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荣的保险往事:理财险“教父”的滑铁卢

李光荣的保险往事:理财险“教父”的滑铁卢
2018年06月13日 07:08 澎湃新闻

【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2018(第六届)银行综合评选”正式拉开帷幕,作为#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的重头戏,本年度评选设置了五大类奖项,网友可通过PC端或者手机端为喜爱的银行投票。【在线投票】

  原标题:李光荣的保险往事(上篇)|理财险“教父”的滑铁卢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相关报道:李光荣的保险往事(下篇)|华安保险控股权迷局

  一则上市公司公告将去年被带走配合调查的华安保险董事长李光荣拉进公众视线。虽然现在公众对李光荣所知不多,但在保险行业,特别是在上一个10年的保险行业,李光荣显然是个人物。

  4月27日,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精达股份,600577.SH)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李光荣是2017年11月在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被有关部门带走的。一位接近李光荣的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李光荣被带走后,还比较乐观,以为在2018年春节前能“出来”。然而,截至澎湃新闻发稿,李光荣仍未获得自由。

李光荣 资料图李光荣 资料图

  李光荣拥有多重身份,他是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特华投资”)董事长、总裁,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保险”)董事长、执行董事,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也是精达股份的实际控制人。2005年初,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持有的3168万股(占总股本的29.33%)精达股份的股权作价9500万元转让给广州市特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州特华”),后者一举成为精达股份第一大股东。截至目前,共有3家李光荣旗下公司持有精达股份,其中特华投资持股21.8%,广州特华持股1.83%,华安保险持股0.99%。

  其实这已是李光荣第二次被捕。2002年8月,刚刚将华安保险收入囊中的李光荣在深圳被长沙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逮捕。当时官方给出的定论是,广州特华投资公司是通过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而成立的非法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光荣则涉嫌伪造增值税发票。69天之后,李光荣重获自由,他后来在内部提及此次经历时自称“被诬陷”。

  虽然两次陷身于囹圄,但李光荣平素颇为低调。他之所以被关注在于他是中国第一个将理财型保险玩到极致的人。李光荣曾在2005年至2007年短短3年间,以理财险为突破口,以投资驱动规模,迅速将华安财险的资产规模从14多亿元做到447亿元,位列产险行业第二。此举也一口气填补了华安财险多年来的亏损窟窿。

  从这个意义上,亦有人将其称为后来那些凭借万能险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保险大鳄们的“教父”。

  但从2008年之后,华安保险这辆过山车又急转直下。截至2017年末,华安保险的总资产已降为157.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亿元,而理财险业务也早已成为历史。

  李光荣其人

  在李光荣的交际圈中,既有海航集团这样名声显赫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有昔日资本大佬德隆系掌门人唐万新,以及被称为德隆系遗脉的湖南老乡“湘晖系”卢德之、卢建之兄弟。

  不过在谈及自身经历时,李光荣常说,“我是种田出身的”。

  李光荣1963年出生于湖南南县,家中共有五姊妹,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自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性格腼腆却又爱讲义气的李光荣最早在体制内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财贸办科长、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证券部经理、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业务发展部总经理等。

  1998年是李光荣人生转折的一年,他“下海”了。依靠此前在股市的一些积累,李光荣在广州创立了广州特华。同年,他又前往北京,开始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财贸系半工半读攻读博士学位。此前,李光荣已获得中南财经大学学士、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0年,李光荣在北京创立了一家新公司,即特华投资,当时在亚运村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官网简介显示,特华投资是一家以从事证券投资、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兼以资产管理、创业投资、金融研究服务的投资控股公司。

李光荣的博士毕业论文李光荣的博士毕业论文

  一年后,李光荣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毕业论文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并购问题研究》,当时的答辩委员会主席为李扬,论文评阅人为王广谦、吴鲁念、何盛明。彼时,李扬为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后来历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等职务。

  李光荣选择并购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与其偏爱资本运作有关。他曾在公开讲话时谈到自己对资本运作的理解,就是拿自己的可以变钱的任何合法的东西,通过市场定价合法地变成钱,再让这些钱去合法地生更多的钱,“真正来钱的,创造增值的资本运作,在于对身边闲置资本的发现、发掘,并设法高效率地运作它。”

李光荣(前排左二)与何盛明李光荣(前排左二)与何盛明

  李光荣与华安保险的故事开始于2002年。当年,李光荣通过特华投资联合深圳市庆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庆宝”)、广州市鑫中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鑫中业”)、深圳市深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深信”)、广州市百泽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广州百泽”)、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泽达”)、广州利迪经贸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利迪”)等6家公司,从华侨城集团等11家公司手中买下华安保险的股权以完成控股。华安保险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的保险公司。

  曾有朋友劝李光荣不要去做保险,毕竟他不懂这个行业。但李光荣坚持要闯一闯,他认为保险是一个平台,有保费收入,有现金流,可以进行资本运作。

  李光荣在资本运作上的长袖善舞也使得华安保险的发展有了更鲜明的资本印记;其推出的国内首个利率联动储金型财产险产品在保险业引发巨大反响,有观点称“与其说吴小晖等大鳄系巴菲特门徒,倒不如说,李光荣才更像是他们的‘教父’,他才是将投资型财险玩到极致的第一人”;与湘晖系、海航集团间的频频往来也使得市场对这位湖南籍神秘商人有了更多的猜测。

  华安保险的第一次扩张:发行300多亿理财险

  李光荣清楚自己接手的是一家累计亏损27亿元的保险公司。但当时华安保险在全行业的地位之低,是他没有料到的,政府有关部门都怕沾华安的边。

华安保险总部大厦华安保险总部大厦

  对于华安保险的经营问题,李光荣在2002年下半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做了一个总结,这是李光荣第一次与众多华安员工见面。李光荣称,华安主要存在业绩急剧下滑、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赔款率急剧增加、利润滑坡、员工收入处于同行业最低水平、人才流失严重、留下来的员工情绪不稳定、公司形象严重受损等八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许多大企业做过财务顾问,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家像华安的情况这么复杂。”李光荣在会上谈到。

  当时华安保险80%的人在做车险等传统险种,相当大一部分资源也用到了这上面。但车险业务不但不能实现盈利,还吞噬了其他业务的收益。2005年,李光荣提出要“坚决铲除车险毒瘤”的休克疗法,明确要放弃不规范的传统保险业务(包括车险、财产险、人身险)。

  李光荣当时表示,今后车险经营必须严格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其他外部成本和费用处理方式。他还在各地扩充了稽核监察人员,利用稽核监察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特华投资特华投资

  特华投资的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坦率说,当时的华安保险有很多问题,有很多蛀虫。那时候行业通病也这样,只不过光荣总用了铁腕手法。”

  李光荣一边“战略放弃”不规范的传统保险业务,另一边将人力物力向理财险倾斜。

  在精于资本运作的李光荣眼中,保险的发展,本质上应是依靠两个轮子向前,即保险和投资。这一理念也或多或少促成了业内首个利率联动储金型财产险产品的面世。华安保险第一次扩张的资本积累也源于此。

  2004年,华安保险发布一款具有收益随利率联动特点的华安金龙理财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这款通过银行渠道发售的与银行利率联动的理财险,当时是业内首创,而且当时保监会只批给了华安保险一家。

  尝到了理财险获取投保资金短期成本低又能迅速带来大量现金流的甜头之后,华安保险在2005年迅速开始结构调整,在战略目标规划中要求理财险三年后占据保费规模的半壁江山。2005年,华安保险的资产规模由年初的14.6亿元,增长到年底的超50亿元,其中理财险销售达到34.7亿元。华安保险官网显示,自2004年7月3日后三年内,共销售理财险产品300多亿元。

  在华安保险理财险的激进扩张的同时,也赶上了好时候。2005年,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至998点,但从此之后到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最高涨到了6124点。

  这一波牛市把华安保险和李光荣推上了“高峰时刻”。2006年,华安保险实现了全面盈利,一年的利润除了把以前年度累计亏损的窟窿全部填平外,还有一些剩余。从2005年初至2007年底三年内,华安保险资产规模从14亿元增长至447亿元,在产险行业排名第二,市场占比为11.3%;净资产从资本金亏损发展到近50亿元,位列产险行业第四。

  这也是华安最辉煌的时刻。此后,等待华安保险和李光荣的是“下坡路”。

  华安保险二次扩张:开1万家连锁门店

  在资本快速积累的同时,李光荣又将目光转向了保险营销模式转型。

  2007年初,李光荣提出建设连锁式营销服务部。李光荣构想的是建立连锁金融百货商店,让投资者可以像去沃尔玛购物一样“一站式”购买包括保险、证券等在内的金融产品。

  这可以视为华安保险的第二次扩张,目标是建立1万家连锁门店。

  一位接近李光荣的人士在谈及门店模式时表示,中国许多地方对保险代理人很排斥,门都不让进,而且有些保险代理人也不可靠,所以很多人一听说推销保险就把他拒之门外。中国的老百姓很相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门店模式也是迎合消费者这种心理,使有保险需求的人安心投保。应该说,建设保险门店是一种有益探索。

  不过,李光荣心里想的不止这些。他认为连锁营销模式可以获得两次价值提升:一次是房地产升值;另一个是网络价值,他甚至说,在拥有1万家门店后,就不再是“银保合作”,而是“保银合作”了。

  李光荣的真正目标是金融控股集团。他在公司内部指出,一方面建设连锁营销服务部,另一方面金融控股集团的构建工作也不能耽误,投资控股或参股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各方面工作也要往前走。

  远景很美好,但是营销服务部建设本身非常消耗资金。按照李光荣自己的估算,开1万家门店,平均每家店50平方米,按均价1.5万元/平方米全部买下来就需要75亿元资金。但是,华安保险本身并没有这么多钱,李光荣将资金来源寄希望于公司的上市。

  从其内部多次谈话来看,李光荣对华安保险上市的信心很足。在动员员工加快建设营销服务部时,李光荣多次表示,不要考虑钱的问题。

  “可能事情搞得比较成功,摊子也大了,就有点膨胀”。一位接近李光荣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然而,华安保险的上市梦一再落空。先是在2007年6月,华安保险试图借壳华盛达(现为刚泰控股,600687.SH)失败,后来2008年李光荣希望先通过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再上市时,遇上了了全球金融危机,上市目标再次落空。

  融资没有进来,门店的建设却已铺开,加上金融危机就在眼前,李光荣遇到了压力。

李光荣 东方IC 资料图李光荣 东方IC 资料图

  2008年9月8日,也就是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前10天,李光荣在华安保险召开“公司核心战略推进宣导会”。李光荣在会上承认连锁经营战略推进中出现了问题:购房进度与开业进度不匹配,招聘进度与开业进度不匹配,运营结果与投入不匹配。简而言之,就是购房、招人太快,开业太慢,同时已经开业的门店运营效果也不好。因此,李光荣提出战略中心从建设转向运营。

  是年11月召开的“2009年公司运营工作部署大会”上,李光荣开始反思,投资和保险两只轮子有些厚此薄彼了。“常规保险收入少,绝大部分是理财险保障金收入。”李光荣说,“理财险保障金的成本长期看是很高的,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给付压力会更大。”

  这个时候反思似乎已经晚了。金融危机已经降临,中国股市一落千丈,华安保险也进入了凛冬,门店建设以及理财险产品都给华安保险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上述接近李光荣的人士指出,对股市的判断正确,理财险就能大赚钱;如果对股市判断不正确,赔付率马上就成问题。所以李光荣最大的失误,就在于2008年、2009年对理财险的判断失误。这个时候在股市上大手笔的人,大部分日子都不好,所以一下子弄得李光荣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保监会也加强了对理财险产品的管控。华安保险的相关理财险产品没能再获得批复,一些门店也相继被卖出。

  华安保险也从此渐渐走向了默默无闻。

责任编辑:杨群

李光荣 华安保险 保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