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实体经济: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机制

金融稳实体经济: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机制
2018年08月02日 01:53 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稳实体经济: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机制

  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称,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六稳”思路,确立了稳字当头的下半年宏观政策基调。

  货币政策亦被定调为“稳健”,并提出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分析认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偏松,但并未转为全面宽松。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未来关键还是要疏通货币传导渠道,若不疏通,释放出的资金可能会进入限制领域或根本不出去。上半年的实践证明,货币政策偏向宽松,狭义流动性颇为宽松,而广义流动性依旧较为紧张。

  为此,本次会议提出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交通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稳金融包含货币政策稳健、金融市场平稳等内容,其与去杠杆、服务实体经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政策的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只有金融稳,实体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去杠杆本身是为了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次会议提出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也是为了稳金融,进而稳定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8月1日召开的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提出,下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加强政策协调,更加注重引导预期,促进经济金融稳定运行。

  货币政策稳健

  本次会议要求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货币政策方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与以往表述相比,货币政策由“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货币闸门由“管好”变为“把好”。此外,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在此前已经确立,并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取向偏松。

  “过去是讲‘稳健中性’,这次把‘中性’拿掉,可能意味着货币政策会宽松一些,这也是为了带动实体经济,应对外部挑战。”光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称,“把好”不等于“管住”,也就意味着下一阶段货币供给有边际放松的空间,为流动性合理充裕创造条件。

  一位不愿具名券商分析人士称,未来货币政策更多是结构调整,如改善信贷、信用债、信托贷款等融资水平。“下半年是‘稳货币、宽信用’格局。货币反映在流动性上,信用反映为企业融资,目前来看,政策不希望流动性进入虚拟经济或者房地产,而是进入实体经济。”

  基于此,他认为,下半年会继续实施定向降准,这与二季度相同,不过在窗口指导、MPA考核、监管政策落地节奏等方面会发生变化,“与宽信用有关的政策都会发生变化”。

  唐建伟认为,下半年会有一到两次定向降准,在释放流动性的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市场利率有进一步下行可能,但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受到中美利差缩小可能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约束。此外,下半年M2增速在信贷和财政两大因素的推动下可能企稳甚至反弹。

  年初以来,伴随货币政策向中性偏松方向微调,市场上开始出现宏观政策是否转向全面宽松、实施大规模“放水”的疑虑。

  本次会议除了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外,还提出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王青认为,下半年严监管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会更加务实,“紧信用”状况有望缓解,但金融监管显著放松、实施“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加杠杆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的国际大环境下,中美利差的缩小会加剧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所以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国内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环境下,也要求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稳健,不能大幅放松,否则可能导致前期政策取得的成效前功尽弃。”唐建伟称。

  疏通传导机制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当下最为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目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金融体系的资金没有办法顺畅流入实体经济,因此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保持目前流动性状态,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曾刚称。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宽松,部分时点回购利率甚至跌破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但金融数据显示,狭义流动性的宽松无助于缓解广义流动性的紧张。以6月份为例,虽然贷款增量回升到1.84万亿的高位,但社融整体增量只有1.18万亿,大幅低于去年同期。

  “广义紧狭义松的局面的延续,意味着依靠传统货币政策的放松和刺激无助于目前的严监管下风险偏好下降的局面。”中金公司认为。

  唐建伟认为,银行间资金难以流入实体主要在于传导机制,中国是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现在要想有效传导有两个条件,一是银行要有能力,二是要有意愿。

  目前来看,能力方面,银行信贷投放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资本金,二是存款来源。意愿方面,既能盈利又能控制风险,银行才愿意大规模投放,今年信用风险在增多,也会抑制银行的投放意愿。

  为此,本次会议提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前述不愿具名分析人士称,期待下半年政策支持表内信贷投放、信用债发行等,而不是宽松流动性后,寄希望于金融机构自发传导。他说,目前政策在此方面已有举动,如窗口指导银行增加对低评级信用债配置,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以及监管窗口指导信托加快项目投放等。

  “资金淤积在银行间,主要还是房地产和基建被严格限制,下半年基建是补短板的重要方向,可能会有很多信贷流向基建,这将有助于货币信贷传导。”徐高称。

  (编辑:张星)

责任编辑:魏雨

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 唐建伟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