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当前中美利差仍然在央行可接受的范围内

金融时报:当前中美利差仍然在央行可接受的范围内
2018年06月15日 06:21 新浪财经综合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按兵不动” 货币政策重点关注改善实体经济融资

  本报记者 李国辉

  来源:金融时报

  6月1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BP至1.75%至2.00%,为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美联储加息符合市场一致预期,市场对于央行的应对措施极为关注。6月14日,中国央行开展700亿元7天、500亿元14天、300亿元28天逆回购,当日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700亿元;同时维持7天、14天、28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55%、2.70%、2.85%不变。

  自2016年12月以来,中国央行已3次对美联储加息进行跟进操作,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3月,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5BP。央行本次并没有延续以上操作,而是采取了与去年6月相同的策略,维持逆回购操作利率不变。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表示,这是央行对内外部环境平衡后的结果,展现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研究员鄂永健表示,考虑到当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市场利率仍存在差距,是否顺势上调仅有象征意义,对市场整体影响并不大。但此次不跟随上调也表明了呵护市场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的态度。展望未来,鉴于近期社融增速骤降、债市违约频发,预计货币政策会在稳健中性的总基调下,加大灵活调整、定向支持的力度,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控制融资成本过度上升。

  操作利率不变 超市场预期

  理论上来说,目前作为政策利率的7天逆回购利率为2.55%,与市场利率DR007运行下限2.7%仍有15BP左右的利差,理论上存在进一步上行的空间;另一方面,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有助于稳定中美短端利差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维持宏观流动性的相对稳定。

  但明明指出,目前从外部环境看,中美利差约70BP,仍然处于较舒适区间,中美利差合理水平降低了跟随美联储加息的紧迫性;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走弱和外汇占款变动稳定进一步降低这一必要性。内部环境则主要在于去杠杆和稳增长的平衡。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深化推进,金融监管加码,商业银行表外非标业务大幅收缩,社融增速下行对实体经济融资构成一定压力。明明说,本次央行维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变是权衡内外部因素后的结果,展现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央行未跟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消息公布后,当日国债期货涨幅扩大至0.35%,活跃券利率下行3BP左右。国泰君安证券固收分析师覃汉认为,市场反应说明此举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

  覃汉称,当前流动性较为充裕,公开市场操作不跟随美联储加息彰显定力。他强调,美元表现强势,但人民币未现贬值恐慌,因而维持中美政策利差的压力降低,国内货币政策外部压力减弱而更多将转向应对内部矛盾,当前的核心矛盾无疑是融资收缩对经济发展前景存在不利影响。

  优化融资环境必要性提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5月工业产出意外放缓,投资和消费表现低迷。另外,央行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余额增速进一步下滑至10.3%,是2006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明明称,这样的内部环境制约货币政策收紧,在此情况下如果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将面临较大压力。新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基本面面临下行压力,扩内需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重点。

  根据此前公布的资管新规,过渡期(2020年底前)之内逐步到期的存量非标资产,可以由信贷、债券融资替代。“然而表外融资的调整可能在信贷市场与债券市场引起共振。”兴业研究分析师郭于玮说,为了顺利承接表外融资向表内信贷和债券市场的转移,有必要创造平稳的流动性环境。此次央行未追随美联储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也是出于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考虑。

  “从本次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看出至少三点。”明明说,一是国内的经济金融环境确实表现出一些风险,成为央行开展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考虑因素;二是当前70BP左右的中美利差仍然在央行可接受的范围内,当前人民币汇率总体仍然较为平稳,不再是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矛盾;三是央行对流动性环境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关切,后续流动性环境仍然将保持较为宽裕的状态。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