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股市一出问题就拿基本面正常说事 真瞄错了靶

媒体:股市一出问题就拿基本面正常说事 真瞄错了靶
2018年06月24日 01:15 新浪财经综合

  中国股市异常波动背后:我们离稳定的市场预期还有多远

  来源:经济观察报

  沪指19日下跌 3.78%失守3000点整数大关,创两年内新低。当日晚间,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条件健康发展。”

  我们认同易纲行长对中国经济的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遇到各种冲击,还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即使如此,整体经济增速仍保持在较快水平,对于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实属难得。

  这尤其令人困惑——一旦资本市场发展遇到难点和障碍,我们都会想到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尚属正常。资本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依然不能匹配其应有的地位。谈到股市仅仅拿基本面来说事可能真的是瞄错了靶。

  毋庸置疑,现在A股市场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大都是中国在各个产业领域里的龙头公司或者优秀公司,整体而论,它们在过去30年的成长性超过了中国经济增速,但是A股市场的宏观大局,并没有能够真正反映其在经济中应有的地位。用另一种表述来说就是,市场中的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这说明市场很大程度上还没能有效提供资源配置功能,让这些公司的估值最大程度合理化。

  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异常波动。过去三年来,监管层为修复投资者信心,夯实市场基础做了大量工作:化解IPO堰塞湖、完善发行体制、严格退市新规、加强上市公司一线监管、重拳打击市场交易乱象……市场监管转向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常态化监管,传递着监管者的反思和对自身的重新定位。我们感受到监管者希望改善A股市场的迫切——正在切换动力与引擎的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

  然而当这种迫切和现实需要体现在另一面时,传递的信号显然要复杂很多。比如说,近期监管层通过绿色通道和特批的方式,迅速引独角兽企业回A股市场,放开CDR发行,而在此进程中,证监会却也明确对新经济公司的高估值泡沫提出警示。

  问题在于,市场是否真的理解和接受监管层的“苦心”?这些做法到底怎样影响了投资者和市场的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是上市几家优质公司就能改变的,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场所,公平、公正、公开是市场的基石,特批上市如果能拉回来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我们对监管层之于市场超常的判断力必须点赞。

  坦白地说,三年过去,投资者的信心并没有很好地恢复,追究起来原因很多,预期始终不稳定恐怕也是客观存在。对股市而言,很重要的一条是预期管理,我们应该关注市场情绪和信心如何调整,否则对风险的评估也可能出现错判。预期管理的根本在于长效机制和稳定的规则政策。只有确定的规则可以帮助市场和投资者建立稳定的预期,有勇气面对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

  稳定的预期,就是要让市场去决定本该由市场决定的事情。就拿新经济公司的估值来说,几天前,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有关估值是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港交所不会干涉,也难以干涉。那么,到底是证监会认为没有泡沫的估值合理,还是港交所任由市场博弈确定的估值合理呢?事实上,当估值合理与否需要监管者判断时,就很难管得住那只“看得见的手”。这种情形既可能出现在新经济公司上市前,也有可能出现在上市后。若果如此,市场预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稳定的预期,意味着监管中立和对“三公”原则的捍卫。市场可以分层,但对市场来说公司不该分等。不能说独角兽企业就一定该在A股市场享受资源倾斜。如果真觉得这样的企业可以改善A股市场,那么就该有长效政策,应该条件满足者入局,不是特例者入局。只有这样,投资者也才会有稳定的预期,不会对市场未知产生恐惧,信心才能恢复,市场也就会成熟。

  正所谓成熟的市场赚人心。

责任编辑:关海丰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