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热潮涌动

白洋淀:热潮涌动
2018年04月19日 14:23 能源评论

  白洋淀:热潮涌动

  文/王曙光

  不久前,远嫁到白洋淀附近赵北口的堂姐要娶儿媳妇,地处山东老家的亲朋很激动,出动二十多人远赴河北参加婚礼。因为曾去过堂姐家,我荣幸地成为带路人选。

  早春的雄安新区已经开始修路造林征地,市民服务中心接近完工。如同春天的芦苇箭梢,这里的建筑项目部和塔吊即将密集萌出,很快就会形成磅礴之势。

  载着热烈的喜乐,娶亲的红色喜船顺着初开的河道驶来,我们一边感叹着这样的水乡传统可能很快消失,一边就像新娘子一样,揣着忐忑和喜悦,迎接各种红枣、栗子的好彩头,眼睛亮亮地憧憬着未来。

  在孵化破壳中的雄安新区,这种期望可以处处感受到。千年大计让这片土地的定位、历史、文化,甚至能源资源都被重新挖掘和评估,万众瞩目下,雄安旁边的白洋淀也正热潮涌动。?

  峥嵘千古,热烈血性

  从地形上看,白洋淀既有沟壑纵横,又有河淀相连,芦苇荡、荷花泊交错连通如水上迷宫,是个天然的打阻击战和游击战的好战场。同时,这里地处燕南赵北,而赵国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任侠勇武,因此,白洋淀附近自古多慷慨侠义之士,也从来不缺少英雄传说。

  堂姐夫的叔叔是一位爱讲古的老人,他最喜欢讲的,是一段杨六郎和白洋淀的故事。

  北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边界南移,以步兵为主的汉族军队失去长城和燕山的庇护,在缺少屏障的华北平原很难抵御具有快速出击能力的游牧民族骑兵。北宋将领何承矩在东北边境驻守时,发现了白洋淀的战略价值,在全面的勘查后,首次提出利用这里地势低洼、淀泊密集的特点,“以水泉而作固,建为陂塘,亘连沧海”,建设“水上长城”。

  这一建议被皇帝采纳,并任命何承矩监督工程,征调军民修筑堤坝,连通水域,设塞屯兵,筑坝蓄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构成了一条通达泥沽海口,曲折近九百里的水上长城。这条防线不仅有效地防御过辽军,甚至横扫欧亚从无败绩的蒙古骑兵都对这迷宫一样的水上战场束手无策,发出“惟燕南雄、霸数州及三关旧地,塘泺深阻兵不能入”的感叹。后来,百姓把何承矩的故事集中到妇孺皆知的杨六郎头上,并改防守为诱敌深入主动出击,成为白洋淀说书人的名段。

  直到抗日战争,著名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也受到这一工程的余惠。今天,不少健在的老人都认识嘎子的原型、雁翎队的队长赵波。

  赵波带领的雁翎队利用熟悉地理环境、水性好的优势,在迷宫一样的白洋淀上与敌人巧打游击,端炮楼、夺军火、打伏击、灭日寇、除汉奸,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以牺牲三十多人的代价,以弱胜强,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令敌人闻风丧胆,使国人大长威风,非常有传奇色彩。

  而书写《小兵张嘎》的作家徐光耀,其实是受了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影响,才深入白洋淀采访。《白洋淀纪事》中的名篇《荷花淀》写活了一群贤淑又热烈、柔情又勇敢的白洋淀女人。艺术来源于生活,我看到的白洋淀女人也是这样,刚认识的时候或许会有一点腼腆拘谨,但论起谁的水性好来,女人们很快叽叽喳喳,谁也不服谁,让人想起《荷花淀》中一个个伶牙俐齿的角色。

  ? 经济热潮,循势而动

  这里的女人不只在打游击、比水性上要和男人一比高低,在经济领域一样能干。

  白洋淀人自古靠水吃水,享受着淀里盛产的芦苇、鱼虾和莲藕菱角,并由此发展起芦苇编织业、养殖业和特色渔家餐饮,而这些产业都是女人的长项,勤劳的白洋淀女人们四季无闲时,月月有收入。经济的独立,让这里女人的腰杆明显比依赖男性劳力的纯农耕地区硬,办起事来也更自信。

  白洋淀上承九水,就洼地形成淀泊,且四面联通,白洋淀人也灵活精明,善于循势而为,精明灵活。长期以来,这里的苇席、鱼虾、鸭蛋和菱角、莲藕都要随船只贩卖到淀外,换来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冬季则需要冰爬犁维持交通。因此这里的人有商业传统,也有制造船只和冰爬犁的历史,能工巧匠多,生活也相对富庶。

  改革开放后,白洋淀人利用家乡美丽的水乡风光和传奇的抗战故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培植广达万亩的“西淀风荷”胜景,建立抗战纪念馆,打造嘎子村旅游线路,成为京畿地区外围一处颇有特色的休闲景点。

  同时,这里的地热资源随旅游业的兴盛也广为人知。

  白洋淀周边地热田面积320平方公里,地热水储量821.78亿立方米,尤其是东北部的雄县,地热资源密集,水温常年在60至80摄氏度之间,具有埋藏浅、储量大、水温高、水质优的特点。

  目前,雄县已实现地热全覆盖供暖,不仅每年节约取暖费用近2000万元,在饱受雾霾之苦的华北,其“无烟城”的品牌为旅游业加分不少,天然温泉酒店、公寓成为继水乡风景和英雄传说外的一大卖点,为白洋淀人带来滚滚财源。

  但过去十几年,因为缺乏高标准规划与监管,白洋淀的地热利用方式相对粗放,许多项目存在滥采滥用问题,缺乏热源梯级利用和回灌的举措,只是简单地释放部分热量后排掉。

  环境对经济的制约效应也开始显现,芦苇在农村建筑普遍升级后渐渐失去市场价值,无人收割,腐烂的芦苇加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工商旅游业的过度用水一度使淀区水位严重下降,不少小淀泊干涸见底。养殖业污染严重,生产生活用污水大量排放入淀,白洋淀这面“华北明镜”光华难续。

  ? 未来热土,千年计定

  在白洋淀遭遇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瓶颈,陷入发展和环保矛盾的时候,“雄安”这一千年大计火热出炉,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多次专门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一年多后的今天,雄安新区规划框架基本成型,白洋淀也在清淤、深挖后别开生面,作为城畔大湖提升雄安宜居指数。

  根据公开的信息,未来的雄安将是一座绿色、智慧新城,整个新区以碳的“零排放”为目标,交通鼓励使用新能源车型,城市能源则以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

  作为新区重要能源资源,地热利用也正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被重新评估。以“打造地热资源利用的全球样板”为方向,雄安将严格制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合理进行热量梯级利用;完善采注用基础设施并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充分利用废气井开发地热,降低建设成本;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确保雄安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雄安还将建立能源协同发展体系,地热将与电力、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其他能源一起,共同打造多能互补、供给稳定的能源格局。

  文章来自《能源评论》杂志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