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是个坑?

农村金融是个坑?
2018年06月06日 14:26 《商界》杂志

  农村金融是个坑?

  农村缺的不是工具,是工具的获取渠道和使用说明书。

  文/本刊记者 孙 锋

  如今的农村金融,就像许多统计机构说的那样,是个超过10万亿元、蒸蒸向上的行业。但遗憾的是,大家关注最多的,还是BAT的农村战略、多少机构和热钱参与其中、多少创业者前仆后继。

  这些头部资源和玩家固然很重要,但却不是农村金融本身最值得观察的东西。最值得观察的是这样一幅画面:穿着爱马仕开着路虎的新农人,掏出来一沓沓的人民币。这些红彤彤的现钞,拍在桌子上倍有面子,却也因此缺少商业征信,阻挡了农村金融的信息抓手。

  仅从2014年农村金融创业觉醒算起,已经经过了4年漫长而曲折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公司的破灭和崛起。这里没有互联网,经常要踩着泥巴,帮用户扛麻袋;没有理论,频繁要帮着别人老婆抓小三,帮着村长管赌博;没有保障,有可能今年赚1个亿,明年要把内裤都赔光。

  农村金融创业是一系列企业的“失败”史。这才是最值得观察和记录的东西。就像成片的油菜花、遮天的农业无人机和跳动的农业大数据,在失败中,一些改变正悄悄发生。

  坑有多大,机会就有多大

  摸着石头过河了一年多,周建突然发现自己可能是错的。

  这一年他创立的农分期慢慢走上了正轨。作为聚焦到农业分期消费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已经有了百万用户的流量,逐渐成了农村金融分期市场的主导平台之一。

  对于农分期这样的平台来讲,如何把资金“塞”到那些没有金融杠杆概念的农民手上,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事情。即便最终“没人会拒绝别人塞过来的钱”,农分期们头上的风险也很大——怎样管理好风控,是农村金融的核心。

  一开始,农分期选择超级大户当优质客群。想象中的概念是,这些大户拥有成千上万亩地,一是需要资金扩展业务,二是有产品保证把钱借给他们,收回来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事后周建发现,他们当初认为很牛的超级大户,其实有很多并不赚钱。同时,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又属于大田作物,变现时间很长;而农村宅基地等,又不能拿来抵押。最终因为没有还款能力,导致农分期受到巨额损失。

  痛定思痛后,农分期选择通过个人信息、家庭结构及收支状况三个维度,构建风控体系。

  比如,除了种植规模外,农分期会考察农户的种植经验、信用状况与不良嗜好。在农村最大的不良嗜好就是赌钱。“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如果嗜赌,夫妻间肯定有口角或者有很深的矛盾和结怨,这些赌钱的人肯定全村都知道。”于是,农分期在进村的时候,就把这些人提前在系统里列黑名单,做一些排除。

  这样一来,农分期的风控防范意识有了跨越式进步,大幅降低至0.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种植农民中,约有27%的农户可以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则是无法获得有效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超过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不到29%,农村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仅为54%,大量的农村缺乏最基础的金融服务。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相当一部分的创业者却掉进了风控的坑里。

  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创业者对于农商户经营模式、资金流、周期都不是很了解,没办法做一般贷款服务,更没有渠道掌握农商户的信息。

  而对于农民本身,多数用户没有融资意识,认为用自己的钱或者普通的朋友亲戚拆解,又方便又安全。农产品流动周期性很长,一般行业抵押产品不适用于他们。更关键的是,金融机构贷款所需要的财务信息抵押物、信用记录对他们来说比较复杂。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没有农业税以及现金交易作为主要交易形式,农资购买信息、存款信息等都有极低的造假成本,阻碍了农村商业征信的开展。

  为了走出征信坑,目前大致有三种操作模式可以借鉴: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模式;电商金融平台模式,如淘宝通过农村合伙人来帮助农户上网实现借贷,而京东则通过京东县级服务站和京东帮服务站来完成线下对接;加盟商模式,通过与各地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员合作,实现线下网点的覆盖。

  不过,没有征信数据,农村金融也存在另一种实施可能。对于农民来讲,最大的资产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及林权。在农村产权改革制度的不断实施中,物权抵押已经开始萌芽。

  保险是门大生意

  在农村金融领域,有一个赌局。若是赢,小玩家也可以一年收入2个亿;若是输,大玩家则可能顷刻间,输得内裤都要脱光。

  这就是被称为农村金融破风者的农业保险。

  2016年,一场类似于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玉米、秋葵大面积死亡的柑橘黄龙病,席卷广西20多万亩土地上的3 000多万株柑橘。这场被誉为“柑橘艾滋病”的灾害,直接导致绝大部分广西柑橘绝收,甚至成片地砍掉了种植多年的的脐橙,直接损失超过30亿元。

  好在当地政府未雨绸缪,提前为部分农户购买了种植险,按照政府八成,保险公司两成的比例,支付给了受损农户,将灾害程度降到了最低。

  然而,并非所有农户都像这次灾害一样幸运。“靠天吃饭”的观念刻骨铭心,尽管许多农业保险,国家已经给了补贴,“价格已低得不可想象,很多保险,只要3块钱每亩,但是农民还不愿意买。”

  同时,我国地貌多样,每个地域的地理特征、农业生产,都是天壤之别。分散的农业,就像赌局里乱丢的棋子,不仅杂乱,还没有章法可循。

  “在中国,同一农作物,在不同地域,所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比如东北,就可以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天然灾害少。在南方,特别是沿海城市,只能小面机分散种植,且自然灾害多。

  这种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导致了,东北地区保险相对好做,但农民不买账,南方地区风险高,保险公司不买账的奇怪现象。

  于是,保险公司另辟蹊径,开辟了多种特色险种。

  以柑橘气象指数保险为例,该保险由太平洋产险宁波分公司根据象山柑橘种植面临的低温、台风、暴雨三大自然灾害,与柑橘生产的经济损失关系设计开发。该产品以约定气象站监测的日最低气温≤-4℃、热带风暴或台风实测风力≥11级和连续3日累计降雨量≥120mm三个气象要素指标为理赔依据,达到其中任一气象要素指标,即视为触发理赔,保险公司都将进行赔付。

  与之类似,一种“保险+期货/期权”模式开始在农村商业保险中风行。

  在该模式下,农民或者农业企业通过购买该农产品价格保险管理价格风险,减少或者平抑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所带来的冲击。

  以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为例,该保险以白糖的市场销售价格为参照标准。当糖价上涨时,保险公司赔付蔗农,补偿蔗农种蔗收入;糖价下跌时,保险公司补偿糖企,确保糖企收回生产成本。而在风险分散方面,险企通过购买与承保品种相同的看跌期权以对冲承接的风险。

  诸如此类险种,摆脱了各个区域种植带来的不确定性,无需逐户查勘定损,简化了传统农业保险繁琐的理赔模式。

  保监会数据显示,自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2亿元,增长了7倍。

  但整体来说,农业保险在我国,都是政府补贴,具有公益性和区域性。对于种植、养殖大省,一般政策角度较为重视,保险公司就会鱼贯而入。而对于其他省市来说,农业保险公司更多地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保佑风调雨顺。因为尽管国家赔率补贴是80%,但就这20%的赔偿“每亩地保费3元,保险机构要赔280多元。”

  多年保费,会一夜赔穿。

  金融+的时代

  从单一投资拓展到整个供应链,以防范风险、提高盈利空间是农村金融相关企业的普遍打法。

  在这个基础上,也就延伸出,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电商+涉农金融模式:阿里巴巴、京东;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比如国际上的孟山都、邦吉、路易·达孚等;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三农金融互联网化模式:中国农业银行等;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导的产地(销地)市场平台+三农金融模式:中农网;以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代表的网络金融模式:农分期、农发贷等。

  当各个玩家从不同角度聚拢到农村金融这个领域之时,许多针对农村金融的创业项目,就成了新的风口。他们就像一群群小鱼一样,分食金融蛋糕。

  比如,大疆无人机与众安保险针对农业无人机联手,通过机损保险和三者险解决植保无人机售后服务及安全问题,并提供农业植保机分期购机;新农宝与农业金融公司合作,提供农田管理、田间智能化等设备,减少保险公司风控风险。

  气象、土壤治理、农产品品牌化等,这些需要大额资金投入的产品,在向C端推销受困后,也都转身与农村金融公司合作,从B端切入万亿的农场市场。

  甲子启航投资是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创始人张云祥把农业项目投资作为甲子启航的主要业务之一。

  这比较罕见。

  在经历过2014-2016年,投资热钱的涌动期后,农业项目投资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低潮期。因此农业项目投资,普遍有回报周期长、退出方式有限、风险性高等缺点。

  张云祥在3年间,接连投资了农业信息云服务企业新农宝、植保无人机天翔科技等创业项目。依靠与农资电商平台大丰收的资源桥接,甲子起航想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资源互补,提高创业公司的生存率,同时也增强退出途径和渠道。

  这是目前农业创投领域的一大做法:供应链投资。

  从2013年至今,农分期已经进化到3.0版本。从原来的分期金融服务,已经覆盖到土地购买、生产资料购买、田间管理、渠道销售、农村社交等各大板块。“农村金融服务只有渗透到农民的衣食住行等全套服务中,才能产生最大价值。”

  “比如,有些农户在种植技术方面遇到问题,我们会给他一些专业的指导。有些新手缺乏种植经验,由于我们本身就聚拢着庞大的用户资源,我们就帮他们牵线搭桥,让他们相互帮扶,这种客户的黏性很高。有些客户想要将农机以旧换新,于是我们就帮他把二手的农机卖了,给他置换新一台农机。”

  ——农分期的其中一个属性,也就成了一家农村供应链金融公司。

  这里属于未来

  从农村金融的视角,往上和往下看,农业的各个配套环节,都有相应的创业公司或产品深度介入。但纵观中国农业发展,脚步远比热度慢很多。好似一匹匹快马,在拉一辆陷入泥泞的牛车。

  除了农业根深蒂固的传统操作模式外,创业公司对农业的不了解,也是结果南辕北辙的主要原因之一。

  沐金农是一家农村垂直互联网金融平台。创始人王曾让放贷员给一个玉米种植户设计贷款,放贷员按照玉米地的面积、种植密度和每株玉米结包的数量测算了产出。

  但是后来才知道,自己成倍地高估了农户的收益——同块一块地,中间位置的玉米结包量只有外围的不到一半,如果按照在田边看到的数量计算,就会成倍地高估收益。

  无可否认的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农村金融市场正在被点滴唤醒。

  比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少农户聚在一起为水产保险,每家出200元,哪家亏了钱,就从保险中出钱,给他赔偿。

  这种“互助保险”的运营成本,可能要远低于普通保险公司。

  如果把农村金融按照应用场景来划分,可划分为生活和生产,两个场景。生活场景中,对于衣食住行,更容易被汇通达、淘宝、京东等已存在的农村金融覆盖掉。但在生产场景里面,由于产业的特殊性,而存在大量的独立机会。比如基于生产环节的金融服务、基于流通环节的金融服务等。

  不过,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中国农业因为产权制度、人口制度等差异性,仍然有相当大的路程需要追赶。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是不可逆的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大力推广,农村创业、新农人的涌现,井喷的拐点,似乎也就在不远处。

  编 辑:彭 靖 liqing326@163.com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