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时代经济特区办得更特
经济参考报 □白津夫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内国际大局、着眼于新时代、着眼于未来,对经济特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指明了特区发展的新方向。
改革开放的“特区现象”
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兴办经济特区40年来,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重要贡献,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经济特区实现了超常发展,跃升到全国发展的前列,并强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成长,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形成中国的“特区现象”。
因改革而兴。特区是改革的产物,为改革而设立,也因改革而兴起,没有改革,就没有经济特区。同样,没有特区的改革探索,就没有全国改革的生动局面。
因开放而成。经济特区是建立在开放基础上的,开放是特区的核心内涵。开放打开新视野、形成新观念、建立新机制、开辟新天地。开放引入活水来,为特区增添活力、为发展创造条件。
因创新而活。创新是特区发展的真谛,凡是搞得好、发展快的特区,无一不是在创新上领先一步、更胜一筹。有创新才会促进新产业成长,才会形成新动能、创造新优势。深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深圳创新强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圳以4.1%的创新强度比肩世界先进国家:以色列(4.4%)、芬兰(3.9%)、韩国(3.7%)、瑞典(3.4%)、日本(3.3%)、美国(2.8%)。
新时代特区需要再出发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从思想上来一场革命,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从原有的体系中解脱出来,从习惯的玩法中解放出来,“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要加快从工业化思维向数字化思维转变。工业化思维以个体竞争为原则,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创造“更多、更快、更经济”产品为目标,奉行产出至上、市场为王。数字化思维突出互联共享为原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更快、更好、更便宜”为目标、体现即时性特点,奉行质量第一,效益至上。
二是积极变革,加快转型。人类步入全新的数字时代,“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转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正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关口。如果搭不上这班车,就会越落越远。因为数字经济时代,知识倍增周期缩短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进一步加快。据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19世纪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则缩短为10年;而70和80年代,再次缩短为5年和3年;90年代以后基本上是每年翻一番。
三是勇于担当,积极有为。新时代办好特区仍然要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既奋发有为,又有所作为。
四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特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上做出表率,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基本路径,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特区需要怎样“特”下去
经济特区核心在“特”上,新时代经济特区办得更好,仍然要围绕“特”字做文章,让经济特区在新历史条件下继续“特”下去。
新时代经济特区不能简单沿用过去特殊政策、特定区域、特别作法,不是搞“政策特区”或“税收洼地”,吸引外资过去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
一是从特殊到特色。现在是特色发展时代,特色形成优势,特色成就未来,特色是最大的竞争力。要突出特色引领,搞好特色招商、特色引才、特色聚财,放大特色效应。
二是变抢跑为领跑。经济特区抢先优势弱化,政策优惠普适化,进一步发展要从先行向引领转变,要强化自身优势,不断提升经济特区带动和引领能力。
三是从对外开放到内外联动。特区开始主要是对外开放,现在要内外联动,既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扩大区域开放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四是从自我发展到群体效应。特区过去立足自我发展,往往形成“组织孤岛”,现在更加注重区域协同、产城融合,积极打造城市群、经济带,突出区域协调性、发展联动性。
特区如何才能“特”下去
一是推动各项支持政策在经济特区系统集成、集中落地,允许经济特区参照各类试验区、示范区、先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求,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先行先试。
二是围绕经济特区的特色优势,定向支持、精准施策、强化支撑,引导经济特区聚焦特色发力,围绕特色发展,不断提升特色竞争力。
三是对在国家重大战略中位置重要、在开放格局中地位特殊、在区域发展战略中作用突出的经济特区,应当给予特别政策支持,以利于加快形成功能。
四是更好发挥特区引领带动作用,根据经济特区功能要求调整行政区划和层级,以利于提高开放合作中的影响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凝聚力。
五是继续实施授权改革。为鼓励大胆试、自主改,授权经济特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有关探索性改革可直接授权,牵涉到重大利益关系的改革采取分级授权。(作者单位:中央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