。除了降低企业所得税以外,还对跨国公司海外利润汇回执行比较低的税率,政策的意图都是使得实业资本回流美国。当然这个因素,奏不奏效还很难说,但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把这五方面的变化概括起来,从美元主要的供给情况看,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主要是从中期的情况看,美元向全球供给收缩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体系在未来中期可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紧的状态。
而从中国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处在稳中有变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认识这些变化,对于我们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的机遇有所启发。这里我也看了几个因素变化:
1、中国储蓄率下行的趋势。这个趋势在学界已经有很多的讨论了,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导致储蓄率下降,这从统计上已经得到证实。年轻的一代确实是已经改变了中国长期传统的重储蓄的倾向,家庭负债率快速上升。在这一变化下,未来中国经常账户从过去持续大额顺差会向平衡的方向演化。
2、影响经常账户差额的很重要因素是财政收支的情况。我国官方财政赤字率目前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是隐形债务问题大家谈得非常多。尽管对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有不同的测算,但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大家还是有共识的。国家正在有序地解决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这确实需要一定时间,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社保等等。从中期看,如果把隐形的债务考虑进来,我国财政压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把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收敛,是上述基本面变化的一个反映。一季度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引起了很多关注,也有很多讨论。作为政府层面不希望逆差增大,特别是不希望逆差持续下去。但从基本面变化来看,如果经常项目出现了阶段性的持续性的逆差或者向这个方向滑动的话,背后也是有逻辑在里面的。由此,人民币通过经常项目渠道向外输出将成为可能,或许成为必然。
3、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导致对美贸易顺差下降,开拓新的市场也需要时间。今年我国还得举办进口博览会。我国过去长期较大额贸易顺差情况不会再持续下去。服务贸易的逆差有望改善,但中短期内,在服务贸易主要项目竞争力上,还难以和发达国家相抗衡。
4、资本账户方面,未来跨境资本波动性肯定是会增加。国内国际因素都是导致这些波动的力量。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除了资本外流压力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尊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客观需求。因此,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外流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总之,国内国际环境和条件都在变化。内部看,随着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收窄和跨境投资的发展,人民币对外流出客观需要和客观条件,比以前更成熟了。从外部环境看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波动性处于收缩态势,这客观上为人民币流出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过去我们总说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现在我们要谈要乘势而为。美国挥舞贸易关税大棒,推行美国优先等一系列政策,对中国可能是关上了一扇门,但同时也为中国打开一扇门,这扇门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在扩大金融开放中,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绕不开的一个命题,应该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我们需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便利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需要进一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我们也需要一个更加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同时需要更加透明稳定基于规则的专业的高效的监管。这些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谢谢!
责任编辑:郭建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