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并没有想象的悲观

环境问题并没有想象的悲观
2018年04月19日 14:23 能源评论

  环境问题并没有想象的悲观

  文/蔡斌

  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有所提高

  环境绩效指数被分为三个层级,从上到下依次为:环境健康和生态系统生命力2个目标(objective)、10个问题类别(issue category)、24个指标(indicator)。每个指标以百分制进行评估,每个层级的得分等于下一层级各项得分的加权和。

  在最新的报告中,全球EPI得分为46.16分,其中环境健康与生态系统生命力分别获得31.5分和55.93分。这一分数距离人们所期待的理想状况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即便是得分相对较高的生态系统生命力也未能“及格”。

  跟基准年(各项指标的基准年由于可获取信息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大部分分布在2004~2008年之间)相比,2018年EPI得分增长了4.48分,环境健康与生态系统生命力分别增长了3.34分和5.25分。在24个指标中,有19个都取得了进步,倒退的指标分别是PM2.5暴露、PM2.5超标、物种栖息地、森林覆盖率、鱼类资源状况。

  综合来看,全球的环境质量正在不断改善。不过,其进步幅度离2015年通过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和其他国际性发展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各地区的表现不一

  EPI报告共覆盖180个国家与地区,75%的国家EPI得分位于在(40,70)区间内。不同得分范围内的国家数量以(50,60)为中心,呈现出很好的对称分布特性。

  排名前16位的都是欧洲国家,得分均超过75分,其中瑞士排名全球第一,得分为87.42分。其他排名较高的非欧洲国家与地区包括新西兰(排名第17位)、以色列(19)和澳大利亚(21)。

  相对的,排名后20位的国家和地区基本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占据了排名后44位的30席,据联合国估计,到2020年,该地区没有能源、水等基本服务的人口可能将翻倍至4亿,持续增长的人口给当地的环境可持续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亚洲国家的排名跨度是各地区中最大的,排名最靠前的日本得分为74.69分,在全球排在第20位;而尼泊尔、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得分均在30分左右,分别排位第176、177和179位,几乎在全球垫底。

  拉丁美洲地区的环境可持续状况对于全球来说尤其重要,该地区拥有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亚马孙雨林,贡献了全球40%以上的生物多样性和1/4以上的森林覆盖面积。数据显示,拉丁美洲国家的EPI得分普遍位于榜单的中间位置,该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国家为哥斯达黎加,位列全球第30位,排名最靠后的圭亚那位列全球第128位。

  EPI得分与人均GDP的正相关性

  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部分情景中,收入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环境污染,尤其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粗放式的工业化。然而,当前各国EPI得分与该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人均GDP越高的国家,EPI得分往往也越高。即便是油气资源丰富的部分中东国家也呈现出上述特点。

  全球GDP排名前7位的经济体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印度,它们的EPI排名分别是第27、120、20、13、6、2和177位。

  得分差异主要体现在环境健康方面。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的EPI得分与法国类似,因此仅重点讨论法国)在该项的得分均超过90分,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只有31分(全球排名第167位)和9分(第180位)。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尽管该国政府采取了相关防护措施,但是固体燃料、煤炭、秸秆的燃烧以及摩托车尾气导致空气质量持续恶化,过去10年中由PM2.5引起的死亡人数不断增长,年死亡人口超过160万。

  在生态系统生命力方面,7个国家的差异则并不显著,中国的得分(63.42)甚至还要好于美国(56.04)与日本(62.48)。

  经济与生态需统筹推进

  跟基准年相比,2018年中国的EPI得分提高了5.61分,排名提高了16位。其中,得益于过去数十年来清洁能源发电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大力实行的清洁煤炭行动计划,中国的气候与能源大类指标得分提高了17分,排名上涨47位。

  但显然,我们不能满足于相对于基准年的微小进步,任何一项环境指标的恶化,都足以对民众健康造成不可承受的伤害。自2007年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17年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国对于生态环境日益重视。

  各国EPI得分与人均GDP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要拒绝以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和城市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化建设。与之相反,只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才可能建设完善的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远距离高效率输送清洁能源的坚强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从而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环境;才可能用更低比例的资源来满足民众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诉求,从而投入更多的财力与人力建设保护区、退耕还林,以此来保护森林、海洋、大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

  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主任丹尼尔·埃斯蒂(Daniel Esty)总结道,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需要两个维度的进步,一是产生资源并投资于环境基础设施;二是谨慎管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因为它们有可能威胁生态系统。只有秉持着“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真正做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统筹推进。

  文章来源于《能源评论》杂志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