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债市违约频“闹心” 监管层多维防风险
本报记者 王 丹 上海报道
上市公司密集出现债务违约事件,已然成为上半年资本市场的热点事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今年以来共有19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金额超150亿元。
实际上,在中国资本市场,债券违约并不是新生现象。据海通证券统计,2014年以来的集中爆发期就有三个,但这轮违约,虽然数量相比债市存量规模依然很小,风险亦可控,市场反应却明显更为“闹心”。
“必须承认,债券市场内外部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这也是最近交易所修订公司债上市规则的重要原因”,上交所债券部相关负责人近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上交所正在多措并举防控化解市场风险。
这轮违约不一样
从今年以来的这轮债券违约情况看,新增违约主体中民营上市公司明显增多,这是与以往违约潮不同的地方。
“作为公众公司,信披公开加上舆论发酵,违约的负面冲击加大,金融机构愈发‘嫌贫爱富’,市场更倾向于低风险、高等级债券,而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则出逃债券型基金等”,一位受访的公募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
上市公司一般都是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精英,且融资方式多样,除了发信用债外,还可以增发、配股、发可转债、大股东股权质押借款等,所以一直以来,上市公司债务违约并不多见。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至2017年,共有4家上市公司债券违约,但今年,半年不到的时间,即已追平了过去四年总和。
不仅如此,引发本轮债券违约的原因与前些年也有不同。
富达国际固定收益基金经理黄嘉诚分析道,今年四五月份这轮违约,一大触发点在于去杠杆带来金融收紧,从而加剧了规模较小企业的流动性问题。
“违约的这些公司在公开市场上很难发行新的债项以偿还旧债,银行取消了给他们的备用信贷,尤其是小型银行不愿放贷。此外,有的公司应收账款无法回笼,因此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流动性紧张甚至违约。”黄嘉诚指出。
当然,近期发生信用违约的企业自身在财务杠杆、债务结构方面也确有问题。还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债务违约增多与股市融资政策调整,以及震荡分化的走势都有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除了债市,其实今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违约更多,单是5月份,就有多家上市公司传出股权质押遭强平的消息。
对此,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由于实业出身,对资本市场并不熟悉,办理股权质押时从未想到过会出现爆仓危机,现在算是受到了教训。
刚兑幻想中的“意外”
今年5月,债市甚至出现3A评级的债券到期不能偿付本金和利息的违约事件。在诸多市场人士看来,这又是一个新的现象,即初始评级为“3A”的债券首次违约。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这标志着债券市场初始3A级债券不会违约的时代成为了历史,“任何潜规则,任何历史经验,在新的金融监管环境下都将逐渐失效”,他还指出,今年以来,先后出现了两起省级城投公司风险事件,这意味着有地方政府支持也不是没有风险,地方政府的刚兑意识也开始发生动摇。
一直以来,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大多都怀着刚性兑付的“信仰”,即使现在资管新规已经落地,仍有部分投资者幻想,监管层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考虑会妥善兑付。事实上,此前确实如此,,以“11超日债”为例,2014年这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成为首只打破刚性兑付的公募债券,但后来,由于发行人成功引入重组方,最终对债权人还是完成了全额兑付。
“但现在必须认识到,监管层已坚定了打破刚兑的决心。最近多家上市公司被果断终止上市,也是一个标志”,有深圳私募基金经理分析表示。
原来是闭着眼睛买债,投资者都把债券当作是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产品,但这轮信用违约,特别是上市公司债券违约,让大家突然意识到,投资债券或债券基金也并非低风险。
一位近期踩雷基金的投资者于先生说,投资债券基金三年多,从未经历过净值一天跌去5%。直到最近才补充了一些知识,不仅了解到踩雷违约债券的风险外,还知道了若债券与违约上市公司股票一起停牌,则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多维度防范风险
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债券违约后,时常会有投资者强烈质疑交易所的审核工作及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
对此,一位接受采访的法律研究人士指出,债券违约不能简单盯住个案本身,更不能认为就是交易所审核不严所致。虽然交易所负有自律监管职责,但主要工作是文本审核与形式审核,重在关注合法合规,并提示信息披露风险。投资者最需要防范的应该是发行人刻意造假或者中介机构不尽职。
近日,记者旁听了上交所公司债券审核现场,当时正是重要的“专家会”环节,上会的是一只小公募公司债。整个流程先是预审员向专家组汇报发行人的基本情况,并重点针对与偿债能力有关的长期股权投资、有息负债、外部信用评级、营业销售金额、各类应收及应付账款等情况,分门别类做了介绍讨论。接着,多位与会专家进行具体问询,再表态是否同意审核通过。这单公司债被要求补充“与应付账款有关的信息披露,及与之有关的分类指标”。
据与会的专家介绍,公司债发行审核从最初的材料受理到文本审核,再到反馈会以及专家会环节,都需严格履行流程。只有审核人员一致通过后才能封卷。
据富达国际统计,中国市场的违约率目前只有0.1%-0.2%,仍然低于许多地区和市场。上交所方面也表示,整体风险可控。
但是在风险防控方面,相关各方还是在积极地进行“查缺补漏”工作。如2017年3月与2018年2月,上交所分别发布实施了《上交所公司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近日,其又对公司债上市规则进行了修订补充,以强化债券准入端监管,规范债券市场全流程管理。
具体举措包括专设“上市预审核”章节,明确债券预审核的权限、申请文件要求、自律监管权限及期后事项报告的要求,并将自律监管对象范围扩大至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履行同等职责的人员。
此外,为债券上市提供服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也将顺应准入端监管需要。投资者保护方面,则提出完善债券持有人会议安排制度等。(编辑:郑世凤)
责任编辑:何凯玲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