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上市公司追热点酿成悲剧

避免上市公司追热点酿成悲剧
2018年05月18日 06:05 证券日报

  ■矫 月

  从新力金融的“亏本”重组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盲目追逐市场热点而投入巨资的行为并不可取。以新力金融为例,公司为转型追逐市场热点互联网金融而花了近17亿元的投资,目前获得的收益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公司的转型“亏本”有几个原因导致的:一是公司高溢价收购金融资产,过高预估收购资产的未来前景,严重透支公司未来发展空间;二是,公司虽然也在公告中提示了收购金融资产存在的风险,但这种提醒更像是“走形式”,并未走心。不然,公司也不会无视P2P平台跑路事件频发而继续推进重组事宜。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份,国内共有1302家P2P平台死亡,668家跑路。相比2014年全年跑路平台122家,数量呈几何骤增。在跑路的平台中,有卷款跑路的上海百银财富,还有打着P2P名义骗钱的纯“骗子公司”。

  尤其是“e租宝”事件爆发后,银监会牵头多个部门发布了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已经对P2P平台上了心。

  笔者发现,在上述P2P平台中,大多出事的平台是在2015年8月份和9月份,而彼时,公司的名称仍是巢东股份,公司正处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具体方案也尚在论证中。这说明,公司想要终止重组或换个重组对象也不是不可以的。

  而此后,2016年1月份,上海、深圳、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相继叫停了P2P新平台注册,同年2月初,包括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相继宣布暂停或关闭所有P2P交易接口,还有一些银行正在逐步降低第三方支付充值额度。这些政策都认证了政府部门的上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标的资产业绩承诺未达标之际,公司想到的不是如何搞好业绩,而是妄图造假,虚增利润,此种做法更是另人痛心。

  而公司2017年的巨亏,则更是说明了,为标的资产虚增利润的做法不可为。

  笔者认为,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而“受伤”,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上市公司重组资产评估的审核。尤其是溢价过高的重组资产审核更应该加大,甚至是避免。

  试问,标的资产在上市前的评估价已经提前预估到了未来10年或20年的话,那么,投资者买进去后,不但享受不到资产升值的价值,而且还要承担标的资产高溢价后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

责任编辑:依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